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語文建設通訊第90期 2008 年 10 月

 

来論          与《新华字典》商榷    (香港)李仲德

 

 

  我为了学好汉语拼音, 经常查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下称字典)。非常感谢字典, 教我许多知识。然而在学习过程中, 觉得字典有不少解释或错误或片面或令我胡涂, 令我怀疑字典是否适合小学生使用 (字典说“本字典是一部小型语文工具书, 主要供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使用, ……”)。因此在此提出和字典商榷。

  我手上有几本不同版本的字典。早期的字典 20032北京7次印刷的大字本字典, 对杧果 (芒果) 的解释是“果肉及种子可吃”。20031128, 有读者在香港《大公报》指出, 杧果的种子不可吃, 并把该文寄给字典。2004110, 20041北京205次印刷的字典, 仍然说, 杧果,“果肉及种子可吃”。200475, 该读者在香港《信报》再指出, 杧果的种子不可吃。20053北京223次印刷的字典更正说:杧果,“果肉可吃”。不再提“果肉及种子可吃”。至于字典何时起更正, 我不知。不提陈年旧错, 提新版本的错误吧。

  我手上最新版本的字典是20041月第10, 20078月北京第19次印刷的双色本字典, 内容也有不少或错误或片面或令我胡涂的解释。举些例子:

1. (), 鳄鱼,……主要捕食小动物。

2. , 一种无毒的大蛇,……捕食小禽兽。

   注:恳请字典全体编委, 身上绑着小动物、小禽兽, 牵着大动物, 但千万别带着枪械等武器, 杀入大鳄鱼阵里, 冲进大蟒蛇群里, 做实地考察, 然後再告诉小学生, 鳄鱼、蟒蛇到底捕食什么假如您们还能见到他们的话。

3. , 鸟名, 也叫“天鹅”, ……羽毛白色……

   注:也有黑天鹅。

4. YONG (第三声)(我略抄其解释:例如:泪如泉涌。往事涌上心头。)

注:也可读 CHONG (第一声),〈方河汊。多用于地

5. 狮:狮子, ……捕食其它动物。……

6. 豹:……常捕食鹿、羊、猿猴等。

7. 李:只解释李(子)树, ……

   注:为何字典不解释狮子、豹会吃人、伤人?为何不解释“李”也是“姓”?可是, 字典对虎、狼、王的解释是:

8. 虎:老虎, ……能吃人和兽类。

9. 狼:一种野兽, ……能伤害人畜。

10. 王:(WANG 第二声) 4项释义:姓

注:这又怎么理解?难道读者原来是儍瓜, 不知老虎能吃人, 不知狼能伤害人, 不知王也是“姓”?需要向他们解释?不跟读者 (尤其是小学生) 解释狮子、豹会吃人、伤人, 不解释李也是“姓”, 却跟他们解释老虎能吃人, 狼能伤害人, 王也是“姓”, 其中有何奥妙?百思不解!越想越胡涂!新华字典, 真是一部莫名其妙的字典!

衷心希望, 11版的字典将是一部尽善尽美的字典, 将是一部非常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字典!                                                           

 

                                回 应             本刊编辑部

 

1. 词典释义方面系统性不足, 应改而老是不改, 是许多小型字典共有的毛病。甚至中型词典也有这类毛病。

2. 鳄……“主要捕食小动物”, 豹“捕食……”, 其中有“主要”和“常”, 则不能算错。“主要”比“常”好, 如用“一般”可能更好。在其它例子里, 如果加上“主要”或“一般”, 则应无问题了。

3. 关于“天鹅”:“天鹅”毛的确白色。英语词典 swan 条也是这么说。确然也有“黑天鹅”, 与“天鹅”稍有不同, 应另列“黑天鹅”条。但是中文《辞海》里好像也不提“黑天鹅。 大型英文词典 Webster 里收“black swan,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也有“black swan(澳洲) 黑天鹅”条。近年来见有外国学者用 black swan 来形容十分罕见的事情, 十分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苏联解体、美国 9?11 事件都可称为“黑天鹅”事件。

   香港 九龙公园 见有“黑鵛天鹅”(black-necked swan), 学名 Cygnus melanocorphus, 产于南美

4. 小型词典似不须对“王”“李”等说明是“姓”。如能加上一个“百家姓”附录, 可能更好。                                                   [DH]  

 

                                                                             

 

讨论          “在在的用法和词性

 

  上海《咬文嚼字》6 2008 Jun 号(原文如此)第29陈天风“张兆和没有写别字”一文说张兆和女士给他的一封信中有“在在需人”等字。陈天风说他写怀念沈从文张兆和的文章中经常引用, 但出版社的编者老把“在在”改成“实在”。

陈天风说“在在”古人诗文中屡见不鲜, 足见 夫人饱读诗书, 造诣不凡。

其实不读诗书也应该知道“在在”。用“在在”不足以见“饱读诗书”“在在”, 凡人也用, 境外华人也常用。当然, 夫人是饱读诗书的, 但不靠“在在”。

《现代汉语词典》等书都收“在在”《现汉》释义是“() 处处:~皆是。”《现代汉语规範词典》的释义却是“() 处处; 别处:笙歌~”“在在”究竟是“名”还是“副”, 倒要请教语法学者。                           (范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