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語文建設通訊第90期 2008 年 10 月

 

五人谈之一

         ‘您字作尊称是否可以废除+   [上海] 余浪生

 

若是别人对你说‘您’字,是不是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好的、特别的、额外的尊重呢?答案是肯定的。

  然而,我却‘您中听到了杂味;说话人着重突--字,听出了其中的故作之情、迟钝滞涩感;若是不突--字,那便没有了上述特别、额外之尊重。

  ‘您’, 最初是‘你们’的合称,也就是,说‘您’,其实是在说‘你们’,後来演化为‘你’的尊称。这个演化时期和过程,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谁发端主张将之‘尊’化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呢?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得到承认的呢?与‘贵贱尊卑’这枝刁根有没有干系呢?令人思索。

  ‘您’之尊称意义是不是该废除掉?问题既然提出来了,那末,我就要表明自己观点……废之而後快!

 

  理由是复杂的,主要从‘您’字的社会功能来讨论:

  本来‘你’一字便可以表示对方,却要弄出个‘您’与之区别。既‘您’字表示尊称,则‘你’字为非尊称‘您’字在嬗变中被赋予了特别的、额外的尊重,使得其功能变的独特。这种独特性表现在使用者身上。如何理解呢?当‘您’字出现後,受过‘您’字称呼的人,因为感受到了那种特别的、额外的尊重,他很可能会养成一种喜爱听这种‘特别的、额外的尊重’习惯,听到了则满意足,没有听到则有馀欠。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後果便是他没听到想听到的‘您’字,而听到‘你’字时,他会不会在自己的裡很快的闪过一个念头“这个人怎么对我不是那么尊重呢!?”因为他的思想中已预置了这个概念‘您’和‘你’是有绝对区别的。此二字,对受话人来说,感觉是不一样的。对讲话人而言,也是绝对不同的,在称呼对方时,他要先看人、观察环境,然後决定用‘您’还是‘你’,视情况而定。如果是位高的、年长的、穿得体面的、开高级小车的、照顾生意的,那他会根据这种情况,小心翼翼地说‘您’;那么调换一下,如果是一个位高的、年长的、穿得体面的、开高级小车的、照顾生意的人,对一个位次的、年轻的、穿得不体面的、开低级小车的(开电动车的、骑自行车的、蹬三轮的、走路的)、经营生意的人(宾馆商场服务员、卖菜的、守厕所的)说话,他会不那么小,多数情况下,说‘你’便罢。这样一来,使用‘您’还是‘你’,便给讲话人增加了一个语言上的分析程序,提供了一个判断能力的练习机会,操练‘察言观色’和‘见风使舵’的本领。

  为了能更清楚明了的展现使用语境,我们假设几种日常情景:

  假设之一:一种情况为陌生人相称甲可能期待乙说‘您好’,而乙说‘你好’,那么甲听到的是没有‘你字,他的裡会怎么想呢?甲回‘您‘你’呢?

  假设之二:甲乙为陌生人,甲通过察言观色这一复杂的大脑活动,判断乙可能要对他说‘你’,而乙却说了‘您’,甲会不会‘喜出望外’呢?

  假设之三:甲乙为熟人,甲常听到乙说‘您’,而今天乙说‘你’,反之亦然,你可能不免疑惑,这人今天吃错药了?如果乙是因为升官了,发财了,甲还会听到乙说‘您’吗?

  由此可见‘您’字在特殊的背景之下形成了或说被赋予了特殊的社会功能,与‘你‘我‘他’实行区别对待‘您’字是个麻烦字,给受话者、说话者均添加了额外的思考程序,纯粹是制造思维障碍。越过了这个障碍的人就‘得人心’,越不过的则‘缺心眼儿’。更重要的是,把‘您’字作尊称,故意与‘你’字区分开,生搬硬套地在‘您’与‘你’之间划出一条界线,分明‘尊’与‘不尊’,人为地制造出一种差别来,构成称谓上的不平等!所谓‘尊卑有别’,在语言上集中体现在‘您’字上!这样一个与“平等”不相容的字,与‘尊(权、贵、富)狼狈为奸者,仰自为荣,刻‘你’成卑,早就该从我们朴素的语言王国裡消除了!

 

  ‘您’作为一个文字,其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它背负的社会功能是明确的,它要表达特定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尊卑观念。尊卑观念赋予了‘您’字特殊的地位,使之与‘你‘我‘他(她、它)严格区分开。正如有些人的观点,认为有权威的、值得尊重的还是应该用‘您’字;那么,哪些人值得尊重,哪些人又不值得同样的尊重呢?你在得出某人是否值得尊重前,用‘您’字还是‘你’字呢?对部分人用‘您’字,貌似尊敬和礼貌,实则脱离了礼貌层面, 而是捧附献情,刻意谄媚。

  我们的社会,应该所有人都得到尊重,所有人都应尊重他人,而不是选择性的尊重。人人平等的社会应该是平等尊重,普遍尊重,而不是选择性尊重。选择性尊重,完全是一种虚伪的尊重,虚伪的礼貌。

  ‘您’字作为尊称废用掉,或者说‘您’字的尊称用法废除,将它还原为‘你’,那么再也没有人多了。                                                   

 

五人谈之二

                 大众普通话裡“您”=“你        [香港] 姚德怀

 

  多年来不断有人在谈“您”。“您”字初见于, 与“你”、“你们”相同,  见《辞源》《汉语大词典》等词书“您”在北方作为敬称, 恐怕还是较晚近的事 (十九世纪?);《汉语大词典》引张天翼杨沫《红楼梦》裡似尚未见“您”, 但有“你老”等用语。中国南方方言裡也没有相当于“您”的用语。

我认为, 大众普通话的观点出发, 用“您”还是“你”可不必执着。讲话人可用“您”或“你”, 对特别须要尊敬的人应与其它称呼连用, 例如“老师你”或“老师您”。如果讲究礼仪, 对卖菜的、守厕所的也可说“您”; 所谓“礼多人不怪”受话人也不必太敏感, 不管对方说“您”或“你”, 心裡只认为听到的是大众普通话“您”=“你”, 就可以了。

还有, 单字不能定礼仪, 是否合乎礼仪还要看整句的措词和语调。

写完这一段, 看到朋友送给我的《孔子学院》200712月试刊号。该号第9页印上了孔子学院总部欢迎嘉宾的标语“孔子学院欢迎您”。同刊第78页介绍“奥运中国”, 印上了“北京欢迎你”。这裡的“您”和“你”有区别吗?

又想起, 1919年面世的基督教 和合本《圣经》都以“你”称呼神、上帝《马太福音》第六章, 耶稣:你们祷告, 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如同行在天上。…’“你”, 表示亲近;“您”, 表示有一定的距离。法文本、德文本《圣经》也用表示亲近的 tu, du。其实, 1857-1889 期间出版的几种“北京官话译本”都是用“你”来称呼上帝。         

 

五人谈之三

           “您”能废除吗?      [澳大利亚] 简 坚

 

感谢编辑部把两篇讨论“您”的不可多得的稿件送给我,希望我参与讨论,大概是因为“老朽”对这问题一向持有兴趣,也曾经长时期为这问题困惑过。

尽管彼此使用同一语言,每人脑海所拥有的“词库”不仅条目不同,其定义也不全是相同的。看过 先生的文章後,可以看出两位对“您”的了解极为不同。

文简短,言词稳妥,无可争议。

拜读文,很受启发,感想也多。首先是,文似乎已把作者的背景和心态都表露无遗。他(姑且如此假定)对语文具有一定素养,这从他说明“您”系由“你们”转变而来,竟使用了“演化”的术语,充分说明他深知语文及其变化的真谛,但全文的主旨却说明“您”该“废掉”,这就或许可以认定他是“文改”的热心份子。问题在于:汉语(特别是北方话)中长期“演化”得来的“您”字,就说是政府采纳并全力推行 先生的高见,真能一下子把北方话/普通话中的“您”废除吗?

看早期“文改”的文献“您”字(跟“馀镕”等一样是曾经“废除了”的,有一段时间大陆的出版物似乎就没“您在文革如火如荼期间懂得如何在公共场所说话的人似乎也不敢用“您”,但我们敢说“您”在中文/普通话之中绝对没有消失。

对于“您”的价值,文和文完全持相反看法,似乎令人莫衷一是。但文认为使用“您”要看对方地位的高下 (文中提到“您”涉及尊卑),这是他个人的“词库”的定义,笔者在这方面不敢置喙。但“您、你”的不同用法,就笔者所了解、因而对这两个字所持的认识就是“您”基本上用来表达“尊敬“你”却是主要显示“亲密

用词用语,是每个人在某(些)语言及某类环境中的自然产物,不可强求,也无法强求;你会说话,你的文章漂亮,说话和行文都不用“您”,跟你有过从和接触的人,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你的影响,会不用或少用“您”的。一旦汉语使用人都觉得“您”无需要,该字(包括在文语和口语中)就自然消失了。现代汉语似乎已充分接受了“您”的地位和用法,让它的表达更为细腻有致,笔者个人为此庆幸不已。

本篇是一时深有感触而匆促写出的,是否有当,有请使用汉语的各界人士指教。

                                                                      

 

?五人谈之四?

     讨论语用问题,勿把思维定格于大陆   [香港] 汪惠迪

 

拜读 先生的大作和二位的响应短文,也想说几句。先请看台湾出版的《国语日报辞典》对的释义:

的敬称。北平话,对长辈一定要用,对平辈可用可不用,对晚辈绝对不用。

《国语日报辞典》由前辈学者 何容 先生主编,初版于19742月,笔者引用的是第30版(198511何容 先生在辞典的序言中说国语日报是一份以推行国语为职志的报纸……这部辞典的编印,是客观环境催生的结果。《国语日报》和《国语日报辞典》在台湾推广国语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是不容低估的。

新马大陆举行的研讨会上,每次遇到与会的台湾同行,他们开口都以相称,笔者是南人,其实是很不习惯的,心想台湾朋友比我还南方,怎么一口一个呢?联想起在新加坡,当地朋友也总是以称呼对方,短期到马来西亚工作,当地朋友亦复如此。反而是在香港,因为是广东话的天下,就绝于耳了。

在改革开放前,台湾国语对新马华语的影响很大,期间《国语日报》和《国语日报辞典》的间接影响,亦不容小觑。

所以在建议或讨论“‘字作尊称,是否可以废除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最想说的是,凡是同汉语汉字应用有关的问题,无论是存废还是规範,不能只把思维定格于大陆,不能只把目光停留在大陆,要放眼世界,要兼顾港澳台湾,兼顾新马泰西欧北美等华人小区。一所所孔子学院在五大洲开办,也不能弃而不顾。

简坚 先生问道就说是政府采纳并全力推行 先生的高见,真能一下子把北方话/普通话中的废除吗?答案是否定的。前车之覆,後车之鉴。我国语文职能部门曾全力推行林荫道要以林阴道为规,我在新加坡华文媒体专职从事文字工作21年,就没听说谁赞成过,新版《现汉》似乎也不赞成身分证似乎要以身份证为规了,台湾向来以身分证为规,问问在新马从事华文工作的朋友,一提此事,就大呼头痛,他们苦于随着中国标準起舞,朝令夕改。

汉语文不只是中国人的事了,也是汉语文文化圈的事了。                   

 

 

五人谈之五

              廢除“您          [台北] 王敏東

 

感謝編輯部在八月中旬給了我一個表達贊不贊成廢除“您”的機會,同時編輯部還希望看到台灣一般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看法。我在有限的時間下利用網路進行了簡單的調查,調查結果列於文末。綜合調查結果意見大體上是:反對廢除的人佔大多數。原因認為“您”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表達尊敬“表現自我教養“區分親疏遠近”等。尤其在少了表情、身體語言、聲音等媒介網路發達時代,人與人只透過視覺的文字溝通的情況下“您”所負擔的訊息就更形重要了。在回覆的意見中,有人認為年輕一代更需要透過像“您”這種顯示尊重的語詞來培養基本的倫理道德;但相對的,大多的年輕人其實是贊同也意識到在適當的場合是要使用“您”的。也有人從功能上來看,認為若廢除了“您”,就應該要有另一個相當對等的東西來取代,也就是並不介意語詞的形態,需要的是它的功能作用。但也有一位受訪者表示贊成廢除“您”,理由是覺得比較老氣,自己不用並非不尊敬,換句話說,一般認為“正式“規範“有禮”的“您,在較年輕的世代裡,還隱含了“老氣”的成分,甚至會因而不想去使用它。這些意見逐一反映了台灣朋友們的“個人語”(idiolect),而集結了多數的個人語,就成了一般普遍的認知了。

有些學者主張沒有絕對的同義詞,認為語言若有不同的形態產生,彼此之間一定有不同之處。通常新同義詞 (嚴格來講或應稱為“類義詞”) 的產生多半有其誕生的必要性,而通行多年的形態往往是得到多數認同下的一種比較平衡穩定的狀態。文試圖從“您”字的社會功能來討論,但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到語言的本質功能上來看,語言除了“正確傳達實質意義”的機能(以“您”而言,即與“你”相通的“第二人稱”的語義)外,同時也具備了美化、潤滑的作用(若從翻譯的角度來做比擬,即“信”“達”以外,尚可要求“雅”),從社會語言學 (sociolinguistics) 的觀點而言,“您”除了表達“第二人稱”的意義之外,當然也包含了文中大幅提到的“尊敬對方”的層面,其實,使用“您”對發話者而言亦是一種顯示自己身分教養的表徵,尊敬別人的同時,也是一種自我的期許滿足。

當然“您“你”是有其使用對象上的區別的,在台灣本人接觸到的問卷調查中幾乎一定是使用“您”來稱呼受訪者。但在小學課本裏,即使某種程度上是“商家與顧客”的關係(台灣小學課本為“一綱多本”,只要遵循教育部公佈的教學綱領,出版社可各自出版教課書,各學校班級可自由選用),編者“給同學的話”中表示“…再用心的想,仔細的做,你的語文能力就會持續進步”(國民小學6國語 習作》翰林出版、20078月岀版),對小學生就使用了“你”。

除了第二人稱以外,第一人稱也有視情況選擇使用所謂謙稱的“敝人“在下”等,或不定稱的“誰”也有所謂較客氣的“哪一位”的講法,甚至如“高抬貴手“尊姓大名”等這種約定俗成的講法中,我們透過所謂“尊敬”的“貴“尊“大”等,還可了解這些指的都是“對方”的“手“姓”及“名”,亦即所謂的“敬語”(an honorific; a polite expression),如此一來,這些客氣尊敬的表現,也同時具備了“正確傳達實質意義”的作用。中文裏敬語的表現型態不僅止於“您”,還有“府上“大作”,甚至與動詞搭配的“勞(您大)駕”等等,也正因為語言有這麼多的層面,才有修辭(rhetoric)、文學等的深奧、趣味,若真廢除了“您”,相關表達勢必也受到影響。

附調查結果, 整理如下, 基本上依反對“廢”到贊成“廢”及年齡順序排列。

 

編號

身分簡介

                      意 見

1

男性、五十多歲、醫學專長、醫師

非常詫異有人提出這種問題,就像日語之敬語雖有時嫌其繁複,但總是長幼、人際間之所需。

2

女性、五十多歲、服裝設計專長、家庭主婦

不應廢除”!!行政官員昨天都說了:國民素質低劣・・・

3

女性、五十多歲、外語專長、教職

現在我還是會用"",但多限於對年高德邵者或公務上、電話往來,也就是文法上所稱"尊敬與客氣"的用法,普通用""較多,我贊成保留,雖說語言需與時俱進,但長幼尊卑(倫理)與基本禮貌是恆久不變的,我不認為用""稱呼別人就是拍馬屁或會讓自己矮人一截,同樣的,別人用""稱呼我,我只覺得"真是客氣",如此而已。

4

女性、四十多歲、外語專長、教職

反對廢除。因可表現出尊敬感。

5

女性、四十多歲、中國文學專長、出版業

反對。但若沒有另一個白話的字來取代"",則不宜廢除。

6

男性、四十多歲、醫學專長、醫師

反對廢除。以現今社會中的道德淪喪價值觀混亂,年輕一輩(泛指1980年代以後出生者)缺乏倫理觀念,""應該保留才可以藉由文字語言等之使用上教育下一代尊重長輩尊敬他人等傳統倫理觀念。

7

男性、三十多歲、經貿專長、教職

反對廢除,也沒什麼好廢除的。理由:兩陌生人或商業禮儀交往初期均以禮尚往來為中國人之特有美德。我們不可能像老美直接叫老爸名字。我們文化就是以禮儀之邦為主,雖然逐漸西化,客氣的第二人稱是陌生型態或商業禮儀國際交流的必要條件。若很熟當然不用"",但還是要有適當尊重。就算這個期刊結論是應廢除""也不會有人理他吧。廢除"",下次就可以廢除"",以後大家稱呼都叫做""就更好了。

8

女性、三十多歲、外語專長、教職

最好還是能保留,有一種尊重、保持距離的感覺,若是不熟的對象,希望能這樣稱呼,這樣比較能確保彼此之間的距離。

9

女性、三十多歲、外語專長、教職

""還是經常看到,特別是客套的老師或助教來的公文式連絡常見,比較熟的老師則以" ()"稱呼,所以""""可以看出交情熟不熟,用""感覺距離較近(反之則較遠)。口語常用""感覺自然,口語若用""則感覺很奇怪,覺得對方刻意保持距離 ,不太可能說真心話。目前兩者各有其功能,應會再並存一些時光吧!

10

女性、三十多歲、外語專長、教育機構行政職

""還是有存在的必要,因為搭配著""慣用的用法還是有的,例如:您貴姓等等,中文裏面還是有因為與對方關係的生疏遠近,選擇適當用字遣詞與對方交談。

 

 

11

女性、三十多歲、外語專長、科技公司業務單位

不贊成廢除,理由:部分正式場合中,有可能還是會用到(雖然說此字的語感有時候不是太自然)

12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研究機構行政職

不該廢除。因為""是對於不熟識的人或長輩一種尊敬的態度,如果對長輩都一直用""有一種頤指氣使的感覺吧。如果晚輩對於自己使用""會覺得很開心,有一種被尊敬的 feel。就像店家寄DM或卡片給自己時,使用""就會有一種我是很重要的客人的感覺。

13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研究生

我覺得沒有必要廢除,雖然不管是[自己使用][被人稱呼""]時的機會很少,在對別人稱呼""時,若是有事拜託對方,而對方的地位及身分比自己還要崇高時,個人覺得使用""較為妥當。另外,雖然在被稱呼""時的機會比較少,唯有在公文或是一些資料中才會看到,但是當下是覺得有被尊重,所以會比較願意幫對方做事。

14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研究生

我覺得不應該廢除耶,因為台灣跟日本比的話敬語很少,覺得在使用或被用到這個字的時候有明顯被禮貌的對待的感覺,或是去較高級的場所時,服務生這樣講話聽起來也會心情變好,而且這個字在服務業應該常常會使用到,廢除好像不太好吧,像[貴校][貴公司]的貴一樣,一般人可能不常用但有些場合還是會需要用到比較好吧。

15

男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研究生

不要廢除比較好,""算是中文中少數帶有尊敬語氣的詞彙,如果廢除的話,中文中也沒有可以代替的字眼,這樣對於長輩想要表達自己的尊敬之意時就很難表達了。如果我自己被稱""的話,聽起來會有一種倍受尊寵的感覺,比起""來說,會給我一種比較客氣的語感。

16

男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研究生

不應該廢除。書面語可能是有必要存在,但口語上倒是不用拘泥一定要用""這個字,現在就自己身邊的例子會用""的場合大概是像以下的例子。在 bbs 上,如果問了一個問題,而回答,這時就有可能用「感謝你的回答」或是更尊敬一點的「感謝您的回答」,這樣一種請託別人的場合才會用到;又在書信中,如果該用""的地方,用了""這個字來代替,也許看的人會覺得對方沒有做到基本的禮儀。而在口頭中,會用到""這個字,除了表示尊敬之外,可能還有一點開玩笑或些許嘲諷的感覺,例如:「唉喲,您還真是冰雪聰明呢(笑)」,類似這樣的用法。所以我不贊成完全廢除""這個字。

17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大學生

我覺得不應該廢除,因為讓人有尊敬的感覺。所以還是有它的重要性。

18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大學生

因為在台灣寫信時沒有特別的敬語,""這個字就顯得重要許多,因為由這個字可以了解親疏遠近;是否對他人有感謝的心等等。如果在信上看到""會感到寫信的人有教養還懂得尊師重道的感覺。

19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大學生

我覺得您不用廢除,因為就像日本的敬語一樣,有時對長輩或是上司還會用到。

20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大學生

我不贊成廢除。我覺得這是一種禮貌,到現在其實""還是廣泛使用,當我被稱為""的時候我會覺得對方是真的有在尊重我的,而我也覺得對人說""是給對方的尊重,而且其實現在網路發達,字給人的感覺是很重要的。

21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大學生

我覺得不應該廢除。因為在正式場合時,還是有必要使用到它以表示委婉和禮貌。自己使用時,會覺得語氣和緩。被人使用時,會覺得受到尊重。

 

 

22

男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待業

要留啊。改一字就讓整句變敬語,為何不留。

23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大學生

禮貌上感覺用""好像比較好,不過自己對於被稱為""是沒啥感覺,覺得用""聽起來比較舒服自然・・・

24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大學生

我覺得要看對象,如果說是口語的話,現代人好像很少說了,書寫的話,可以繼續保留吧。

25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大學生

沒有廢除的必要,因為我們對長輩或外賓雖然偶爾還是會使用到,但是現在我們在實際狀況下已經極少用""了,自然而然應該也會被淘汰,所以是否會被廢除,應該是時間問題了・・・

26

男性、四十多歲、理工專長、教職

自由不設限,愛用的就去用,“廢除”難道是要“禁止”?語言通常走的比法令、規定來得快,人為的操控多半是徒勞無功的。

27

男性、三十多歲、經貿專長、製造業

廢除。因為看起來就覺得比較老,所以我寫 MAIL 都用"()",並非不尊敬。

28

女性、二十多歲、外語專長、大學生

贊成廢除。因為幾乎已經沒有人在用的感覺。雖然是比較敬稱的用法,但其實就算不用,從講話的語句、語氣中就可以表達出敬意。自己使用會覺得很奇怪。若要我用,寧可直接省略主詞。被別人這麼叫,會覺得很生疏。

 

                          小 結                   本刊

 

余浪生 先生的“您”文, 引起眾人的興趣, 這不奇怪。由於講話人和受話人的背景不同, 用不用“您”, 如何用“您”, 有時的確會令人考慮再三。[北京大學 吳小如教授十幾年前在香港談起語文禮儀問題時說, 有時候寫信, 如何措詞(不是用不用“您”的問題), 要想三天!]

汪惠迪 先生引用 何容 先生主編的《國語日報辭典》對“您”的釋義值得留意:‘你’的敬稱。是北平話, 對長輩一定要用, 對平輩可用可不用, 對晚輩絕對不用。何容 先生 (1903-1990) 是屬於承先啟後的人物。他那個時代講究的“輩份”, 可能只限於“小眾”的輩份, 而不是大眾的“輩份”。那時候, 一般人對賣菜的、守廁所的(余浪生例)老人(香港現稱長者)說不說“您”呢?直到現在, 答案可能還是因人而異。

現在書信上開頭的“您好!”恐怕已是全民化, 難以“廢除”。余浪生文最為人詬病的, 恐怕就是“廢除”兩字。但“廢除”和“推廣”的兩極化, 也是中國傳統。以前, 不是紅臉便是白臉, 非忠即奸, 不革命即屬反革命, 至今還有台灣的藍綠對決, 香港的“保皇”和“民主, 內地的“規範”和“不規範。幾千年來也有說要“和”與“中庸”的,“中“和”也是中國傳統, 但是一直還沒有和起來。展望未來, 中和傳統能否取得上風?                                                           

 



+ 编者注:作者原文甚长, 还有“与其它语言的对比”等内容 (与方言、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希伯来语比较), 有所删节, 谨向作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