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語文建設通訊第90期 2008 年 10 月

 

书讯《吴语研究: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

 

《吴语研究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已于20083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论文集由 上海市语文学会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合编, 共收论文37篇。

第四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 20063月在 宁波大学 顺利举行。(见本刊20064月第83期第79页的报道。) 论文集主编组 许宝华 教授20074月在论文集的“後记”里说

宁波大学文学院既是主办单位又是承办单位, 费时、费力、费神、费钱, 事务繁多, 真是花了大力气的。今天编定这届研讨会论文集的时候, 我们得首先感谢宁波大学宁波大学文学院的领导, 尤其要感谢文学院院长 周志锋 教授 赵则玲 教授为首的接待组的诸位同志, ……”

“本世纪初我在《吴语研究》(2003) 的《後记》中曾表达这样的愿望:今後吴语学者如能做到每隔两三年就能聚会一次, 讨论‘吴侬软语’, 岂非幸事耶?欣喜地看到本世纪的头十年已召开过三次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2001年在苏州, 2003年在上海, 2006年在宁波; 并已决定第四次研讨会将于200811月初在江苏 常州市举行。我的愿望正在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 真感到欣慰!预祝第五届国际吴方言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真如 许宝华 教授所说, 第五届研讨会即将于2008111-3日在常州工学院召开(见本刊20084月第89期第41页的报道。)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 ]  

 

 

                                                                              

书讯

孫方中著《掌舵破浪的歲月》出版

 

 

  孫方中校長著《掌舵破浪的歲月》已於20086月由香港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孫方中 女士, 早年畢業於 上海 聖約翰大學, 1953年任 香港蘇浙同鄉會 蘇浙小學 創校校長, 當時被稱為“少女校長”, 她一直擔任該校校長之職直到2001年退休。蘇浙小學創校時即採 國語 普通話為學校教學語言。孫校長又於1966年創辦“港九街坊婦女會”, 一直任該會主席。該會在教育方面先後開辦了五所幼稚園, 二所小學, 一所中學, 這八所學校也全部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孫校長被公認為香港學校推行普通話教學的先驅, 她同時也是香港中國語文學會的名譽會長。

本書是繼她的《千絲萬縷不了情》(2006, 香港 天地圖書公司) 之後又一部著作《千絲萬縷不了情》既是自傳, 又是文集;《掌舵破浪的歲月》則重點寫述她半世紀來從事教育工作和社會服務工作的經歷。用她自己的話, 便是:

半世紀不是一個短的歷程。那末, 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 才能有系統地從記憶中發掘、整理我的資料, 逐步介紹給讀者呢?思維再三, 決定以時間為經, 大事為緯, 通過蘇浙小學歷年發展的過程, 帶出香港半世紀在教育、在社會福利工作各方面進展的情況; 同時也將個人的教育理念、人生觀、對社會服務的熱忱投入、對國家民族的深情厚愛, 都毫無保留地向讀者們坦白了。

該書並由多位著名人士為之作序:楊振寧范徐麗泰吳清輝汪明荃。本刊第86(20075) 曾刊出孫校長“香港普通話教學要用‘治本’的方式才能成功”一文, 可參看。                                                              

 

 

                                                                              

書介

         曾子凡著《香港粵語慣用語研究》       本刊

 

 

  曾子凡著《香港粵語慣用語研究》已於20088月由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

近幾十年來, 內地出版了多本研究普通話慣用語的書, 但是粵語慣用語, 尤其是香港粵語慣用語的研究不多。這本二十萬字、四百餘頁的專著, 可說是彌補了這方面的缺陷。

本書作者認為:慣用語、成語、諺語、俗語、俚語等固定語是熟語中互相平行的幾個小類。但是由於彼此有不少相近的特點, 以致長期以來學術界對其界定爭論不休。本書作者經過詳細研究, 認為慣用語應指:表示事物的一般概念而非專門用語、一般專名語或事物名稱, 具有語義變異、短小精悍、結構定型性較弱等特點的口語固定語。符合所有這些特徵(不能只符合個別特徵)的用語單位, 才算是慣用語。”

在此基礎上作者從八千餘條香港粵語熟語中, 篩選近三千條慣用語, 進而分析其來源、構造、特點、功能、語用, 並比較與廣州粵語普通話的異同, 不愧為一本語料豐富、立論嚴謹、說理透闢的專著。

本書還附有多項索引及附錄, 方便用者。本書行文流暢, 既是難得的學術著作, 也適合一般有興趣的讀者。

本書作者 曾子凡 先生早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 長期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 曾著有多本關於廣州話普通話語詞對譯和對比研究的專著。本書是作者於2005年在香港大學中文系完 成的 博士論文, 出版時並有廣州 暨南大學 詹伯慧 教授 香港大學 鄧昭祺 教授的兩篇序言。                                                      

 

 

                                                                              

 

 

 

 

 

书讯

         2638页的巨著《中国的语言》出版       本刊

 

 

  由孙宏开胡增益黄行 主编的《中国的语言》已于20076月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该书为2638页的巨著, 分三编。第一编为概论, 介绍了中国语言的调查、识别和类型。第2编为“汉藏语系, 内分4章:汉语藏缅语族(共46语种)、侗台语族(共22语种)、苗瑶语族(共7语种)。第3编为“阿尔泰语系, 内分3章:突厥语系(共9语种)、蒙古语族(共7语种)、-通古斯语族(共6语种)。第4编为“南岛语”(共16语种)。第5编为南亚语(共9语种)。第6编为“印欧语(1语种)。第7编为“混合语(5种话)。以上共计129种语言(不包括俄罗斯语)。

大家知道, 中国56个“民族”, 但是有的民族使用一种以上的“语言”。经过中国民族语言学界多年的调查, 目前已确知有129种语言。

当然, 国内外学者对有些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该书主编“前言”说

中国的语言复杂, 方言分岐。如何划分语言种类, 是一个国内外存在大量分岐的学术问题。就我们已经掌握的资料来看, 国外语言学界多数情况在划分语言和方言界限时采取的标准比较宽, 我们则比较严。国外往往把我们处理为不同的方言, 看作独立的语言。本书在导论中有一章1 专门讨论了识别语言的必要性和标準, 提出了区分语言和方言界限的依据, 这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这仅仅是一家之言, 是否妥当, 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的语言》反映了中国各民族语言(除俄罗斯语外)全面情况和特点, 作者编者共90多位, 每一种语言有英文提要。该书属于“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则项目, 并由王均、许嘉璐江蓝生三位作序。                         [ DH ]  

 

 

            扬天民 著《中国的少数民族》       本刊

 

 

  本书译自英文原本 Operation China, 作者为 Paul Hattaway (扬天民), 2000年由美国 加州 William Carey Library 出版。作者是纽西兰, 基督教传教士, 位于泰国 清迈Asian Minorities Outreach 的总干事。

  中文书名为《中国的少数民族》, 作者汉名为扬天民, 译本2004年由马来西亚协传培训中心 (Partners Training Centre) 出版。

  中国的少数民族实在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有趣的课题。正如《中国的语言》主编所说, 不同的标準、不同的术语可导致不同的分类和结果。中国用“少数民族”, Hattaway (扬天民) 的书用“ethnolinguistic people groups,peoplegroups, 中文译本则用 “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族群”“民族群体”。该书为“民族群体“选择的标準”说:

1982, 全世界的基督教领袖在瑞士会晤。根据圣经的原则, 他们这样定义民族群体:一个引人注意的、较大的民族或社会群体, 其中的每个人都认为他们彼此之间在语言、宗教、种族划分、居住地、职业、社会等级 (社会地位) 或处境各方面, 存在若干共同之处的民族群体。对于传道的目标来说, 最大的福音群体是那些福音在其中传播, 如同教会的培植运动一样, 在理解或接受福音方面没有遇到障碍的群体。”

此定义準则, 书中包括了439个具有独特民族语言的群体。可以相信本书是第一个尝试简介中国所有少数民族的书。2 为了获得这些信息, 作者收集了大量资料, 既有中国国内的, 也有来自海外的。而且作者对少数民族地区至少作了100多次的考察旅行, 进行实地现场调查, 并亲自为大部分群体拍下了照片。

 

  基督教传教士, 一向是兼传道与研究各地语言方言的先驱。他们从传教实际出发, 因此为“民族群体”定下的区别标準便是:不同群体之间是否(大致上)能沟通。

  从这个观点出发, 中文书名似应改为“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群体”。其中“少数民族”是中国官方的55, 民族群体则有439个。                     [ DH ]  

 

 

?讨论?       少數民族學中名稱的混亂舉例     本刊

 

 

  本刊没有专门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专家, 在整个香港恐怕也不多见。对门外汉来说, 光是名称的混乱已经令人敬而远之了。

  以柯尔克孜族为例, 罗马字母拼写法是 Kirgiz, 自然令人想到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Kirghzia)或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在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 本来也叫吉尔吉斯, 後来改为柯尔克孜, 不知何故?在《中国的语言》一书的第1691页的 Kirgiz 的英文提要短文中, 忽然又出现了一个 Jirjis, 也不知何故?

  在中国 黑龙江省 富裕县 有不足2000人的柯尔克孜族, 他们与生活在 俄罗斯 阿尔泰 地区的哈卡斯族人(约65,000人), 不论是语言宗教和文化, 都比较接近, 而与新疆 柯尔克孜族人则有较大的差异。因此照扬天民《中国的少数民族》的区分标準, 他们仍被独立地命名为“哈卡斯”(Khakas)                    [ DH ]  

 

 

对谈        为什么 CEO “首席执行官 

 

半个世纪前, 家里如有稀客来作礼节上的访问, 家父戏称这是官式访问官式这个 , 鲁迅时代已用, 《汉语大词典》。

非官的 officer 译为可能与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的翻译有关。内地 CEO 规範译法, 不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现代汉语规範词典》都译成首席执行官。当年 陈原 先生根据《英汉大词典》说天啊, 原来这家伙不过是总经理, 不是小民见了发抖的什么大官(参阅本刊200010月第65期第70页。)

的确不是。CEO 是公司或机构的最高行政主管, 并非中国人思维中的陆谷孙《英汉大词典》把 CEO 译为总经理”, 那与 general manager 又没有什么区别了。香港一般称行政总裁”, 台湾也称总裁

因此 officer 不应一律称为。如果一定要称”, 一个办法便是让中国人思维裡的“官”加上一个新意象行政人员、高级职员”。也就是说, 让《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範词典“官”条下加添一个义项“行政人员、高级职员”。如果能这样, 那末“官”便能与《英汉大词典》的 officer, official 靠拢一步了。换句话说, “是否也要以英文为準,“成为 officer 的代号?   [ DH ]   

 

 

本刊附記:mei-hwa meihua

 

20083月出版的上海《辭書研究》2008年第2期第149-151頁刊出了劉宏照先生撰寫的“‘梅’和‘李’英文譯名辨”一文。台北李學勇教授看了之後寄來他的舊作。他認為“梅花”音譯為“mei-hwa, 順理成章。其中 mei-hwa 是舊郵政式 耶魯式拼音, 漢語拼音則是 meihua 了。

劉宏照 先生認為, 有的辭書把“梅花”譯作 mei flower, 英文 may flower(五月花)讀音相近, 不足取, 因此認為“梅花”英譯仍可採用日語ume:把“梅樹”譯作 ume tree,“梅花”譯成 ume blossom,“梅子”譯為“an ume; umes”。

我們認為 劉宏照 先生的建議不足取。“梅樹”、“梅花”、“梅子”可順次譯為 meihua tree, meihua blossom, meihua fruit

由於國人一向不注重拼音, 因此一些中國事物的國際命名早已為日語捷足先得。例如圍棋稱“go; 銀杏稱“ginkgo(其中“g”本應為“y, 現在是將錯就錯) 或“gingko, 雖然兩者都源自古漢語。然而往者已矣, 難道來者仍不追嗎?

                                                               (DH)   

 

 

 

討 論

1. neoguri 譯為“浣熊”是錯的。漢語又一獸多名, 此例应如何定名?我們又如何進行“母語教學”?

2. Noguri 浣熊”見“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2。可知, 參與中文命名的各方似不夠認真!

3. 該表把“Noguri”稱為“英文名”, 其他亞洲國家地區提供的名稱如 Yutu (玉兔, 中國)Wutip (蝴蝶, 澳門)Kaitak (啟德, 香港) 都稱為“英文名”, 令人發笑!大家知道, noguri 英語是 raccoon dog; yutu (玉兔) 英語是 jade rabbit; wutip (蝴蝶) 英語是 butterfly

4. 另一方面, 也顯示了英語之所以能成為國際語言, 正因為它能夠容納世界各國的語言!(英語傳媒用 neoguri, 不用 raccoon dog。)

5. 現在常聽人說, 漢語應可成為國際語言。但是漢語描述現今世界, 困難重重, 常常出錯, 且鬧笑話, 又不能容納其他語言。試問:漢語如何可以成為國際語言?

6.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裏的名字來源有中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地區, 獨缺台灣。又:香港、澳門提供的名字的羅馬字母拼音法不統一, 其中有粤语拼音, 也有真正的英文 Dolphin, LionrockBanyan; 其他地區提供的名字中似無真正的英文。可知中國距離真正統一之途尚遠。

7. 應該從根本做起。中國人要有一個“思維革命”!我們需要的, 不僅是“語文建設”, 更需要“思維建設”!

8. 附記:日語 tanuki 便是“狸”, 便是“貉”, 並以此可以構成多個合成詞。    

 

 

讨论               2008 奥运 语言                   D H

 

1. 几个月前, 美国学者电邮来问:“ 8 与“发”其实并不同音, 为何中国人以为“ 8 字表示吉祥的“发” 我回答:汉语(包括方言)的“八”与“发”的确不同音, 勉强可说是近音。反而日语的“八”和“发”音更近 (hati, hatu)“八”表示“发 (), 以前各地并无共识, 大概源自香港。这三十年来, 风北吹, 顺便吹去了许多迷信尘埃, 想不到连奥运也沾上了, 诚是憾事。回看历史, 其实许多带“八”的对中国不利, 甚至大大的不利。如“九?八”?八”一二? 。今年的“八八”对格鲁吉亚南奥塞梯亚、甚至世局, 也是大大的不利!

2. 2008北京奥运圆满结束。国际奥委会对这次奥运会的评语是“truly exceptional Games; 中文翻译为“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香港《明报》综合外电及中新社) 中译是否恰当?读者以为如何?

3. 奥委会结束後第五天, 51位金牌运动员访。我们的曾特首背向运动员(第二天某报大字标题“以运动员为布景板”)用粤语致“欢迎词”, 惭愧惭愧。我们不必妄自菲薄, 谨代表香港向运动员和国人赔礼!                               

 

 

附记:

  1. 我们不讨论新旧字形问题, 我们认为“奥”“奧”俱属同一“字位”, 并无“对”与“不对”的问题。在一般应用上, 我们提倡用少一笔的“奥”。关于“新旧字形”, 见《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辞书卷首或附录的“新旧字形对照表”。各词书所列“新旧字形”的分类、数目及排序各有不同, 徒然添烦添乱。

  2. 本文采用和谐体打印。本文和谐体与规範体不同的有以下数字:

特征→特; 系以; 之后→之; 规范→规範。

 

参考文献

冯寿忠,〈“非对称繁简字”对照表,《汉字同书文研究》第一辑(pp.222-241), 2001

 ,〈繁简字字形转换中模糊消解的非统计方法,《语文建设通讯(香港) 87(pp.38-45), 2007

 ,〈两岸汉字字形的比较与分析,《汉字书同文》第6(pp.33-56), 2005

 

【本文所依据的中文辞书主要为《现代汉语词典(北京2005),《标準字典(上海2003),《国语日报辞典(台北1974),《重编国语辞典》(台北1981)

                                                 [初稿执笔:胡百华]   

 

 

                                回 应             本刊编辑部

 

1. 词典释义方面系统性不足, 应改而老是不改, 是许多小型字典共有的毛病。甚至中型词典也有这类毛病。

2. 鳄……“主要捕食小动物”, 豹“捕食……”, 其中有“主要”和“常”, 则不能算错。“主要”比“常”好, 如用“一般”可能更好。在其它例子里, 如果加上“主要”或“一般”, 则应无问题了。

3. 关于“天鹅”:“天鹅”毛的确白色。英语词典 swan 条也是这么说。确然也有“黑天鹅”, 与“天鹅”稍有不同, 应另列“黑天鹅”条。但是中文《辞海》里好像也不提“黑天鹅。 大型英文词典 Webster 里收“black swan, 陆谷孙《英汉大词典》也有“black swan(澳洲) 黑天鹅”条。近年来见有外国学者用 black swan 来形容十分罕见的事情, 十分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苏联解体、美国 9?11 事件都可称为“黑天鹅”事件。

   香港 九龙公园 见有“黑鵛天鹅”(black-necked swan), 学名 Cygnus melanocorphus, 产于南美

4. 小型词典似不须对“王”“李”等说明是“姓”。如能加上一个“百家姓”附录, 可能更好。                                                   [DH]  

 

 

?讨论?          “在在的用法和词性

 

  上海《咬文嚼字》6 2008 Jun 号(原文如此)第29陈天风“张兆和没有写别字”一文说 张兆和 女士给他的一封信中有“在在需人”等字。陈天风说他写怀念沈从文张兆和的文章中经常引用, 但出版社的编者老把“在在”改成“实在”。

陈天风说“在在”古人诗文中屡见不鲜, 足见 夫人饱读诗书, 造诣不凡。

其实不读诗书也应该知道“在在”。用“在在”不足以见“饱读诗书”“在在”, 凡人也用, 境外华人也常用。当然, 夫人是饱读诗书的, 但不靠“在在”。

《现代汉语词典》等书都收“在在”《现汉》释义是“() 处处:~皆是。”《现代汉语规範词典》的释义却是“() 处处; 别处:笙歌~”“在在”究竟是“名”还是“副”, 倒要请教语法学者。                           (范非)   

 

 

讨论      楊元璋編《江山萬里詩詞鈔續集》的一些問題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另一刊物《文學論衡》20083月總第12期發表了香港中文大學 程中山 先生的文章:“楊元璋編《江山萬里詩鈔詞鈔續集(詩鈔部分) 勘誤”一文。他說“其所整理之《續集》, 雖然精裝大冊, 樸雅古香, 但編輯粗疏, 亥豕魯魚之謬, 不勝枚舉, 而重出及割裂原作的現象更時有所見, 故其書亟需重新校勘。”又說“《續集還有很多問題, 如繁簡字對應不一, 如〈秋日遊沙田:‘餘暉上高寺,‘餘,《續集誤作‘余(147)〈徐公〉題下小序‘故能子為韓范, 干國衛鄉,‘韓范’、 ‘干國,《續集》誤作‘韓範‘幹國(143)〈酒後大雪登遼東城有感〉其十二: ‘層臺美酒飲千鍾,‘鍾,《續集》誤作‘鐘。同樣的誤例, 尚有很多, 暫不列出。”                                                           [本刊]   

 

 

 

讨论

“且”、“示”等字的字源

 

 

   杨福泉 先生文中提到的“且”“示”等字, 近百年来有研究者认为都源于初民对生殖、生殖器的崇拜。香港业馀研究者 温伟光 先生曾著有《汉字为阴阳符组构》一书 (2001, 2006, 2008), 试图说明“(古代) 汉字不是单纯的象形文字, 是一套以阴阳性器不同形状和意念的符号组构而成的系统, 联八卦, 非常玄妙、高深。”

                                                                 [本刊]

 

 

編輯室回應

 

1. 欢迎游修龄教授参加向日葵向日性的讨论。

回到本刊第89期第6页。该页列出了一些辞书对向日葵向日性的说法。(其中包括1947年版的《辞海“向日葵”条, 教授所引的1938年版的释义相同。) 现在综合了多位读者作者的意见, 未来词典辞书对向日葵的释义是否可以加上以下文句?

原产地或高纬度地带的向日葵, 其处于生育期的茎、叶及花蕾、花盘有一致朝着太阳转的特性。

2. 莫斯科 语言学研究所 东亚语言系 Ksenia Antonyan 博士来信说, 两本俄语园艺刊物 (Flora1998年第6 和“The World of Plants2002年第10) As the ripening process goes on, the sunflower ceases to follow the sun and this fac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planning the garden.(设计园艺时要注意:随着向日葵日趋成熟, 它不再朝着太阳转动。)

3. 附告:本文作者游修龄先生近著有《语文纵横谈》, 20083, 杭州。该书收89纵横谈, 都值得一读。其中第61篇篇名为“向日葵和钻木取火, 39篇篇名为《辞海》今昔                                                

 

 

简讯

 “汉字书同文”活动

 

第十一次汉字书同文研讨会 (2008丹东论坛) 已于7月在辽宁省 丹东市顺利举行, 共有专家学者和各方朋友共六十馀位参加。在此之前先有阿城(哈尔滨)座谈会, 之後又有北京座谈会。现在并有召开“海峡两岸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的设想。

联络地址:上海浦东华夏东路1152 (沙田公寓)  27 202  邮编:201200

電郵郵址:stw_z@citiz.net             書同文研究網網址:http://www.yywzw.com

                                                                       

簡訊      香“兩文三語現況 實例

 

  20085月下旬, 香港的教育團體和專業團體收到優質教育基金秘書處 2008519 的信件。除了“優質教育基金秘書處”9個中文字和地址之外, 全信及附件都用英語, 內文說是要在 62 開一個如何申請“優質教育基金”的簡介會, 並特別指出:

LanguageCantonese

就是說, 簡介會的用語是粵語

  從信件和簡介會內容看來, 可知中文普通話優質教育基金秘書處中沒有任何地位                                                           [本刊訊]

 

                    更 正          (厦门)许长安

 

本刊第8942页《1950年代拟制的几节民族形式拼音方案》4-5行“可惜数据在文化大革命中毁了。我这里想提供一点当时的数据”, 两处“数据”应为“资料”。

(编注:经复查发觉, 错误来源是由于我们的电脑软件自动把“资料”改正 为“数据”。在最後校对时我们没有把它再改正过来。结论:电脑不可信!)            

 

 

更 正

  读贵刊第89, 发现有几处失误:

1. 17页第19《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39页倒数第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这部法律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 34页编注:……请参看本期余右仁先生的文章。“余右仁”应为“余仁

3. 39页倒数第8“鐘錶”的“錶”应该是“鐘錶”的“鐘”字。

4. 68页倒数第2《外语外来词词典》应是《汉语外来语词典》。

                                                                    

 

 



1. 本刊编注:此指孙宏开先生写的“中国的语言识别”一章。本句“导论”应为“概论”。

2. 本刊编注:应指第一本用英文撰写的这类的书?

2. 北京《科技術語研究》2006年第2期第62頁有联合国亚太经社和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制定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表”, 見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