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文學論衡第21期 2012 年 12 月

 

文學論衡》總第21 (201210)

   

 

憶舊遊──陳新雄 老師在一起的日子

 

黃坤堯*

 

 

. 伯元花甲

1995年陳新雄教授的六秩壽慶,同門假臺北巿福華飯店舉行祝壽餐會,出版學術論文集,並製作銀盾及紀念品。感念師恩,同心善禱,鬱鬱蒼蒼,氤氳佳氣。際此青春吉日,我也寫了一闋〈水龍吟〉為伯元夫子壽。

嵩雲佳氣呈祥,春風涼靄繁霜墜。芳菲競豔,青蔥裁錦,流霞綺思。追琢文林,壅培詞苑,微言深閉。更論聲析韻,抄書暴富,振高鐸,人驚起。  喜見斗回周甲,慶今朝壽康眉綴。蒼松挺秀,孤標江表,金甌補碎。膏雨停雲,裁成桃李,高山流水。愴時艱,莽莽河山萬里,有英雄淚。

此詞上片先寫春天喜氣;追琢即雕琢,出《詩經.棫樸》「追琢其章」,指伯元師的詩文創作,微言大義;先生固以聲韻名家,其實也很重視教育工作。抄書句出蘇軾〈與程秀才書〉:「兒子到此,抄得《唐書》一部,又借得《前漢》欲抄,若了此二書,便是窮兒暴富也。呵呵,老拙亦欲為此,而目昏心疲,不能自苦,故樂以此告壯者爾。」而這亦是伯元師一貫的教學主張。下片祝壽, 王靜芝 教授嘗繪「春山瑞松圖」以贈。結言教育事業之重要,莽莽神州,更添殷切。

 

. 《香江煙雨集》

1981,陳新雄教授來港任教浸會學院中文系,越一年返臺,輯成《香江煙雨集》,1985年由臺北學海出版。何敬群、汪中、張夢機諸先生撰序。何序以發揚江西詩風相許,「君詩即景生情,遊方之外;遺形寫意,筆墨淋漓。而香江山海樓臺,四時成歲之地,則正在煙雨迷離之中。」汪序稱「師友之誼,展卷慨然,而栖栖海角,又不勝神州陸沈之戚矣。」蓋當時臺灣公教人員不能前赴大陸,輾轉尋親,香江聚首。集中有〈與舍妹闊別三十年,近傳訊息,仍在世間,感賦二律以紀之〉云:

卅年生死兩茫茫。每念親情欲斷腸。海外來音傳遠訊,夜間求夢到高堂。

鴒原急難思無盡,白日看雲意豈忘。陟彼屺岡悲不已,久勞瞻望淚浪浪。

兒時百態記猶新。手足情深分外親。弔影昔傷淪火宅,尋根今欲覓天倫。

卅年悲苦艱難甚,萬里迂迴信息臻。何日重逢勞遠夢,臨風懷想淚橫陳。

迂迴得信,一往情深。張序更以真詩許之,因云:「字字出於胸臆,絕無浮夸虛飾之弊,然則此非真詩而何?」

 

. 性情與詩

伯元師性情中人,胸懷磊落;但昏昏俗世,難以苟合,是非愈明,痛苦愈甚。其〈初謁涂丈公遂〉詩云:「蒼松翠柏堅貞節,勃鬱盤根自不群。」題贈之作,亦所以抒志節也。

陳新雄《香江煙雨集》深於人情,尤以師生之誼,全始全終,彌足感人。集中首唱即為〈赴港講學上景伊師三首〉,其一云:

鵬翼摶扶南海去,追維訓誨實難忘。尋今能得逍遙樂,緣昔曾叨雨露光。

白雪雖教春事晚,貞松益勵歲寒蒼。心香一瓣無窮意,永念師恩日月長。

情辭懇切,不假修飾,一切成就,端賴師恩培育。伯元師以身示教,足為天下典式。〈恭壽景伊師七秩晉三〉有句云:「地隔臺灣勞北望,潮連香港暫南耽。葵心向日仍如昔,媿未堂前伴酒酣。」呼息一氣,神明相感,師生之情有愈於骨肉者,信然。

林尹 教授仙逝,伯元師有〈恭挽景伊師〉二十七首,蓋合從遊二十七年之數。「愁覘藥飲發悲哦。劇痛恩師受折磨。兩眼相看知有意,可憐無語淚如波。」以拙辭寫探病,蒼天無語,痛徹心脾。

 

. 香江麗景

陳新雄《香江煙雨集》多寫香江麗景,如勒馬洲、萬佛寺、黃大仙廟、道風山、調景嶺、新娘潭、大嶼山、宋皇臺、太平山、長洲、蟠龍半島以至澳門等,均有紀遊之作。其〈香港黃大仙廟〉云:

相傳三教共祥煙。靈異真人降九天。巍廟區分儒道釋,信徒競拜佛神仙。

求籤匍匐民相湧,博彩貪婪慾莫填。富貴浮雲如孔聖,門庭冷落固當然。

此詩善寫風土民情,前四句實景,純是眼前所見;頸聯將求籤與博彩相連,顯出一種難以言說的蒙昧與關心。末聯筆鋒又轉,突然擺出孔子的冷落,與世不侔,同時也有強烈的自嘲意味。其他寫沙田第一城的暴雨也很傳神。

伯元師詩中多寫香江學界人物,例如何敬群、汪經昌、陳耀南、涂公遂、蘇文擢、曾錦漳、羅思美、楊昆岡、何文華等,其中尤以跟韋金滿唱和聯句最多,亦足見一時之樂。〈歲暮有懷曾主任幼川〉四首之三云:

一樽曾與子同攜。到府令郎笑語低。問我別來何最憶,君家風味臘腸雞。

此詩是到訪曾錦漳家的作品,洋溢生活氣息,十分親切。

 

 

. 滕王閣

19978月,陳新雄老師赴南昌出席中國語言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姚榮松兄及我隨行。首天在南昌大學揭幕,繼往廬山進行兩天分組討論及閉幕。在南昌期間,《江西詩詞》副主編熊盛元來訪,約遊滕王閣、百花洲及六朝古剎佑民寺等。滕王閣位於贛江和撫河的交匯處,自古是兵家要衝,屢毀屢建。現在看的是九十年代新版本,也是歷史上第二十九次重建了,稍嫌俗氣。熊盛元撰聯云:「蛺蝶圖中,香凝帝子花間夢;滄桑劫後,簾捲王郎筆底風。」滕王李元嬰嘗繪「蛺蝶圖」,現已不存。滕王荒淫,政聲甚惡。拙詞〈蘇幕遮〉「滕王閣贈盛元兄」云:

暑風炎,秋熱慍。湖海相逢,一曲琴絃潤。蛺蝶圖中消午困。浩渺煙波,夢向洪都近。 奏仙韶,調細筍。絕特瓊樓,蓮步姍姍進。幻彩霓裳催拍緊。人傑地靈,記取泥鴻印。

在廬山的閉幕禮上, 老師即席賦〈蝶戀花〉云:

文字語言非小事。往昔鄉音,今日猶相繞。會聚友朋真不少。天涯到處皆芳草。 清爽廬山談論道。語出詼諧,拍手齊歡笑。討論漸深聲漸悄。相憐何必生煩惱。

當時我也和作〈蝶戀花〉賦別云:

幾日行程風雨小。路入南昌,贛撫雙河繞。賓主盡歡良會少。滕王閣下迷花草。 千仞匡廬翻鳥道。造極登峰,論學留言笑。牯嶺天街良夜悄。人間消夏消煩惱。

 

. 應景之作

元豐七年(1084)甲子三月,蘇軾自黃州移汝州。四月渡江,有〈初入廬山〉三首。其一云:「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其二云:「自昔懷清賞,神游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箇在廬山。」其三云:「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錢游。可怪深山裏,人人識故侯。」黃州與廬山隔江相對,蘇軾以待罪之身,不能隨處浪游。路過廬山難免也要戒慎恐懼了。其一擬跟廬山訂交,他年再傾幽素;其二介於想像和現實之間,恍惚夢境;其三寫深山中亦多舊識,十分自負。蘇軾游廬山,謙稱「懶不作詩,獨擇其尤佳者作二首」,蓋詠開先漱玉亭及棲賢三峽橋二景。現在這一帶屬於秀峰景區,位於廬山東南,李白也曾經在這裏觀瀑得詩,寫出千古名作。在廬山寫詩,珠玉在前,實在不好發揮。拙作〈三疊泉〉云:

酷暑來遊三疊泉。澄紈素練掛冰川。跳珠迸玉龍潭鏡,五老峰光入紫淵。

只能應景而已。 老師亦有〈三疊泉次坤堯韻〉云:

叢生灌注有清泉。三疊懸空倒玉川。一洗此身長垢後,有如親入濯龍淵。

潛入龍潭,想象出奇,亦遠較拙作瀟灑了。

 

 

. 不識廬山真面目

廬山西北麓有西林寺及東林寺。蘇軾〈贈東林總長老〉云:「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溪聲指虎溪,山色即廬山,此詩稱頌常總住持,連溪聲山色都能感染佛法。又〈題西林壁〉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總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此詩深於哲境,更是騰播眾口的名作。八月游廬山,我們在錦繡谷中遠眺西林寺的白塔,在翠田繚繞之中,別饒佳氣。於是包車下山,重新投入酷暑的世界中去。西林寺修復一新,今題「西琳寺」,可能刻意繁化字體,似乏典據。 老師〈西林寺用東坡韻〉云:

未見廬山五老峰。西林氣象繫心同。驅車直向前奔去,已墮諸天色界中。

極有天花亂墜之感,好像要向東坡討答案。拙作〈西林寺和東坡韻〉云:

回首匡廬錦繡峰。色空如幻素心同。東坡悟得禪思趣,魂化千山煙雨中。

拙詩故國神遊,大有與東坡同在之意。拙作又有〈東林寺〉云:

虎溪橋畔白蓮池。淨土開宗葉滿枝。水色山光留半偈,翠田雙塔碧琉璃。

東晉慧永住西林,慧遠建東林,僅屬一街之隔。現在東林繙經臺上亦新修一塔,即將竣工。 老師〈東林寺用坤堯韻〉云:

惠遠淵明坐碧池。虎溪難越且安枝。聰明泉水人爭飲,論道今來幾合離。

則惠遠、淵明如坐左右,古今一夢,更為熱鬧了。

 

. 贛州行

816 ,陳新雄教授偕師母回鄉。姚榮松和我兩家人奉陪同行。我們一行七人,在出席廬山語言學會議之後,即返南昌轉乘京九鐵路的火車赴贛州。陳老師原籍贛縣,出生於鬱孤臺下;十四歲離鄉,距今快五十年了,近鄉情怯,自是常情。此外,姚教授專研客贛方言,而我則是為了取景和尋詩而來,各有所樂。在火車上,我們有幸在閒談中結識了葉發有主任,他是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剛從南昌開會回來;他很熱情地為我們介紹了贛州地區的發展情況。下午贛州行署臺灣事務辦公室的劉衛東主任來接車,並安排我們入住贛南賓館。這是贛州最寧靜優美的園林酒店,滌清塵累,服務甚佳。當晚葉主任設宴接待我們,初嘗苦瓜酒及贛南名菜。苦瓜酒的製作十分特別,就是將小苦瓜先放在酒瓶中生長,成長後才剪斷臍帶浸酒,一生住在瓶子中,再也跑不出來了。此後幾天由劉主任等打點行程,探親遊覽,得詩甚多。

 

. 王母渡探妹

陳新雄 教授原籍贛縣,老家在黃沙的伯公坳。可是山區尚未通車,還有十多華里要修兩座小橋才過得去,目前仍靠雙腿走路。我們先到陽埠鄉政府辦公室,由郭書記、曾鄉長帶領往訪 老師的母校惜分高等小學,今名贛縣陽埠中心小學。校舍繚繞於青山白雲翠田果樹之中,環境清幽,可是交通困難,一切顯得簡陋,百廢待興,談何容易。參觀過後,曹校長要我們提意見,我除了欽佩他們在匱乏的條件下承擔教育的重擔之外,更希望政府撥款或商界捐資修路育林、發展旅遊、保護水土、改良農業,為地方注入新希望的元素。下午 老師往王母渡探望幼妹及她的子婿家人,喜氣洋溢,在鞭炮聲中,一條小街馬上就沸騰起來了。 老師賦〈蝶戀花〉云:

八載之前初會遇。好夢成真,走向臺灣路。昔日你來今我去。匆匆多少朝和暮。 欣見廳房居有處。次第諸甥,系屬連枝縷。此日歸來難盡語。別時光景何能訴。

 

. 陽埠尋根

贛州遍地古蹟,過去遊客不多。現在京九鐵路通車了,巍峨的新車站帶動黃金嶺經濟開發區,華廈鼎峙,交通便利,已經粗具大城巿的氣派了。贛州菜式繁多,湯品豐富,往往能在家常小菜中調製出不同的色香味效果,風格各異。此外贛州人情味濃郁,對臺辦的工作人員守時負責,令人感動。我常常遊說 陳新雄 教授回老家黃沙看看,據說山區到處都是唐宋古蹟,文革期間也沒有遭受破壞;不過要走兩三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回去,只好打消念頭了。贛州發展迅速,最好能注意環保,不要為發展工業而犧牲神聖的土地。有時想想山區交通不太方便也好,可以多保存自然景觀,不受破壞。當日隨 老師訪陽埠小學及往王母渡探妹,感觸良多,拙詞〈蝶戀花〉云:

萬里逃荒餘一口。半紀歸來,歷盡滄桑久。兄妹團圓天鑄就。從今漸解眉心皺。 陽埠尋根山路走。飲水思源,渴念相思瘦。學海從頭堪記否。驪歌又送長亭柳。

 

十一. 虔州八境

虔州,漢曰章貢,屬豫章郡。今名贛州,蓋章、貢二水合流為贛江,縱貫江西入鄱陽湖而得名。宋孔章翰築石城防治水患,並即其城上樓觀臺榭之所見而作「虔州八境圖」。蘇軾觀圖賦詩,序稱「苟夫知境之為八也,則凡寒暑、朝夕、雨暘、晦冥之異,坐作、行立、哀樂、喜怒之變,接於吾目而感於吾心者,有不可勝數者矣,豈特八乎?」可見「境」純是觀點角度的問題,後代換為八景,稍嫌坐實矣。今贛州在古城牆上新修八境臺,北眺贛江,南望峰山,煙雲城郭,草樹蔥蘢。大堂懸畫八幅,即舊傳八景之作:三臺鼎峙、二水環抱、玉巖夜月、寶蓋朝雲、雁塔文峰、馬崖禪影、天竺晴嵐、儲潭曉鏡,由導遊小楊一一指出,依稀可辨。蘇軾雖題詩八首,但當時仍未去過贛州,僅憑想像。例如其七詠鬱孤臺云:

雲煙縹緲鬱孤臺。積翠浮空雨半開。想見之罘觀海巿,絳宮明滅是蓬萊。

大抵採用比擬手法,末二句用舊經驗托起。

 

十二. 鬱孤臺

元豐元年 (1078),蘇軾題〈虔州八境圖〉詩八首。紹聖元年 (1094) 貶官嶺南,八月過虔州,初遊鬱孤臺、廉泉、塵外亭、天竺寺,得詩四首。建中靖國元年 (1101) 赦歸,復遊鬱孤臺,題詩和前韻者五首。原作云:

八境見圖畫,鬱孤如舊游。山為翠浪湧,水作玉虹流。日麗崆峒曉,風酣章貢秋。丹青未變葉,鱗甲欲生洲。嵐氣昏城樹,灘聲入巿樓。煙雲侵嶺路,草木半炎州。故國千峰外,高臺十日留。他年三宿處,準擬繫歸舟。

這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間各聯對仗精密。蘇軾摹寫臺前景色,麗字欲飛。末四句厭倦仕宦生活,已萌退意。拙作和韻云:

煌煌京九路,喜作贛南游。翠玉章江帶,浮橋貢水流。匯瀾開八境,微雨沐初秋。渺渺慈雲塔,萋萋曉鏡洲。崆峒饒佳氣,日月燦瓊樓。絕壁通天洞,英雄虎崗州。人情增樸厚,詩趣漫淹留。千載東坡客,逍遙一葉舟。

詩中「崗」字依普通話讀上聲,倘依舊讀平聲則失律了。

 

十三. 贛州中元觀月

中元節的晚上,贛州街上到處都是盂蘭燒衣,拜祭亡魂。現代鬼節增添民俗采色,再沒有絲毫恐怖氣氛了。回到了贛南賓館,圓月中天,松桂婆娑,池沼秋波,涼風習習,乞巧剛過,而中秋將近了。同行姚榮松、 林麗月 教授儷影雙雙,花叢漫步,天上人間,都是麗月相映的世界,拙詞〈浣溪沙〉云:

天上中元桂魄黃。人間乞巧繡針忙。贛南賓館倚新妝。 漫步花叢憐彩蜨,映階松雪凜秋霜。瓊樓雙照鬢雲香。

贛州峰山原名崆峒山。天晴時可以遠眺贛州巿。當日雲霧稍多,太陽懶洋洋的灑在蒼松翠杉之上,好像蒙上白茫茫的雪光。峰山乃贛州第一高峰,主峰一一六公尺,又名寶蓋峰;綿亙相連者有玉屏山、席帽山、金際崠、丫髻崠等。山色洶濛,不讓廬山專美,而寧靜過之。拙詞〈減字木蘭花〉云:

群山拜倒。傲立贛南浮翠好。丫髻相扶。寶蓋澄霞玉女壺。 蜻蜓煙草。章貢北流奔遠道。酒暖香蘇。回首來時路已無。

 

十四. 贛州覓酒

贛州巿古蹟處處。我們跟隨 陳新雄 教授拜訪贛州第一中學(原為贛縣中學),老師在這裏讀過初中一,五十年過去了,記憶猶新。王志遠校長親自迎迓老校友,謂明年將舉行百年校慶,歷史悠久。校門旁邊有光孝寺,這是廣東商人修建的,外貌尚存。校內有陽明院、廉泉、夜話亭。據說蘇軾與贛州名士陽孝本在廉泉夜話,煮茗長談。中學附近又有始建於唐代的文廟,內進為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尊經閣等,規模弘大,富麗堂煌。隔壁是宋代慈雲塔,構型優美。

此外我們又往訪 老師夜光山的舊居,在貢江東門古城牆下,原是一間小旅館,現已改建為公廁和貨倉了。 老師在中山路覓得吉安冬酒與贛州伏酒,談起來酒廠竟是中央銀行的舊址,昔日的金庫已成酒窖。 老師賦〈減字木蘭花〉云:

往常醉倒。酒味還難如此好。得路相扶。今日贛城得兩壺。 何來芳草。尋覓綿綿窮遠道。宿醉還蘇。一醉頹然懼也無。

 

十五. 白首重回事若何

在贛州幾天,我們跟 陳新雄 教授的老師陳之敏及族叔陳金伯時常見面。陳之敏酒量佳,意興豪邁,現住贛州第二中學宿舍。退休後辦高中補習班,高考成績驕人。陳金伯住陽阜鄉,能詩而不善酒。當年他也曾遠走,但半途折返,現在優悠歲月,木訥寡言。陽阜舊街多是清末民初的木構建築,村外就是蒼翠的田野。街上多曬辣椒、花生、燙皮絲等。經他們逐一指點,當年的肉檔、藥店、衣店、木店等依然開業,五十年不變,顯出永恆的魅力。現代社會節奏太快把自己也淘汰掉了,變成陌生人。 教授〈減字木蘭花〉別金伯叔云:

贛州城下。攜手同遊真夢也。來去如梭。白首重回事若何。 故鄉重見。眼裏滄桑千萬變。情已闌珊。漸覺涼風入指寒。

拙詞同調呈陳之敏太老師招飲賦謝云:

贛州嘉獻。美酒佳肴消漏箭。狼藉杯盤。荏苒春光五十年。 廉泉月白。棗綠橙 居士擘。八境詩香。夜話蘇陽杜麗娘。

 

十六. 通天巖

通天巖位於贛州巿西北郊區,地質學上稱之為丹霞地貌。山上多天然巖洞,著名的有翠微巖、同心巖、忘歸巖、廣福寺、群玉閣等。崖壁有摩崖造像及題刻,為贛州著名的避暑勝地。神窟內有蔣經國的臥室,一廳一房,設備簡陋,現在還擺放著當年他用過的桌椅、行軍床、油燈等。雙桂堂上的將軍樓,本用以囚禁張學良的,後來並沒有住過。通天巖內又有陽孝本宅,他是贛州名士,蘇軾路過贛州時曾跟他廉泉夜話,所以在當地傳說很多。王守仁嘗於明正德十四年 (1520) 在通天巖結廬講學,在忘歸巖上留詩云:「青山隨地佳,豈必故園好。但得此身閑,塵寰亦蓬島。西林日初暮,明月來何早。醉臥石床涼,洞雲秋未掃。」 老師〈蝶戀花〉詠通天巖云:

巖號通天消暑氣。習習涼風,洞口容人睡。古木參橫森鬱意。暇來一臥真慵起。 蘇子陽生交語際。夜話因緣,古蹟題來似。更有陽明吹玉蕊。傳芳欣育多才子。

拙詞〈蝶戀花〉亦云:

寒谷生春盈爽氣。雙桂紅樓,午夢昏昏睡。斷續蟬聲如有意。微茫清角將軍起。 振翅鳳凰巖壁際。二虎金龍,唐刻神盦似。藝苑詩壇披玉蕊。傳經更待陽明子。

二詞同為寫實之作,歷史與現實交錯出現,而著眼點略有不同,大抵各抒己意而已。                                                                     

 

 

 

 

 

 

敬悼 陳新雄 教授

 

 

本刊顧問 陳新雄 教授於 201281 辭世,本刊同人深表哀悼。 先生原籍江西贛縣,生於1935年,字伯元,1949年赴台,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文學 博士,任該校 國文系 教授數十年。早歲嘗兼任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兼中國文學系主任,聲聞學界。歷年多次外訪,出任美國 Georgetown University 客座教授,並兩度任教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高等講師、首席講師等。榮休後旅居美國,於華府華人社區弘揚詩教,復兼任師大講席,半年一返,並創議創辦南陽語言文化大學。 先生於國際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先後創辦及獲選任中華民國聲韻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訓詁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文字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經學會理事長等職,領導臺灣學術界研究傳統小學,漪歟盛矣! 先生於語言文字、聲韻訓詁諸學皆精,著述亦多。而於文學方面,尤雅好東坡詩詞,除課堂講授及撰寫專著之外,復有《伯元倚聲和蘇樂府》之作,遍和蘇詞全卷,兼擅小學與詞章,發揚章黃學術,享譽士林。 先生過去多年嘗予本刊指導及賜稿,又對本刊同人多所鼓勵。現在遽爾去世,本刊同人深表哀悼,並申銘感之意。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同人 敬輓

《文學論衡》編輯部

 

 

 

陳新雄 教授

 

黃坤堯

 

 

噩耗驚聞劇可哀。重洋遙奠水雲埃。

天心有恨傷搖落,藥石無靈委化裁。

國學傳承師道永,詞章吟誦月華開。

城門河岸沙田路,縈繞前塵夢幾回。

 



* 黃坤堯先生香港中文大學 聯合書院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