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文學論衡第22期 2013 年 8 月

 

《文學論衡》總第22 (20138)

 

 

沿用與自我抄襲論粵劇《西樓錯夢》

 

羅劍創*

 

 

引言

唐滌生 (1917─1959) 所撰劇本已成為香港粵劇主要組成部份。《紫釵記》撰於1957年,交第五屆「仙鳳鳴劇團」演出,述唐士人李益與霍小玉的愛情故事,該故事早見於唐蔣防作傳奇小說《霍小玉傳》,明胡應麟評為「唐人最精彩動人之傳奇」。 [1] 後湯顯祖編成傳奇劇本《紫釵記,唐滌生以之為藍本,把五十三齣傳奇編成八場粵劇 [2]

 

《西樓錯夢》撰於1958年,為第七屆「仙鳳鳴劇團」編寫,改編自袁於令撰於萬曆三十八年 (1610) 之明末傳奇《西樓記》。 [3] 歷來對《西樓記》褒貶不一,從而印證陳多之言,該劇「成就極不平衡,有些場次頗為精彩,堪稱佳構;然而平庸之處或敗筆也所在多有」, [4] 可知唐滌生定經一番篩選,致令四十齣傳奇變成七齣現代粵劇。

 

《西樓錯夢》與《紫釵記》的結構、場次與情節都極相似,對此,固可以自我抄襲解釋 [5] 劇作家有意識地從過往成功作品中汲取元素,套用到新作裡。然相似與自我抄襲無必然邏輯關係,《西樓錯夢》既為改編作,原著必為最重要參考本,難免「沿用」原著資料,因此在剖析兩者相似時,除考慮它與《紫釵記》關係外,更應對讀改編作與原著。本文即嘗試藉此尋找情節與結構的原型,辨清自我抄襲真確性,並從中探討唐滌生編劇手法。

 

 

. 沿用──由《西樓記》到《西樓錯夢》

《西樓錯夢》與《紫釵記》的情節推展與結構相似點頗多

 

表一:《紫釵記》、《西樓錯夢》比較表 [6]

作用

《紫釵記》場次及情節

《西樓錯夢》場次及情節

結構

緣起

第一場

〈燈街拾翠〉

李益和霍小玉相遇

第一場

〈病晤〉

于叔夜和穆素徽相遇

一見

鍾情

展現

矛盾

第二場

〈花院盟香〉

廬太尉加害,李益被逼離去。

第二場

〈錯夢〉

于雪賓責子,于叔夜夢會穆素徽,誤會之。

挑撥

離散

 

倩節

鋪陳

第三場

〈折柳陽關〉

李益與霍小玉陽關道別。

第三場

〈空泊〉

穆素徽渡頭相等,欲與于叔夜道別,唯于叔夜不知實情,緣慳一面。

第四場

〈凍賣珠釵〉

霍小玉別後慘況。

矛盾

激化

第五場

〈吞釵拒婚〉

廬太尉強逼李益入贅

第四場

〈情死〉

池同強逼穆素徽下嫁

情節

逆轉

第六場

〈花前遇俠〉

霍小玉佛寺黃衫客(俠客),述經歷。

第五場

〈捐姬〉

穆素徽在佛寺胥長公(俠客),獲救。

情緒

緩解

第七場

〈劍合釵圓〉

李霍重會,一番誤會後,二人冰釋

第六場

〈會玉〉

于穆重會,一番誤會後,二人冰釋

矛盾

緩解

第八場

〈節鎮宣恩〉

霍小玉廬府爭婚,得黃衫客助

第七場

〈乘鸞〉

穆素徽于府爭婚,得胥長公助

矛盾

緩解

*上表粗體字者為兩劇相同或相類之元素

 

兩劇情節推展都經過「緣起」至「矛盾緩解」八個階段,結構皆可分一見鍾意、挑撥離散和大團圓三項,即馬鳳華所說才子佳人故事結 [7] 同時,在對應場次裡,俱出現相同或相類元素,即上表粗斜字體者,且不贅述。唯是值得一提者,乃《紫釵記》中廬太尉對李益婚姻有強烈操縱欲,儼以家長自 [8] 可視為父權代表。盧太尉為假家長,于雪賓則以真家長身份在〈錯夢〉以八句箴 [9] 責子,後于叔夜夢中所見所聞,如丫環說「明日重來不奉茶」,穆素徽說「並非生張孰魏區區 三兩 家」等語,皆由之化來,于叔夜醒後覺「八句箴言字字真」才退出情場。由於廬太尉與于雪賓俱左右男女主角結合,間接或直接促成二人分離,加之同象徵父權,故視為相類元素。

上述羅列兩劇相似處,但若言自我抄襲,須將原著納入討論範圍,本節將探討諸看似自我抄襲的情節與結構能否從原著找到依據。

 

1. 結構──才子佳人結構

  《西樓錯夢》與《紫釵記》同屬才子佳人結構:《西樓記》一至八齣述一見鍾情,《西樓錯夢》以序幕〈銜恚〉及第一場〈病晤〉表達;《西樓記》九至三十七齣述挑撥離散,《西樓錯夢》以第二場〈錯夢〉、第三場〈空泊〉、第四場〈情死〉和第五場〈壇劫〉交代;《西樓記》第三十八至四十齣述團圓,《西樓錯夢》以第六場〈會玉〉與第七場〈乘鸞〉交代。才子佳人結構為傳奇劇本廣泛採用,《西樓記》與湯顯祖《紫釵記》亦套用之,故由之改編而成的兩個粵劇劇本同見此結構,不足為奇。

 

2. 情節

唐滌生自述把《西樓記》「熟看了不下三五十次」, [10] 可知他對原著十分熟悉,改編時自易於沿用、化用。仔細劃分《西樓錯夢》,約可得四十九個小情節,可從《西樓記》找到原型者約三十項:

 

表二《西樓記》與《西樓錯夢》的情節對應表 [11]

《西樓錯夢》場次及情節

原著對應情節

序幕

〈銜恚〉

1. 劉楚楚敍述于穆二人關係。

2. 劉楚楚交代于叔夜往尋素徽一事。

第六齣〈私契〉

3. 趙伯將恨于叔夜擅改其詞,擬向于雪賓告密。

第七齣〈銜恚〉

第一場

〈病晤〉

4. 池同與素徽玄墓攀梅歸來,責素徽待他輕慢。

第五齣〈倦遊〉

5. 鴇母貪財,答應池同遊說素徽下嫁。

6. 素徽託病迴避池同,並命侍婢謝絕王孫公子。

第三齣〈砥志〉

7. 于叔夜探訪穆素徽,遇胥長公與輕鴻。

8. 穆素徽抱病見于叔夜,二人鍾情而互托終身。

第八齣〈病晤〉

9. 于雪賓至西樓尋子,訓棄風月勤攻書,催于叔夜回家。

10. 于叔夜與穆素徽道別,送之玉簪,墮地折斷。

第八齣〈病晤〉

11. 趙伯將恐嚇鴇母,稱于雪賓令官府拆封西樓。

十一齣〈鸇逐〉

12. 趙伯將教鴇母求助於池同。

13. 素徽信約于叔夜相會,因池同到訪而誤封空函。

十二齣〈緘誤〉

14. 池同與鴇母合謀騙婚。

十二齣〈緘誤〉

第二場

〈錯夢〉

15. 于叔夜病醒,書僮送藥。

16. 于叔夜欲往視素徽,為書僮所阻。

第十齣〈閽忤〉

17. 送信人至,于叔夜倉促答「依書行事」並以玉燕為信物。

十三齣〈疑謎〉

18. 于雪賓以八句箴言訓子。

第四齣〈檢課〉

19. 于叔夜觀空書,猜素徽用意。

十三齣〈疑謎〉

20. 于叔夜以為素徽負心,做錯夢。

廿十齣〈錯夢〉

21. 于雪賓以為叔夜死,替之報喪。醫師包必濟聞而逃。

十八齣〈離魂〉

22. 包必濟遇劉楚楚,報死訊。

廿三齣〈虛訃〉

23. 于叔夜醒,悟風月虛幻,承諾勤攻書。

第三場

〈空泊〉

24. 胥長公至渡頭,與素徽相見,聽訴于、穆戀情。

25. 于叔夜與父渡頭遇胥長公,長公不知叔夜身份,放走。

26. 素徽候叔夜不至,傷心欲絶

十四齣〈空泊〉

第四場

〈情死〉

27. 胥長公與輕鴻送素徽與鴇母至池同別院,道別。

28. 池同強行與素徽成婚。素徽責罵,以死相脅。

十五齣〈計賺〉

29. 劉楚楚至,報于叔夜死訊。

廿四齣〈情死〉

30. 素徽假意順從,欲附薦叔夜後殉情

廿九齣〈假諾〉

第五場

〈壇劫〉

31. 于叔夜訪虛空不果,欲見祭夫之青樓女子,不果。

32. 書僮告訴于叔夜高中,離去。

33. 胥長公與輕鴻遊寺,見素徽疏文,定「換樑換柱」法。

卅十齣〈載月〉

卅一齣〈捐姬〉

34. 素徽哭薦亡夫。

卅一齣〈捐姬〉

35. 胥長公以輕鴻換素徽,救之。

卅一齣〈捐姬〉

36. 輕鴻戲弄池同。

第六場

〈會玉〉

 

37. 胥長公送輕鴻至宅第,吩咐丫環照顧,自去尋于叔夜。

卅四齣〈衞行〉

38. 于叔夜高中遊街。

卅九齣〈遊街〉

39. 素徽以詩引之相見,卻遭之冷嘲熱諷。後二人冰釋。

40. 書僮催于叔夜回家,因為于雪賓已為之聘婚,即日成婚。

41. 于叔夜誓要娶穆素徽為妻。

卅八齣〈會玉〉

42. 胥長公獻計。

第七場

〈堂訊〉

43. 于雪賓於家等待于叔夜。

卅六齣〈喜雋〉

44. 于叔夜與胥長公到于府,于叔夜誓要娶素徽,于雪賓不許,胥長公勤之。

四十齣〈乘鸞〉

45. 于叔夜不肯迎新婦,于雪賓替之迎。

46. 于雪賓發現新婦乃素徽,審之,後願成全二人。

47. 池同與父親(相國)前來問罪,告于叔夜奪池同妾。

48. 胥長公反告池同奪其妾,池同父親妥協。

49. 于叔夜娶素徽。

四十齣〈乘鸞〉

某些情節雖曾改造,仍不難找到原型。例子甚多,僅以《西樓錯夢》第六場〈會玉〉略釋:〈會玉〉包括六個情節(第374237項見原著三十四齣〈衞行〉,胥長公從混真寺劫出穆素徽,護送到京城尋于叔夜,然于叔夜思念素徽已「星夜囘去了」。胥長公遂安置素徽於「東門梅花衚衕內」,再往尋之。《西樓錯夢》則寫胥長公救出穆素徽,直接送到自己宅第,再往尋于叔夜,刪去京城尋人不果一節。觀曲詞,唐滌生於該節寫胥長公唱白只四 [12] 其中兩句可從〈衞行〉中找到原型:一,胥長公承諾定尋回于叔夜:「(因為)大丈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衞行〉中胥長公說的「自古道爲人須爲徹,謀而不忠,非大丈夫也」相對;二,胥長公吩咐丫環小心侍候素徽:

 

表三:《西樓記》〈衞行〉與《西樓錯夢》〈會玉〉胥長公一段唱白的比較

《西樓錯夢》

《西樓記》

長公:(白)

1. 丫鬟過來。

2. 這一位乃是相公夫人,

3. 不過一時遇難,暫居吾家,

4. 你們還要好好看待,早晚間除向夫人叩頭請安之外,還仲要替佢解恨消愁,逗她歡笑,

5. 不得有誤。

〔小生引介旦進介小生〕

1. 衆奴婢。

2. 這是于相公的夫人,你每都來叩頭。

3. 他遇了難,我留他暫住在此。

4. 我自去尋于相公,你每小心伏侍,不可有慢,早晚把門閉了,是姓于的相公來問便開。

5. 小心在意。

 

  兩句不論語意、用詞、語序皆相似;38項沿於原著三十九齣〈遊街〉,兩處皆寫于叔夜高中遊街,原著將之置於〈會玉〉後,用以襯托于穆重遇的歡樂氣氛,唐滌生調至會面前,並述于叔夜因遊街而得會素徽,作用稍不同,但原著〈遊街〉十分短,且無特定場景,如此運用亦無不可。唐滌生在此節中編的一段七字清,其中「五雲縹緲」、「宴賜那瓊樓應酩酊」等詞句亦可見原 [13] 得證兩者關係。最後,41項原著〈會玉〉本有,不過袁於令寫于叔夜表現較平淡、信心十足,有婚事必成之意。唐滌生則寫得較激烈,更言「我地不能登仙化蝶,都寧願抱石投江咯」。

 

3. 結構與情節──雙線結構與單線敍述

  縱然唐滌生多參考原著情節,但傳奇劇本與現代粵劇劇本屬不同載體,敍事手法有別,改編時必須整理傳奇劇本多取男女主角各佔一敍事線,交錯敍事,謂雙線結 [14] 如原著十五齣〈計賺〉穆素徽遭池同騙婚後,袁於令加插了兩齣于叔夜的戲,即十六齣〈集豔〉、十七齣〈之任〉,至十九齣〈淩窘〉再交代穆素徽情況,二十齣〈錯夢〉重述于叔夜,二十二齣〈自語〉、二十三齣〈虛訃〉和二十四齣〈情死〉回到素徽被軟禁的池同別院。雙線敍事適合傳統戲曲一桌兩椅的虛擬表演舞臺,現代粵劇自二十年代省港班興起後,效話劇以各種實景取代一桌兩椅,實景轉換需時,不適合雙線敍事,且在雙線敍述下,每齣只交代小段故事,觀眾需看完各齣才知較全面的片段,與現代粵劇把故事濃縮於七至八場的原則相違。

就唐滌生對上述各齣的安排,可見他如何處理雙線結構:上文提及原著十五齣、二十三齣和十四齣皆言穆素徽在池同別院慘況,唐滌生將之收納成一場(第四場〈情死〉),以池同別院為故事場景,至於加插其間關於于叔夜的情節,因場景不同,不納入該場,或併入別的場次或棄而不用。即言唐滌生實以場景為單位,收納並篩選散見於各齣而場景相同的情節,以減少場景轉換,並讓每一場交代較多內容。

統計《西樓記》使用場景,較多用(三次或以上)者為劉楚楚家、西樓、于 [15] 池同別院、混眞禪寺及混眞禪寺附近、和胥長公宅第五個地方,如按上述推論,要將原著編成粵劇,唐滌生應選之為主要場景,編成五場戲,以交代較多故事。現嘗試把原著發生在這五個場景內的情節收納起來,再根據才子佳人結構重整其次序:

 

表四:以場景為單位重整《西樓記》情節

結構

場景

《西樓記》

情節

《西樓錯夢》

一見

鍾情

劉楚

楚家

〈私契〉

于叔夜見穆素徽謄寫之楚江情,往視之

序幕

銜恚〉

〈銜恚〉

趙伯將恨于叔夜改其曲詞,擬向其父告密

〈集豔〉

劉楚楚集各歌妓、嫖客為于叔夜解愁。

西 [16]

〈砥志〉

穆素徽慨嘆無偶,並拒池同邀飲

第一場

〈病晤〉

〈倦遊〉

穆素徽勉強陪池同出遊

〈病晤〉

穆素徽與于叔夜初會、一見鍾情

〈鸇逐〉

趙伯將假于雪賓威逐散西樓

〈緘誤〉

穆素徽約于叔夜相會,卻誤封空函

散離

[17]

〈檢課〉

于雪賓檢查于叔夜功課,責其撰著曲詞

第二場

〈錯夢〉

〈庭譖〉

趙伯將向于雪賓告密,告于叔夜沉迷風月

〈閽忤〉

于叔夜欲偷往見穆素徽,為守門人阻

〈疑謎〉

于叔夜接穆素徽空函,猜素徽用意

〈離魂〉

于叔夜思念穆素徽,離魂險死

〈錯夢〉

于叔夜夢會穆素徽,見素徽變醜婦人

渡頭

〈空泊〉

穆素徽候于叔夜不果

第三場〈空泊〉

池同

別院

〈計賺〉

鴇母與池同合謀騙素徽成婚

第四場

〈情死〉

〈淩窘〉

池同威嚇穆素徽,素徽不從

〈自語〉

素徽思念于叔夜

〈虛訃〉

劉楚楚聽包濟之說于叔夜已死

〈情死〉

素徽聞于叔夜死訊,為之殉情

〈巫紿〉

池同擬向素徽下咒,為女巫戲弄

〈假諾〉

穆素徽假意順從,擬附薦于叔夜後殉情

混真

寺及

附近

〈載月〉

胥長公與愛妾輕鴻於寺院附近夜遊述志

第五場

〈壇劫〉

〈捐姬〉

胥長公以輕鴻換素徽,救之

〈羣嘬〉

池同與隨從追輕鴻,輕鴻自吻

團圓

長公

宅第

〈衞行〉

胥長公救出素徽,送去自己宅第暫住

第六場

〈會玉〉

〈會玉〉

于叔夜與穆素徽重會

于府

〈喜雋〉

于雪賓候于叔夜回家,差人尋之

第七場

乘鸞

〈乘鸞〉

于叔夜與穆素徽成婚

 

當然唐滌生定曾加以修改,如加入了第三場渡頭一景使故事交代更清 [18] 但只要稍加重整,已可見《西樓錯夢》雛型與骨幹。由此可證,《西樓錯夢》結構與大部份情節皆來自原著,不能簡單地說自我抄襲《紫釵記》。

 

. 「自我抄襲」──由《紫釵記》到《西樓錯夢》

  黃發有認為「(自我抄襲是)作家過於看重成功經驗的結果……成功的先例助長了它的優越性和排他性……作品自然極易陷入模式化和雷同化的泥潭」, [19] 胡梓穎稱《紫釵記》是唐滌生改編古典戲曲的代表 [20] 即「成功的先例」。若推想他從「成功先例」汲取「成功經驗」,運用在《西樓錯夢》上,可以理解,可經上文分析,《西樓錯夢》結構與情節多依原著,不能以自我抄襲蓋言之。然而,也不能就此否定有此成份,上文旨在辨識何處非自我抄襲,本節則試圖找出並證明何處屬自我抄襲。

 

觀表二,剔除諸「沿用」情節,其餘的大約可分三類,一,旨在補充劇情,令故事發展更順暢,包括 15912152527313236404546 項;二,主要環繞于叔夜對穆素徽的態度轉變,包括2339項;三,主要環繞胥長公對于叔夜的勸告和俠義行為,包括 724424748 項。第一類可視為唐滌生的個人創造,第二、第三類則可於《紫釵記》中找到線索。

 

1.〈會玉〉與〈劍合釵圓〉

  〈會玉〉頗有《紫釵記〈劍合釵圓〉的影子,前者穆素徽誤會于夜叔負心,後者霍小玉誤會李益別戀,現就其中一組對白分析:

 

表五:〈會玉〉與〈劍合釵圓〉比較

《西樓錯夢》

《紫釵記》

(素徽白) 哦……哦……咁待素徽重賀于相公你奪冠之榮。

(叔夜白) 多謝多謝。

(素徽白) 再賀于相公你今晚新婚之喜呀……呀……係呢……素徽應該要把2. 玉燕交還,好等你今晚 1. 洞房花燭晚,等你燕將舊物……去慰……慰新情。

(小玉序白) 哼,誰信你,想你見我變賣頭上紫釵,都已知我今非昔比。我想那盧家小姐,(接唱) 佢在你 1. 乘龍日半繞盤龍髻插玉釵,腰姿款擺上畫閣中,投懷向君玉髻描容,佢斜泛眼波,微露笑渦,將君輕輕碰。2. 紫玉燕珠釵惜千金買來輝下威風。() 你又可知新人髻上釵,會向舊人心上刺。

 

  「洞房花燭晚」與「乘龍日」異詞同義,「紫玉燕珠釵」與「玉燕」同屬訂情信物,兩位女主角言中意,同是埋怨男方貪新忘舊,並挖苦他用訂情信物去討好新歡,而僵局同樣在女主角說出這番相類的話後緩解。

 

  事實上,以誤會男方而使劇情緊張甚至達至高潮的手法,在唐滌生後期為任白編撰的劇目中並不罕見:

 

 

表六:《帝女花》(1957)、《紫釵記》與《西樓錯夢》中的誤會

 

《帝女花》

《紫釵記》

《西樓錯夢》

相關場次

〈迎鳳〉

〈劍合釵圓〉

〈會玉〉

誤會者

長平(女主角)

霍小玉(女主角)

于叔夜(男主角)

穆素徽(女主角)

被誤會者

周世顯(男主角)

李益(男主角)

于叔夜(男主角)

穆素徽(女主角)

誤會內容

賣妻投清

另結新歡

另結新歡

緩解原因

周世顯道出真情

李益道出真情

于穆互訴真情

 

  上表顯示在三劇裡,唐滌生均曾藉誤會使劇情緊張,可視為他的一種編劇技巧。手法相類,運用於各劇中,各有側重,效果各異,〈迎鳳〉中長平誤會周世顯,周世顯先故作利祿薰心,後述真相,顯其機智和忍辱精神;〈劍合釵圓〉中霍小玉一味呵責,李益不怒,不卑不亢地自述苦況,顯其情真;從全劇佈局看,〈會玉〉顯然參考或自我抄襲〈劍合釵圓〉,卻絕非生搬硬套,乃經改造,一則由霍小玉對李益的單方誤會,變為兩方,互相挖苦,藉此達至高潮。二則唐滌生由〈錯夢〉始,已為其誤會作鋪排。

  原著于穆皆癡情,清人張岱評《西樓記》「只『情』一字」 [21] 而二人的癡情正為「情」字註解。穆素徽在《西樓錯夢》中仍為痴情女子,相反于叔夜錯夢後以為女方背盟,退出情場,至第六場真相大明才回心轉意,大減痴情形象。唐滌生此舉旨在改變劇中矛盾衝 [22] 《西樓錯夢》與《西樓記》的矛盾都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于雪賓的阻撓,二是于穆之間誤會,三是池同和趙伯將之挑撥。《西樓記》選第三者為主要衝突,為于穆戀情波折主因,于雪賓阻撓次之,至於于穆之誤會則不明顯,二人雖分隔兩地卻癡愛對方,故重逢時並無驚喜。唐滌生改以于穆誤會為主要,並將原著二人皆誤以為對方已死,改為穆素徽以為男方已死,于叔夜以為女方負心,退出情場甚至深惡素徽,由第二至六場,以大篇幅鋪設二人心態上愛與惡的差距,至令〈會玉〉重會時針鋒雙對,場面激烈,至素徽激動吐血為高潮最高點,後二人互訴離情,冰釋,衝突緩解。

 

2. 胥長公與崔允明、黃衫客

  胥長公在《西樓記》只出現於第二十一齣〈俠槪〉、第二十六齣〈邸聚〉、第三十齣〈載月〉、第三十一齣〈捐姬〉、第三十四齣〈衞行〉、第三十七齣〈巧逅〉,第三十八齣〈會玉〉留書于穆二人說「不再至矣」,再無出現。可見其主要作用在助于穆二人跨越由小人(池同和趙伯將)挑撥而造成的困難,故二人相見其功能即完成。

  《西樓錯夢》的胥長公也有助二人結合的功能,但除第三十一齣〈捐姬〉和第三十四齣〈衞行〉送穆素徽至宅第一段外,其餘情節皆原著所無。原著他亦無在〈病晤〉、〈空泊〉、〈情死〉、〈乘鸞〉中出現,唐滌生明顯將其地位提高為一貫串全劇人物。

  唐滌生《紫釵記》首演時以「仙鳳鳴」丑生梁醒波一人先飾崔允明後飾黃衫客,以後劇團搬演皆源此例。崔允明與黃衫客雖為二人,同象徵正義力 [23] 黃衫客出場於崔允明死後,而崔允明在第四場〈典珠賣釵〉謂「不能報嫂嫂 (霍小玉) 大恩,我死後也要銜環結草」,更在第五場〈吞釵拒婚〉死前說「魂在望鄉台不散」,其後黃衫客以「愛向人間管不平」姿態出現,使李霍團圓,頗有替崔允明報恩之意。故可把兩角視一個體。

  《西樓錯夢》的胥長公實源於崔允明與黃衫客,這可由他們在戲中的形象得證。

 

2.1. 智慧老人 (wise old man) ── 崔允明與胥長公

  胥長公和崔允明於兩劇中俱現智慧老人姿 [24] 在關鍵時刻指示主角,並推動劇情發展。

  胥長公的智慧老人形象見〈病晤〉。現代粵劇一般安排六柱演 [25] 於首場出現,以介紹人物關係及鋪陳情節,故唐滌生按排六柱演員包括于叔夜 (文武生)、穆素徽 (花旦)、胥長公 (丑生)、輕鴻 (二幫花旦)、池同 (小生) 和 于雪賓 (武生) 等皆於〈病晤〉。胥于二人相遇後,劇作家藉其對話、唱詞交代二人關係,如于叔夜稱胥長公「年伯」, [26] 胥長公稱之「侄兒」,表示他們為世叔侄。輕鴻說:「妾是醉月樓中紅粉妓,猶幸歸依喬木,終不免詒笑大方。」表明她原為妓女,已作長公妾。另外,胥長公問于叔夜:「素聞得你庭訓森嚴,何以忽然會踏入花街柳巷呢?」暗示其家教甚嚴,為〈錯夢〉鋪設。又如胥長公叫輕鴻先返杭州:「因為我有事在身要急於清理,你明日在楊柳渡頭候吾嘅歸舫啦。」為第三場〈空泊〉鋪設。

  在二人對話中,只有胥長公唱的一段乙反木魚與介紹人物關係和鋪陳情節無關,這正是他以智慧老人身份對于叔夜的提示「皓首愛談風月賬,我老來才識女兒香, 夫人出自鶯花巷,李師師落籍個麗春堂,仲有一個謝天香佢魂歸秦淮舫,梁紅玉擊鼓戰寒江,我帶你識多幾個秦姬楚戀嘅嬌柔相,好教你得從落拓見貞祥」這段唱詞與崔允明《紫釵記〈燈街拾釵對李益的一段說白,功能相似。其時霍小玉已歸家,李益手執霍小玉珠釵,不知如何是好,崔允明對之勸導「丈夫以重節義創一生基業,女子以守貞操就關係一生榮辱,欠人一文錢,不還債不完,賒人一分債,不還不痛快,若果你想得通,便可以跨鳳乘龍,想唔通嗎……就應該臨崖勒馬……想得通又使乜再選良媒丫。」

  兩段對話在劇中作用都在推動男主角作下一步行動,即追求女主角。崔允明出現在李益徬徨無措,「還釵即待選良媒,倉卒難籌千金價」的時候。崔允明之言旨在提示李益不能因霍小玉身份低微,而輕視婚盟,若真重視,亦不需良媒。其後李益「想通想透」,便依他之法進入崔園,展開〈花院盟香〉等情節,所以崔允明的勸導是促使李霍結合的主因。

  至於于叔夜登場時曾說尋素徽只為「還箋」,並無想到婚嫁,胥長公之言一方面說明青樓亦有真情者,暗示可從西樓覓偶。同時乃從另一角度演繹崔允明的話,崔允明以男性角度出發,勸李益不能負心,胥長公則從女性角度出發,說明青樓不乏貞烈者,烈女應配忠男,言外意亦暗示不能負心。其後於〈錯夢〉于叔夜反駁于雪賓:「青樓女子,未毀其貞節者,可稱原璧,文士尚可以登科取仕,女子焉能不嫁入良家呢又?」所謂「未毀其貞節者」當指胥長公所舉 夫人、李師師、謝天香等烈女,可見他牢記胥長公之語。故于穆定情,其言不無推動作用。

 

2.2. 義公

  義公是古典戲曲中俠士、義士一類人物,多為生活於社會低 [27] 的中老年男性,是大團圓關鍵人物。《西樓錯夢》的胥長公與《紫釵記》的黃衫客同屬義公,一則二人皆俠客,黃衫客於〈花前遇俠〉甫登場就說:「雕弓寶劍黃衫客,愛向人間管不平。縱橫意氣遍江湖,去無跡來無影。」見其豪氣。胥長公亦曾說:「我願作豪邁之夫,隱名之客,所謂千鍾祿,非某之所望也。」豪俠形象明顯。另外,在〈壇劫〉一場,胥長公更自比黃衫客:「做一個黃衫客、彌補碎玉瓶……」突顯二人關係。同時,二人豪俠形象也見於對男女主角的援助行動:

 

表七:《紫釵記》黃衫客與《西樓錯夢》胥長公的援助行動比較

《紫釵記》黃衫客

《西樓錯夢》胥長公

場次

行動

行動

場次

第六場

〈花前遇俠〉

1. 聽霍小玉訴苦情

1. 聽穆素徽玉訴苦情

第三場

〈空泊〉

2. 劫走李益

 

 

 

第七場

〈劍合釵圓〉

 

2. 劫走穆素徽

第五場

〈壇劫〉

3. 安置穆素徽

第六場

〈會玉〉

4. 尋于叔夜

3. 挾李益與霍小玉見面

 

4. 為霍小玉獻計

5. 為穆素徽獻計

第八場

〈節鎮宣恩〉

5. 助李霍跨越劇中最後阻礙──盧太尉

6. 助李霍跨越劇中最後阻礙──池同

第七場

〈乘鸞〉

*表中粗體字者即二人行動相似處

 

  黃衫客的援助行動主要有五項,其中三項與胥長公的援助行動相 [28] 其一,原著胥長公並無在〈空泊〉出現《西樓錯夢〈空泊〉胥長公不單出現且聽女主角訴苦,該情節乃重覆〈花前遇客〉霍小玉向黃衫客訴苦一節。從形式看,其訴苦形式具以一問一答進行,黃衫客以「口白」向霍小玉質問,霍小玉唱小曲〈寡婦彈情〉回答。胥長公則以「乙反木魚」方式質問,穆素徽以「口白」回答,後胥長公改說「口白,穆素徽唱小曲〈寒鴉戲水。從內容看,兩組問答皆圍繞男女主角戀情,其中有幾點極相似,一. 黃衫客與胥長公俱曾問及男方姓名,女主角始時都不願回答。霍小玉說「本不願以奴夫姓字,貽笑大方,後方答之;穆素徽則以「不能道出盟夫姓氏,傷他門第」為由拒之。二. 黃衫客與胥長公俱問及書信,黃衫客問「十郎可有歸家書信?」胥長公問「舟次之會是口約都還是信訂呀?」三. 黃衫客與胥長公皆對女方作出承諾,黃衫客開始時就說「或可為你重牽舊赤繩,知實情後吩附小玉先回家「待某再來相訪,為你慢作安排,當夜劫李益回梁園。至於胥長公聽罷,承諾代等于叔夜,帶他與素徽相見,與黃衫客劫李益回梁園目的一樣,可惜沒把于叔夜認出,使二人無法重會而已。

  其二,〈劍合釵圓〉末段李益被盧太尉派人拉走,眾人向黃衫客求助,黃衫客教小玉「戴鳳冠,披瑕珮」到盧府「據理爭夫」。〈會玉〉未段,書僮催于叔夜回府成婚。胥長公沒直接說出方法,只說「老某足智多謀,自有良謀在後」,製造懸念。後於〈乘鸞〉才知他教素徽假冒張氏女混入喜堂,先斬後奏與于叔夜拜堂。在時間看,二人獻計皆在倒數第二場末段情況緊急時。黃衫客教霍小玉據理爭夫,胥長公之計乃以女方作主動,其後于雪賓發現假冒,素徽以理說之,所以胥長公之計也可理解為據理爭夫。

  其三,黃衫客與胥長公俱為助男女主角跨越最終阻礙的關鍵人物。首先,兩劇最終阻礙同為男主角遭人控告,《紫釵記》盧太尉控告李益題反詩,《西樓錯夢》池同及其父告于叔夜奪素徽。

  黃衫客及胥長公皆憑身份與智慧幫助男女主角。身份在〈節鎮宣恩〉尤重要,因盧恫一直以太尉之身欺壓眾人,李益與之身份差距太大,無法反抗。黃衫客本是四王爺,位高於盧恫,加上「上方賜有存忠劍,禦旨黃衫代策權」,最後才把盧恫治罪,故身份是黃衫客跨越盧太尉的前提。胥長公在〈乘鸞〉中亦提及身份:「回想十二年前,我曾為蘭州禦史,也粗知法例,今日旁觀者,無非仰觀相爺執法是否公平耳。」其言為了回應「這個布衣究竟是誰,敢對老夫饒舌」一句,藉以取得說話機會。

  此外,二人在最後一場中皆顯示其智慧。盧太尉告李益題反詩,要定他罪。相國指于叔夜「擄奪花魁,同諧奠雁」,要「就地鋤奸」。黃衫客與胥長公在跨越阻礙過程中,俱以智慧緩解二人控告,且其緩解方式的邏輯頗相似,情況如下:

 

圖一:黃衫客與胥長公解決難題的方法

 

  二人俱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勝過對方。二人皆無否認男主角有罪,亦無否認男主角應受到懲罰,反將罪狀牽扯到控告者身上,黃衫客說盧太尉把女兒下嫁李益,「姻親亦在誅連之列」,連盧太尉也要被誅殺,胥長公指出池同於混真寺劫其妾輕鴻,更言「子有罪可及於父」,二人藉此逼使控告者放棄追究不同者是此邏輯為胥長公勝過池同和相國的主要方法,黃衫客則只以此駁倒盧太尉,其後再以四王爺之身份指出他「壓迫才郎,強其棄糟糠,重婚配」,將之定罪。

 

2.3. 因人度戲與自我抄襲

  由上觀之,唐滌生自我抄襲《紫釵記》主要見於于夜叔與胥長公的情節上。前者乃因編劇手法相類,後者原因有二:

. 與編劇時實際情況有關。唐滌生擅因人度 [29] 據白雪仙憶述:「(西樓錯夢)是任姐割喉核後復出的第一場戲。」 [30] 唐滌生因應任劍輝當時身體情況 (因人),減少劇中文武生戲份與唱段 (度戲),免令她過於勞累。于叔夜只在〈病晤〉、〈錯夢〉(入夢一段) 和〈會玉〉有較長唱段,其餘各場皆一亮相即下場,如〈空泊〉到渡頭上船僅與胥長公寒暄數句,〈壇劫〉開場上臺自嘆數句,〈乘鸞〉雖全場在臺,但唱白很少。現代粵劇慣將焦點放在文武生和花旦身上,唐滌生將任劍輝戲份減少,則花旦戲份過重。故必須增加其他某些或某個男角戲份,使男角與花旦(女角)戲份勻稱。唐滌生之所以選取胥長公,因為六柱中其他兩個男角,小生池同和武生于雪賓在劇中大部份時間皆反面人物,戲曲向具抑惡揚善的教化功能,不宜過份增加反角戲份。胥長公是正面人物,又是于穆二人團圓關鍵,故唐滌生選之改寫,而增加其戲份的場次,正是于叔夜戲份較少的場次,如〈空泊〉、〈乘鸞〉等,可見實以胥長公補于叔夜不足。這亦可理解為因人度戲,即編劇盡量使六柱(因人)演出戲份均衡(度戲)。

. 在因人度戲的考慮下,編劇按演員性格塑造性格相近角色,久而久之,編劇會為某位演員設計某種角色。例如唐滌生後期為「仙鳳鳴」編撰劇本,白雪仙所飾演角色多為一些堅強、忠貞的女性,如《帝女花》之長平公主、《再世紅梅記》之李慧娘與《紫釵記》之霍小玉等。至於梁醒波形象雖較多變,仍可歸納出一類仗義執言的正義角色,如《九天玄女》之歸大爺、《蝶影紅梨記》之劉公道。原著胥長公急人之難,為俠客,而於佛寺劫走穆素徽一節本來就與《紫釵記》黃衫客劫走李益相似,基於兩個人物的性格與行為,加上同樣由梁醒波飾演,由此貫連三個角色,參照《紫釵記》崔允明、黃衫客設計胥長公乃情理之事,不難教人理解。

 

. 總 結

本文以《西樓錯夢》與《紫釵記》有許多相似點,疑似自我抄襲為出發,以「沿用」與「自我抄襲」為切入,探其真偽。綜合上文,《西樓錯夢》是一部頗忠實原著的作品,結構與大部份情節皆沿用而來,唯關於于叔夜與胥長公之情節,有抄襲或稱借鑒《紫釵記》成份,因二人所佔情節居故事關鍵位置,如于叔夜之錯夢而後退出情場,胥長公之獻計等,加上兩劇同是才子佳人故事,結構相似,並包含不少相類的元素,如才子佳人、俠客、逼婚等,兩相配合,致令兩劇看來十分相似。

  一個劇本之構成十分複雜,編劇在編撰過程中或會有多個參考藍本,從諸藍本中化用、套用某些元素無可厚非,關鍵只在於運用得是否合宜。觀《西樓錯夢》則將沿用與自我抄襲的素材,恰當運用,無損其藝術價值。                                



* 羅劍創先生嶺南大學 中文系 (香港)

[1] . 胡應麟〈莊嶽委談下,載《少室山房筆叢》(臺北:世界書局,1963),卷四十一,頁506

[2] . 葉紹德稱《紫釵記》原為九場,後為節省時間,將〈曉窗圓夢〉及〈凍賣珠釵〉合併為一,本文依後者分場方式。葉紹德《唐滌生戲曲欣賞•第二輯》(香港:香港周刊出版社有限公司,1987),頁63

[3] . 唐滌生〈介紹袁於令原著《西樓記》中「病晤」與「會玉」兩折之精妙詞曲〉一文中說「一年前,我接受了幾位老先生的策勵,而決定為第七屆仙鳳鳴改編清袁於令的西樓記,同時也因為西樓記有錯夢一節成為有清一代雜劇壇上的于朽作品,而決定命名為『西樓錯夢』。」唐滌生〈介紹袁於令原著《西樓記》中「病晤」與「會玉」兩折之精妙詞曲,載盧瑋鑾編,白雪仙口述,邁克撰文《姹紫嫣紅開遍:良辰美景仙鳳鳴‧上冊》(香港:三聯書店,2004),頁4

[4] . 陳多〈《西樓記》及其作者袁於令〉,《藝術百家1(1999),頁40-50

[5] . 區文鳳認為《西樓錯夢》乃唐滌生自我抄襲1957年劇作《紫釵記》而成,區文鳳〈《西樓錯夢》欠分明——試從此劇看唐滌生的創作困境〉,《南國紅豆S1(1996),頁32

[6] . 區文鳳於〈《西樓錯夢》欠分明—試從此劇看唐滌生的創作困境〉曾對比兩劇,下表曾參考其意見。

[7] . 馬鳳華〈古代士人的愛情童話論才子佳人小說發展及其特質〉,《嘉應大學學報》第2 (2001), 頁57

[8] . 邁克「五十年代的粵語戲曲片,始終擺脫不了家長的陰影,盧太尉甚至不是李益的生父,只以恩師自居,已經可以把他玩弄於股掌之間。,邁克編《任劍輝讀本》(香港:香港電影資料館,2004),頁74

[9] . 鏡花水月就千般假。千古薄情都是野花。千金買笑招閒話。一任風搖蕊破蝶蜂侵花月芽。琵琶門巷口多車馬。自非生張熟魏區區 三兩 家。今朝接客談婚嫁。明日重來不奉茶。

[10] . 唐滌生〈介紹袁於令原著《西樓記》中「病晤」與「會玉」兩折之精妙詞曲〉。

[11] . 參陳守仁《香港粤劇劇目初探任白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粤曲研究計劃,2005年,初版)

[12] . 胥長公於該節中共有四句唱白,分別是第一句:(快花下句) 宿鳥飛回梅花巷,銅壺漏盡已天明,走到你雲鬢傾斜金步搖,登樓再把你花鈿整;第二句:() 丫鬟過來。這一位乃是相公夫人,不過一時遇難,暫居吾家,你們還要好好看待,早晚間除向夫人叩頭請安之外,還仲要替佢解恨消愁,逗她歡笑,不得有誤;第三句:素徽呀,你不如及早登樓休養啦,待我先尋于郎消息,再問輕鴻下落,大丈夫為人謀而不忠乎?;第四句:() 參扶上樓。也罷,這一回,少不免走進長街短巷,逢人便問,逢人便查,見一個問一個,見兩個問一雙,豈不是好?就是這個主意。

[13] . 《西樓記》第三十齣〈遊街,于夜叔已為狀元,由丑扮的値宴官帶上,丑說:「今日是新狀元遊街,飮瓊林宴。」其後扮于叔夜唱曲牌【神仗兒】:「五雲縹緲。共瞻天表。宮花烏帽。笑看綠袍製巧。正鶯啼紅樹。馬嘶芳草。扶擁去。氣偏豪。扶擁去。氣偏豪。」其中「飮瓊林宴」、「五雲縹緲」等詞句皆可見於唐滌生《西樓錯夢〈會玉〉于叔夜遊街一折。

[14] . 概括而論即情節、人物太多,為使敍事清晰,以兩條並行敘事線,交錯敍事,為南戲和傳奇劇本常用手法。然細分之,雙線並行有時是生、旦各佔一線,最後兩線交合,如袁於令《西樓記》;有時兩對生旦各佔一線,最後多以團圓告終,如沈璟《紅藻記》;有時愛情、政治雙線並行,如洪昇《長生殿》。黃克保《戲曲表演硏究》(北京:中國戲劇,1992),頁87

[15] . 于府即于叔夜居住地,在《西樓記》中,于叔夜先居蘇州,後隨父上任〈離魂〉、〈錯夢〉等折則在任所發生,故上文稱于府實指起碼兩個以上的地方,下文重整情節時,會根據才子佳人結構安排這兩個于府之出現次序。

[16] . 發生在西樓的齣目還有三十五齣〈詰信,述于叔夜於西樓憑弔故人,其時于穆已分散,其餘以西樓為背景齣目多屬「一見鍾情」階段,故不把三十五齣列入。

[17] . 以于府為背景的齣目共八齣,分別為第四齣、第九齣、第十齣、十三齣、十八齣、二十齣、三十六齣、四十齣,其中三十六齣〈喜雋〉與四十齣〈乘鸞〉于穆已重會,屬「團圓」階段,抽起置後,其餘述二人分散,置「離散」階段。

[18] . 渡頭一景在《西樓記》中只出現一次,按上文推論,應不考慮。

[19] . 黃發有《準個體時代的寫作》(上海:三聯書店,2002),頁333-334

[20] . 胡梓穎〈唐滌生《紫釵記角色人物研究,載王璞、陳惠英、許子東編《考功集:2000-2002年中文系畢業論文選萃》(香港:嶺南大學,2003),頁2,電子書:

http://www.library.ln.edu.hk/etext/chi/chid4/index.html

[21] . 清張岱〈答袁籜庵,載黃竹三編《六十種曲評注,第758頁。

[22] . 矛盾衝突是戲劇必有元素,因劇中人物不同性格、遭遇、喜惡等產生,鄭懷興說「沒有衝突就構不成戲。」鄭懷興《戲曲編劇理論與實踐》(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第126頁。

[23] . 前者為報霍小玉恩,不願為淫媒,終被盧太尉打死。後者於感化寺聞小玉遭遇,仗義相助,最終使李霍二人終成眷屬。

[24] . C. G. Jung, Collected Works, 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4), Vol. 9, Part 1, pp215-216.

[25] . 傳統粵劇承襲漢劇,約分十大行當,即一末、二淨、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貼、九夫和十雜。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大戲班為減省開支,遂精簡行當,改為「六柱制」,即六大行當,包括文武生、正印花旦、丑生、小生、武生和二幫花旦,劇作家編劇時多按此模式編寫。

[26] . 科舉時代對父親同年登科者尊稱,明中葉後亦用以稱與父親同輩之叔伯,後用泛指父輩。〈空泊〉于雪賓說「十二年前與你同侍一殿之臣」,胥長公應是與他「同年登科者」,故于叔夜稱之年伯。

[27] . 胡瑜芩〈南戲中「義公」形象初探,載《三峽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第1(2004),頁51

[28] . 雖然《紫釵記》第六場〈花前遇俠〉與《西樓錯夢》第五〈壇劫〉相類,但經上文分析,胥長公劫穆素徽一節原著本有,故不視之為《紫釵記》影子。

[29] . 綜合區文鳳〈唐滌生早期的創作道路和編劇特點〉與〈唐滌生後期的粵劇創作與香港粵劇的發展〉二文,因人度戲蓋有四重意義,一. 在「六柱制」規限下,均衡安排六位主要演員演出機會;二. 依據演員特長,為之安排恰當演出場面,如在「仙鳳鳴劇團」中,丑生梁醒波身型較肥胖,唐滌生便擅用其身材特點,為之安排插科打渾;三. 按演員性格,替之塑造性格相近角色;四. 根據演員名氣和觀眾喜好,塑造相應人物。區文鳳〈唐滌生早期的創作道路和編劇特點,載《南國紅豆》S1 (1995),頁24-29

[30] . 盧瑋鑾編、白雪仙口述《姹紫嫣紅開遍:良辰美景仙鳳鳴 (上冊) 》,引附於特刊前白雪仙口述之短文,無頁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