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的澳門語言策略

 

 

 

[摘要] 本文以2001年澳門人口普查的統計資料爲依據,詳細分析澳門的語言狀況,進而提出語文規劃。資料顯示,在不同的語種比較中,使用英語的人數增長最快最多;在漢語方言與普通話的比較中,普通話使用的人數增長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尤其是在雙語結構中普通話的組合能力最強,由此決定推普工作和英語培訓必須加強。澳門語言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落實中文的官方地位,二是在澳門推行中葡雙語制。除此之外,還有英語的地位與社會對英語的需求等問題。本文從五個方面提出澳門的語言策略,要點是把澳門定位爲以旅遊博彩爲龍頭的文化城市,語言規劃要據此而展開。

 

[關鍵字] 人口普查    官方語文   個人雙語   社會雙語    語文規劃

 

Macau’s Language Strategies in the New Century

 

Ching Chuengfai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2001 Macau census data in analyzing Macau’s language situation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with respect to language planning. Data shows that the growth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opulation is the fastest and greatest amongst the different languages; also, the growth of Putonghua-speaking population is far more than expected when compared to other Chinese dialects and the frequency of Putonghua in bilingual combinations is the highest. Therefore, the work on popularizing Putonghua and on English training must be strengthened. Macau’s language problems have two main focuses: the first being the need to solidify the official status of Chinese, and the second being the execution of Chinese-Portuguese bilingualism in Macau. Moreover, the status of English and the social demand for English should also be considered. This paper discusses Macau’s language strategies from five angles, and argues that language planning must begin with the premise that Macau is a cultural city thriving on tourism and the gambling industry.

Keywords: Population census, official language, personal bilingualism, social bilingualism, language planning

 

制訂策略的依據

    2002年4月初,政府公佈了2001年澳門人口普查的結果分析。其中與語言問題有關的資料有:

    1. 結果摘要

                日常用語,表七. 家中日常用語

                二零零一人口普查統計簡表(人口社會特徵)

    2. 統計表

                表16:按堂區、日常用語言統計之3歲及以上居住人口數目

                表17:按堂區、其他可操語言及性別統計之3歲及以上居住人口數目

                表19:按日常用語言、歲組及性別統計之3歲及以上居住人口數目

    根據上述資料,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 截至2001年8月下旬,澳門居住人口數目爲435,235人,其中3歲以上人口爲424,203人。居民分佈在陸上和水域,在水域生活的3歲以上人口

1,874人,有些資料的統計數位不能與人口總數完全相符(例如各項百分比相加不足100%),主要是沒有拿到水域人口的準確資料。因此,本文研究的物件是澳門3歲以上陸上人口的語言。

    2. 人口出生地:

 

中國大陸 206,384人 47.4%
澳門 191,139人 43.9%
香港 14,436人 3.3%
葡萄牙 1,616人  0.4%
其他  21,660人 5.0%

                                   

                                                                  

                                                                       

                                                                     

                                                                              

    3. 日常用語(家中使用的語言,以3歲以上424,203人計):

                                  

漢語

 

411,482人

97%

 

廣東話

372,697人

87.9%

 

普通話

6,660人

1.6%

 

福建話

18,868人

4.4%

 

其他方言

13,257人

3.1%

葡語

 

2,813人

0.7%

英語

 

2,792人

0.7%

菲律賓語

 

3,450人

0.8%

其他

 

3,666人

0.8%

 

4. 語言能力:

               

 

 

 

可操一種其他語言

 

129,793人

60,621人

69,172人

 

廣東話

12,755人

5,524人

7,231人

 

普通話

58,625人

29,023人

29,602人

 

福建話

5,771人

2,557人

3,214人

 

其他方言

19,446人

8,140人

11,306人

 

葡語

3,418人

1,947人

1,471人

 

英語

25,390人

11,549人

13,841人

 

其他

4,388人

1,881人

2,507人

可操兩種其他語言

 

50,017人

24,366人

25,651人

 

普通話及英語

16,926人

8,030人

8,896人

 

廣東話及普通話

10,436人

5,191人

5,245人

 

普通話及其它

7,691人

3,817人

4,144人

 

普通話及福建話

4,025人

1,841人

2,184人

 

葡語及英語

2,793人

1,500人

1,293人

 

其他兩種語言

7,876人

3,987人

3,889人

可操三種其他語言

 

7,577人

1,068人

1,052人

 

普通話、葡語及英語

2,120人

8,030人

8,896人

 

普通話、英語及其它語言

1,100人

603人

497人

 

其他三種語言

4,357人

2,506人

1,851人

不識操其他語言

 

23,6816人

114,010人

122,806人

 

    上述“不識操其他語言”的人即所謂單語人,單語人的數目超過澳門人口總數的一半;“可操一種其他語言”的人即俗稱的“雙語人”、“雙方言人”、“高低語人”,例如澳門土生是“雙語人”,從外省來到澳門學會了粵方言的人是“雙方言人”,學會了另一種專業外語的人是“高低語人”。爲了稱說簡便,“雙語”有時兼指“雙方言”、“高低語”。“可操兩種其他語言”和“可操三種其他語言”的人依此類推爲“三語人”、“四語人”。本文所用“廣東話”、“福建話”、“雙語人”、“三語人”、“四語人”等名稱都是“俗稱”,它們的含義缺乏精確性,例如“廣東話”至少包含客家話,另外潮州話是歸入廣東話還是福建話?這從上述普查資料中是看不出的。本文因爲借用政府人口普查資料不得已而使用這些不精確的名稱。

 

  中葡英三種主要語言的排序

 

    從語種方面分析,漢語無疑始終是澳門地區使用最普遍、作用也最大的語文,它在各種不同的語文中的比例始終沒有低於96%。(1991年爲96.6%,1996年爲96.1%,2001年爲97%)澳門特區是以中文爲官方語文的,葡語也是正式語文。

葡萄牙語文的使用人口急劇下降,1991年澳門以葡語爲家庭用語的人數爲6,132人,占當時人口的1.8%;2001年減少到2,813人,只占總人口的0.7%。這是政治力量的對比發生了巨變的結果。1991年還是以葡文爲澳門單一官方語文的時代,立法、司法和政府行政語文一律使用葡萄牙語文。葡萄牙語文是借助行政力量得以處於強勢地位的,不是它有什麽特殊的優點或魅力,也不是因爲它是什麽拉丁文化的載體而爲東方人青睞。1999年澳門回歸中國,局面即刻發生了巨變,其轉變速度之快之大令人吃驚。澳門特區全面落實中文作爲官方語文的政策,雖然在政府公文寫作方面還沒有清除葡文的影響,但中文作爲官方語文的大勢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英語的情況與葡語相反。十年間使用英語的人數有很大增長,1991年使用英語的人數爲1,777人,占當時人口的0.5%;2001年使用英語的人數爲2,792人,占澳門總人口0.7%,現在已經與使用葡語的人數打成平局了。這是從單語種的情況看,如果看一看英語和葡語在雙語中擔任的角色(中英、菲英、泰英,中葡、菲葡、泰葡,等等),英語使用者的數位會把葡語使用者的數位抛得更遠。在雙語人的數位中,與葡語組成雙語的只有3,418人,與英語組成雙語的卻有25,390人,就是說,英語的雙語人數是葡語雙語人數的七倍半。

        據以上分析,中葡英三種語言的排序應有兩個不同的視角:從官方語言的地位看,依然維持中-葡-英的次序,從語言的流通量和發展前景看,中-英-葡的排位看來更爲現實。

 

  雙語政策要針對具體的兩種語言

    我們說雙語,必須明確誰跟誰組成雙語。雙語是具體的,例如漢語和葡語組成中葡雙語,漢語和英語組成中英雙語,葡語和英語組成葡英雙語,等等。“個人雙語”是不管哪種語言與哪種語言組合的,只要是有兩種語言在手的人就是“雙語人”,例如西藏人同時會說俄語,它就是“藏俄雙語人”。但在官方語言的問題上,雙語可不是任何兩種不相干的語言的相加。在官方語言的範疇內討論澳門雙語問題,雙語指的只能是漢語和葡語。回歸前澳葡政府推行的是葡語加漢語的“個人雙語政策”。(有別於“社會雙語政策”)一個澳門人想要進政府當公務員,條件是具備葡文幾年級、中文幾年級的程度,並不是凡懂得任何兩種語言的人都可以進政府當公務員的。末代澳門總督韋奇立將軍懂得葡語和英語,可以說是“葡英雙語人”,但是他完全不懂漢語,因此在特定的澳門官方語言範疇內他是單語人,不是雙語人。他是以一個單語人的身份管治澳門這個葡漢雙語社會的。

    雙語這個概念在處理澳門語言問題上作用特別重大。要使澳門的語言政策配合澳門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必須回答雙語的理論提問,制訂正確的雙語政策。筆者多年來在澳門政府高層會議上(例如回歸前澳門總督主持的“語言狀況關注委員會”)、在演講集會上、在報章媒體上發表了大量的相關言論,目的就是想揭露官方打著“雙語”旗幟阻撓中文取得官方地位的陰謀。(拙著《中文變遷在澳門》記錄了實現中文官方地位的全過程,此書正在排印中)回歸前,一些反對中文取得官方地位或者維護葡語獨尊地位的人最慣用的武器就是“雙語”這個堂皇的名詞。人們只要一提中文官方地位,就會被扣上“徹頭徹尾的單語人”、“反對政府雙語政策”的帽子,這種人甚至會向葡萄牙統治者打小報告,把學術問題引導到政治問題上。《澳門日報》1999年3月30日發表筆者在“紀念澳門基本法頒佈六周年”座談會上發言的消息。我在發言中援引香港回歸時特首董建華先生在不同場合運用不同語言的實例說明一國兩制的活力,比如向中央宣誓用普通話,接見外國記者用英語,對香港市民演講用粵方言,參加上海同鄉會聚會說上海話。我的發言主張“對官方語文必須抱忠誠態度”,因爲官方語文是國家主權的象徵,“它具有莊嚴性、權威性和不可侵犯性”,因此董建華平時說什麽話都可以,唯獨在向中央宣誓效忠時必須使用普通話。發言內容登在報紙上,本來就是要讓大家知道,知道的人越多越好。真是料想不到會有人用諂媚的筆觸寫信給澳葡政府當局,無中生有地指責筆者反對政府的雙語政策,提倡單語政策。爲了讓世人見識一下二十世紀末年告密者是個什麽樣子,以便增強識別能力,筆者將那封告密信首尾兩段抄錄如下。首段寫道:“Here I am sending you an interview Ching Chueng Fai on the official status of Chinese (in Macau Daily News on Macau 30,1999). In the interview, Ching seriously criticised the Macau Government's bilingual policy, and attacked all the Chinese bilinguals for they have given up their mother tongue as he thought. From this interview we can see that Ching is a real monolingual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o very end, so it is not strange that he advocates a monolingual policy.” 末段不只針對筆者,而且“擴大打擊面”,要趕在回歸之前出賣小城中的許多人:“ There are so many new stories in the small town. Many people are trying to show themselves before 20-12-1999.I will share them with you later. ”(criticised原件就是這樣寫的,正確寫法是 criticized.)信的落款日期是4月7日,剛好是報紙消息發佈後一個星期。

這種人在葡文是澳門唯一官方語文的時代從來沒有動用過“雙語”的口號反對葡語“一語獨尊”,從來沒有回應中文應當具有官方地位的呐喊;而當中文也成爲澳門官方語文,但遠遠沒有坐穩官方語文寶座的時候,卻無中生有地唯恐葡語文受到虧待,迫不及待地祭起雙語的旗幟,要保護誰也不曾動過一指頭的葡語的官方地位。正是這號人,回歸後又接過“語文規劃”的迷人口號,大談特談“雙語”在澳門語文規劃中的地位,教訓別人不要放棄葡中雙語。這是不是值得善良的人們警惕並加以識別呢?

當今時代談語文規劃,少不了雙語的內容,作爲國際著名的旅遊城市和博彩城市,澳門的語文規劃更是應該把雙語列爲重點。然而雙語的組成不僅只有“中葡”一種格局,“中英”、“中日” 、“中法”、 “中德”形式的雙語……都是必要的。這些“雙語”的排序不能由主觀意志來決定,哪一種雙語排前,哪一種雙語排後,取決於社會的需求和語言本身所能發揮的功能。例如鍳於英語在世界上的影響擴大,又鍳於中國加入W.T.O.組織之後與英語國家的聯繫加強,中國對於英語的需求也就十分迫切,因此“中英”雙語順理成章地成爲中國境內“雙語”規劃的首選。澳門作爲中國腹地對外的橋梁和窗口,同樣應當加強“中英雙語”的意識,加強“中英雙語”的培訓。在澳門這個特定的地區,“中葡”雙語也應當繼續推行,這不僅是國際交往、文化交流的需要,而且因爲“中葡”雙語有助於一國兩制政策的落實,同時也是爲了滿足留在澳門的葡國人和土生葡人的社會交際和感情交流的需要。這是筆者在澳門的語言生活中始終堅持的雙語觀。

 

  普通話地位日趨重要

 

2001年人口普查的結果表明,普通話作爲漢民族共同語,在對外和對內兩方面都扮演著其他方言不可替代的角色。對外而言,外國人學漢語主要是學漢民族的共同語普通話,不是學習地區性的粵方言或其他方言;國內方言區的群衆學習其他方言也是以普通話爲首選,因此普通話在雙語中扮演的角色特別重要,幾乎是大多數“雙語”的參與者。普通話在“可操一種其他語言”中占踞高位,比廣東話高出4倍,原因就在普通話實在是一種有實用價值的語言。它是中國的國語,是聯合國規定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

1991年到2001年十年間普通話在澳門的地位有很大變化:

1. 普通話在社會上的勢力逐年加大,方言勢力則相應縮小:1991年澳門家庭使用普通話的人數僅爲4,016人,2001年澳門家庭說普通話的人數達到

6,617人,十年間增長了2,601人,也就是增長了64.8%。其他方言在澳門的情況相反,1991年澳門使用其他方言的人數爲32,217人,占當時人口的9.6%;2001年在澳門總人口增長22.4%的情況下使用其他方言的人數反倒減少了3,319人,只有32,044人,下降了54.1%。

    2. 普通話組合雙語的能力大大超過方言。“雙語”是在兩種語言(或方言)之間建立起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關係。人口普查的“結果摘要”指出:“除家中日常用語外,30.6%的居住人口可操另一種語言,當中以普通話占最大比例(45.2%)”。這就是說,129,806個在澳門生活的人因爲學習了普通話而成爲“普Ⅹ”雙語人。在澳門,普通話組合雙語的能力遠遠抛離廣東話。它們的比例是

58,625:12,755,普通話比廣東話高出4.6倍。在三語、四語的組合中,普通話的地位和作用與在雙語中相同。

    3. 在性別方面,青少年女性是澳門推普的重要力量:6,660人說普通話的總人口中,女性3,979,男性2,681,女性超過男性一半。如果配合年齡因素,10-39歲的青少年女性力量更不可輕視,10-14歲操普通話的男女比例是90:51;15-19歲的男女比例是288:63;20-24歲的男女比例是1082:251;25-29歲的男女比例是744:319;30-34歲的男女比例是480:458;35-39歲的男女比例是

423:341。超過40歲的男女會說普通話的的比例呈下降的趨勢。

    文章寫完了發現一篇遲來的資料。2002年4月16日澳門旅行社協會發表《導遊不足問題不能在拖》,文章根據2000年的調查統計,說明具備各種語言能力的導遊嚴重不足:

 

一種語言/

方言   

導遊

數目

二種語言/

方言 

導遊

數目

三種語言/

方言 

導遊

數目

葡文

1

普通話/粵語

1

/粵/英

5

英文

53

普通話/福建話

13

/福建/英

1

法文

2

普通話/英文

7

/福建/日

1

日文

86

普通話/日文

5

/潮州/英

1

粵語

149

普通話/韓文

1

/葡/英

1

韓文

12

普通話/德文

1

 

 

西班牙文

1

粵語/英文

26

 

 

泰文

2

粵語/日文

14

 

 

普通話

160

英文/葡文

1

 

 

 

 

英文/法文

1

 

 

 

 

英文/日文

2

 

 

小計

466

 

72

 

9

總計:547個         2001年持有牌照的導遊增加到:594個

 

    這張2000年的澳門導遊從業員數目的表格告訴我們,在九個語種(包括粵方言)之中,操普通話單語的導遊人數最多;在雙語和三語中,普通話與十個語種(包括粵方言、福建話和潮州話)組合成雙語和三語,是組合雙語和三語的最活躍的成分。如果沒有普通話的加入,三語導遊將付諸闕如,澳門的導遊將會缺少“普粵”“普福建”“普英”“普日”“普韓”“普德”等雙語類型。

 

  語言策略

 

    面對這一變化了的現實,澳門語言策略應作相應調整。

    1. 三語排序的調整。從官方語言的地位考慮,三語的排位應由回歸前的

“葡-中-英”改變爲“中-葡-英”;從國際城市的地位和經濟、金融、貿易、旅遊、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需求考慮,三語的排序應當是“中-英-葡”。

    2. 語言發展的預測。

a.普通話的發展比預期的快得多,現在應當修正以往保守的估計,而應順應潮流,加快推普的步伐。學校的普通話教學、社會上普通話的推廣乃至具體到傳播媒體(例如電臺電視臺)的普通話水平的提高都要重新規劃,提出較高的要求。

      b.英語的迅猛發展是預料中事,資訊革命帶來的英國語文的廣泛運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要求澳門更要加快培訓英語人才的步伐,以適應建設國際城市以及社會其他方面的廣泛需要。

    3. 語言態度。這是一個政策性很強的問題。某大學回歸前兩年(1997年)成立中文學院,回歸後人們歡欣鼓舞地把中文迎進官方語言的殿堂,中文學院卻居然在這時被撤銷了,這一舉措至今不被澳門社會理解。當前中文的發展越是勢不可擋,越要注意清除後殖民主義的餘波,正確制訂和執行語言政策。在澳門這個特定的地區,一定要以正確的態度對待葡語和粵方言。

 a. 對葡語。雖然葡語在回歸前後有很大落差,但出於一國兩制的國策,

必須尊重這個語種的存在,加強對它的保護,促進它的發展。中國需要通曉各種語言的專才,其中包括精通葡語的專家,把澳門建設成培訓葡語人才的基地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

     b. 對粵方言。在澳門,粵方言問題不是一般情況下的方言問題。由於特殊

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港澳出生的華人在母語問題上出現口語和書面語分道揚鑣的現象:他們的口語是粵方言,他們的書面語是普通話(所謂語體文),在他們的意識中,粵方言是他們的母語。這些年由於政治的發展和普通話的推廣,人們逐漸接受和正在接受普通話是自己的母語,於是香港有所謂“兩文三語”之說,把粵方言當作一種語言與普通話平起平坐。澳門的情況要好得多,市民們從來沒有對普通話抱持抗拒的心理和態度,然而政府部門和有關機構卻要在政策上保證給粵方言留下生存的空間。方言是人民自己創造的,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産。尤其是粵方言,它記載著古代中華民族的文明,保留較多的古代語言的成分,例如今天研究漢語音韻和辭彙,不借用粵方言的資料幾乎難以進行。問題是要處理好方言與共同語的關係,擺正它們之間的地位。澳門的推普工作卓有成效,假以時日,澳門有可能成爲一個普通話與粵方言並存的地區。

 

4. 語文教育。語文教育不外三方面:母語教育,外語教育,雙語教育。

       a. .母語教育必須加強。到現在爲止,澳門還沒有一份法律文本是用中文起草的,政府文件也絕大多數由葡文起草而後翻譯成中文。“法律本地化”依然在紙上談兵,至於用母語寫作其他文體的水平,那也是不敢恭維的。中文官方地位的落實和母語教學的成功要看是否已經用中文制訂法律和書寫公文,還要看是否具備了用中文制訂法律和書寫公文的能力。目前澳門市民的母語水平亟待提高,這已是社會大多數人的呼聲。在制訂母語教學的政策時必須防止那些空喊雙語潮流而實際貶低母語的傾向。

      b. 外語教學首要的任務是正確選擇學習的目標。目標現已清晰,那就是需要加強英語的教學。澳門學生學習語言的任務歷來非常繁重,回歸前澳門學生除了先天得來了一種語言或方言之外,還要學葡萄牙文,因爲葡文是官方語文,當時的政府列爲必修科目(如果是官立學校的話);更要學習英文,因爲英文是重要的謀生手段;又要學習普通話,因爲會說普通話有助提高競爭力,現在連招工廣告也會列出對普通話的要求,眼下旅遊行業就嚴重缺乏會說普通話的導遊;假如新移民來自粵方言以外地區,例如來自福建、上海或東南亞,還得學習粵方言,因爲會說粵方言是取得社會認同的重要標誌。在多項語言學習任務面前,應當引導市民從整個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的眼光作出選擇。從總體看,英語應當是學習外語的首選。

      c. 雙語教學。要配合城市發展的需要有計劃地組織各種雙語教學。澳門是個旅遊城市,旅遊博彩是它的經濟發展的龍頭,澳門許多行業需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具備雙語能力成爲這個城市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即使把澳門建設成“語言博物館”也不爲過。在這項事業中,大專院校和專業學校的統籌規劃十分重要,例如現有的十二所大學中應當有一些學校或專業突出語言教育或旅遊業務的培訓。

 

    5. 機構運作。爲了制訂澳門特區的語文規劃,實施語文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必須要有一個有語言學理論修養的有工作效力的機構。沒有語言學理論修養或者語言學理論修養不足,那就難免在紛雜的語文現象面前暈頭轉向,迷失方向,失去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回歸前人們(包括負責過渡期事務的中方官員)看不到澳葡政府以“個人雙語政策”取代“社會雙語政策”將會帶來嚴重後果(這一後果在回歸後的今天越來越明顯地顯現出來,例如直到今時今日,法律和公文都還不能直接用中文書寫),就是因爲語言學的理論水平不高,以致被火神燒了還要感謝火神。沒有語言學的理論修養,不能發掘澳門語言生活中屬於社會語言學範疇的珍貴的財富,從而建立起具有澳門特色的社會語言學;沒有語言學的理論武裝,不能建立一支語言學研究隊伍,從而承擔起語文研究的重任,完成制訂語言規劃和實現語言規劃的歷史使命。

 

[ 附注 ]

 

①堂區。回歸前葡萄牙人將澳門劃分爲若干個區,按所在地的天主教堂命名,計有花王堂區、大堂區、花地瑪堂區、風順堂區、望德堂區。堂區並非行政區劃,人口調查向來按堂區劃分範圍,回歸後人口統計依然按此傳統進行。

②這裏的廣東話、福建話是澳門政府統計資料使用的名詞,並不精確。一般地說,廣東話指以廣州話爲典型的粵方言,不包括廣東境內的客家話、潮州話。福建話指的是以廈門話爲代表的閩方言,包括閩南話、閩北話和潮州話。此外“雙語”“語種”等術語也只取它們的通俗意義,不作嚴格意義的區分,例如不同的方言有時稱不同的語種等等。

③澳門土生或稱澳門土生葡人,至今沒有準確的定義,粗略地說是指葡中混血兒,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嚴格意義上的葡漢雙語人,即葡語和漢語都是他們的母語。

④見《雙語釋義與澳門雙語》,載《語言與溝通》(程祥徽著),澳門基金會出版1995年。

⑤《澳大中文學院院長程祥徽指出 中文官方地位具有不可侵犯性 應用層次不應只在表格文件》,載《澳門日報》1999年3月30日。

⑥《澳門成立中文學院促進落實中文官方地位》,新華社澳門1997年9月5日電,國內外各大報。

⑦程祥徽《澳門中文公文的回歸之路》,《語言文字應用》2001年第1期總第37期。

⑧澳門旅遊協會聲明:“當前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在於即將來臨的‘五一’長假及暑假的旅客高峰期,不切實解決導遊問題,是否須以導遊配額制去限制入境遊客數量?在日進千個旅行團的情況下,如果說全澳仍維持只有500多個導遊,那麽,爲避免出現無牌導遊上崗,在有牌導遊接待能力之外的,即使再多遊客來澳都將不應予接待?”《澳門日報》2002年4月16日。

 

[ 參考文獻 ]

[ 1 ]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暨普查司.澳門人口普查資料.2001.

[ 2 ] 澳門語言學刊第8、9期,語文規劃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特輯.澳門語言學會,1999.

[ 3 ] 澳門語言學刊第10、11期,語文規劃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續編.澳門語言學會,2000.

[ 4 ] 黃翊、龍裕琛、邵朝陽. 澳門:語言博物館.香港:和平圖書海峰出版社,1998.

[ 5 ] 程祥徽.中文回歸集. 香港:和平圖書海峰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