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台湾词语的差别及造成原因

 

刁晏斌

 

海峡两岸的同胞虽然都在使用着我们民族的共同语——汉语,但是,40多年的人为隔绝,使得汉语在各自的社会中随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变迁,而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差异,而其中差异最大的,就是词汇了。

总的说来,大陆台湾词语的差别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这种情况最为普遍,如大陆的“学生会”台湾叫“班联会”,大陆的“电磁灶”台湾叫“电子锅”,其他的再如:立交桥—交流道,压力锅—快锅,承受力—包容力,恶作剧—恶戏,聊天—盖。

2. 同一词语表达不同的事物

这种情况虽然远不如第一种多,但也为数不少。例如,“机车”在大陆指火车头,而在台湾则指摩托车,“爱人”在大陆指配偶,而在台湾则指情人。再如下边的词语,它们作为台湾词语的意义和我们大陆人所理解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乱——很、非常;聘妻——未婚妻;影集——电视连续剧。

3. 彼有此无或此有彼无

这种情况也很多,例如大陆词语“冒尖户”、“老三届”、“知青”等,台湾人听来往往不知所指,而台湾的词语如“三八”(带傻气,做事莽撞或不得体)、“后座”(女子体育比赛冠军,即“皇后宝座”)、“秀”(表演或显示表演的才能)等,大陆人听来往往也会不知所云。

 

就造词或构词来说,上述三方面差别的造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古今差别

有些词语,大陆采用的是后起的意义,而台湾却采用或部分地保留了古代的形式,比如大陆用“公章”一词,而台湾却保留了“关防”这一古代的称名,大陆卖书的店铺叫“书店”,而台湾有时却叫“书肆”,另外还有“布肆”一词,其中“肆”用的就是古词古义。这方面的例子再如:留学—游学,教职—教席,利润(益)—利市,夜—瞑。

2. 新旧差别

有些词语,大陆已经放弃了1949年以前一段时间内使用的旧有形式,而采用了新的形式,台湾则仍在使用那些旧有的形式。比如传送邮件的工作人员,大陆早已改称“邮递员”,而台湾依旧称“邮差”,大陆称呼“武术”,台湾却仍叫“国术”,大陆的公司、商行等中跑供销的人员称“供销员”或“业务员”,而台湾则沿用“跑街”这一旧称。再如“赌局”、“家下”等台湾词语,在大陆都改用了别的词语。

3. 译音差别

两岸词语中都有不少音译词,但由于汉语中同音词和近音词众多,以及翻译时音节等的取舍不同,所以表现出比较大而且普遍的差异来。比如,有一种德国产的名牌轿车,大陆译为“奔驰”(以前译为“本茨”),而台湾则译为“宾士”,美国的著名影城Hollywood,大陆译为“好莱坞”,台湾译为“荷里活”。至于国名、人名等方面,差异也很多,如大陆译为“毛里求斯”,台湾译为“模里西斯”,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台湾译为“戈巴契夫”。

4. 直译与否之别

台湾词语中的音译词数量远比大陆多。这样,有不少事物,在台湾用音译词来表达,而在大陆则用另外形式的词语来表达。由此就又构成了两地词语一个方面的不同。台湾的音译词以源于英语者居多,其次是来自日语的。比如,花边或饰带在台湾称“蕾丝”,人造奶油台湾叫“玛乳琳”,这都是源于英语的音译词;台湾词语中有“阿巴桑”一词,意指老妇人,又有“玄关”,指住宅的正门,这两个词都来自日语。还有台湾外来词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大陆上没有的词语,例如“老密斯”,意指老处女,此词为英语“Old-miss”的意译和音译结合体。

5. 方言之别

有些事物的称名等,在台湾是以方言词语的形式流传的,而大陆则有另外的表达形式,由此构成了两地词语的不同,例如:去世—过身,火车站—火车头,父亲—家公,涨价—起价,除夕—年兜。就大陆而言,也有类似的情形:几十年来,也有不少方言词语进入了普通话词汇中,而其中也有不少是台湾所没有的,早些年的如“埋汰”、“整”(如“整材料”、“整点苹果”等)等,近几年的如“穷烧”、“托儿”等。

6. 简缩之别

台湾词语中,简缩性的词语远比大陆多,其简缩形式往往是对两个相关联的词的减省合并。由此,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形:相同的意思,台湾用一个简缩词表达,而大陆则用一个词组来表达。例如:女网—女子网球,觉识—觉悟认识,渴慕—渴望羡慕,绩效—成绩效果,家饰—家庭装饰,民艺—民间艺术。

    7. 其他区别

除上述六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事物等的命名方式或角度不同。由此而产生差异的词语为数极多,例如:水龙头—水喉,末班车—尾班车,性行为—性事,秘闻—秘辛,本钱—母钱,搭档—拍档。

 

大陆、台湾词语的差别除了上述语言方面自身的原因外,还可以进一步从社会历史及现实等方面寻找更深层次上的原因。

造成大陆和台湾词语差别的语言以外的深层次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社会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意识等的差别

    台湾方面,社会制度与1949年以前相比,并没有发生什么质的变化,因而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一定程度上保留或继承了许多旧有事物,所以词语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了旧貌,如“童子军”、“赌局”等。这样,就使得台湾词语中保留1949年以前一段时间内的词语数量远比大陆多。

大陆方面,社会制度较1949年以前则发生了根本性的、质的变化,加之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无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等,都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了。由此,在词语上就造成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是大量的旧有词语在大陆消失(而其中的许多在台湾却保留下来),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反映社会主义及其特殊的历史进程的词语的产生,远的如“三反五反”、“四清”,近的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而这些词语在台湾的社会条件下是绝对不会产生的。

2. 与外国接触及开放程度的差别

台湾曾经长期处于日本的统治之下,这就使得词汇中留下了许多日语借词。1949年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美国人在台湾有极大的势力,影响所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人们的观念意识等,由此又使得大量的英语借词涌入台湾词汇中,它们大都是以音译词的形式出现的。这样,音译词的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就使台湾词汇改变了汉语词汇的原貌。

在大陆,没有与这样两种语言的大规模、长期的接触,因此外语借词的数量就少了许多,即使有一些,也趋向于采取意译的形式,从而更大程度地保存了汉语词汇的原貌。近些年来,情况虽然有了较大的变化,大陆与外界的接触和交往日益频繁,由此也使借词的数目增加了不少,但这并未使汉语词汇的基本面貌有很大的改观,因而在这方面大陆、台湾词语的差异仍然是十分明显的。

除上述原因外,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诸如两地处于不同的方言区,两地人民在生活条件、方式、习惯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等等,但相对来说,这些都是次要一些的原因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海峡两岸交往的日益增多,两地的词语也开始了相互间的渗透,因而相互间的差别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缩小。在这方面,主要的表现是许多台湾词语进入大陆词汇,如“太空人”、“共识”、“目标管理”、“运作”、“雷射”、“巴士”、“比基尼”、“餐饮业”、“速食面”、“影碟”、“越洋电话”等。当然,也有少量大陆词语进入了台湾的词汇,如“领导班子”、“好人好事”、“说法”等。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地词语的互相渗透和交融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普遍,而随着海峡两岸统一的最终实现,两地词语差别的情况必定会有一个根本的改观,在相当的程度上达到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