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异形词规范的俗成性、实用性及指导性原则

——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

 

(刊《厦门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苏新春

厦门大学

 

提要:文章在对《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进行了全面的词次词频统计后,针对异形词的入选范围、正体词与异形词的确定标准、异形词规范的松紧度,及处在语言动态变化中的异形词所应采取的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异形词规范所应遵循的三条原则:俗成性、实用性、指导性。

关键词:异形词  词汇规范

 

一、问题的提出

 

对异形词的处理是汉语词汇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少学者就此作过讨论。[] [1]国家语委在今年七月的《中国教育报》(2001-7-31)上公布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2]以广泛征求意见。《草案》收录了429组异形词。《草案》研制课题组根据“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分批整理”的工作方针,经多方学者讨论,历时数年而成。这是到目前为止,异形词规范工作作得最深入、最正规的初步成果。我们仔细阅读了词表,结合正在从事的词汇计量工作,对所入选的词语进行了词次和词频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很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由于问题具有普遍意义,涉及到异形词及整个词汇规范工作的基本原则,故现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本文不涉及异形词的定义、规范方式等问题。它以认同词表中的所有异形词为前提,只探讨什么样性质的异形词需要规范?如何确定正体与异形的身份?异形词规范的松紧度如何把握?对处在语言动态变化中的异形词应采取怎样的策略?用于调查与验证的语料是2.5亿字正式发表的现代汉语材料。[]

 

二、对《草案》的词频调查

 

下面先介绍对《草案》中异形词的几组调查资料。

1.       429组异形词的构成情况。

两词一组的有429,三词一组的有31组,四词一组的有4组,共有词语893词。一组中的第1个词为正体词,对后面的几个词本文分别以异形词A、异形词B、异形词C称之。

2.893个异形词在2.2亿语料中的词次调查。

一个词的词次数在5000次以上的有22个词,在总数893个异形词中占2.5%,“计划”一词最高,达60809次。未见词例的词语有132个,在所有异形词中占14.8%。这些词语已显“废用”词语的性质。这里反映的是一个词的“绝对词次数”,它反映了一个词在实际语言中的流通程度。

       3.429组异形词中首词(即正体词)的相对词频

我们把893个词语出现的词次按组排列,由此来看每个词在本组所有语例中所占比例,即“相对词频”。相对词频是本文的一个重要观察点,因为正体词与异形词关系的确立都是相互以对方为参照点的。表2的绝对词次数能清楚反映一个个词语的常用度,却不能清楚反映出同组词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人材”是异形词A,有220个词次,但正体词“人才”却有34982个词次,二者之间的比例是0.6%99.4%,因此,确立后者为正体词是确凿无疑的。如果单看绝对词次,“人材”并不低,因为在429组中词次数在220以下的正体词达189个。

正体词在本组内所占比例愈高说明优势愈明显。在99~100%的有154个词,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为100%的达101个。这里把正体词按相对词频的高低分出11级,具体资料见下

(表1):

分级

正体词的数量

正体词的相对词频

该级别的正体词在429组中所占比例

11

154

99-100%

35.9%

10

120

90-98%

28.0%

9

55

80-89%

12.8%

8

38

70-79%

8.9%

7

21

60-69%

4.9%

6

11

50-59%

2.6%

5

9

40-49%

2.1%

4

8

30-39%

1.9%

3

6

20-29%

1.4%

2

1

10-19%

0.2%

1

6

0-9%

1.4%

 

429

ß总数à

100%

从“11”到“1”显示正体词的相对词频由高到低的排列。按百分比应是10级,这里分的第“11”级是99-100%之间的数字元,目的是显示其特殊性。

      4.429组异形词中第二词(即异形词A)的相对词频。

相对词频愈低,说明这些异形词的使用频率愈低,规范的可行性愈大。但两头的数字可能会显示出一些问题。太低,才1%2~3%,甚至为零,说明这部分词语的规范价值值得考虑;太高,超过70~80%,说明它们仍有很大的使用面,选作规范的对象可能于理有违,规范起来难度相当大。异形词A的相对词频在50%以上的为27例,低于1%的有159例,占429组的37.1%,这部分异形词的生命力可以说已经近于熄灭。其中为零的是101个词。异形词A的相对词频为零,与正体词的相对词频为100%的数字相对应。

       5.429组异形词中第三词(异形词B)的相对词频。异形词B31个,其中25个没有一个例句,说明它们没有流通量;有一个词却高达70%多。

       6.429组异形词中第四词(异形词C)的相对词频。异形词C4个,其中1个的绝对词次数为2,另3个词语为零。

 

三、四组资料分析

 

       以上调查资料显示,429组异形词的规范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大多数正体词与异形词的关系都能得到词次与词频的支持。一组异形词中的首词(即正体词)的相对词频在50%以上的达93.1%,这就保证了《草案》的合理性、科学性。《草案》“说明”中提出了异形词整理的三条原则,即“文字规范原则”、“通用性原则”、“统筹兼顾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实际上就是“学理”原则,把它放在“通用性原则”之后是对的。词表中不少异形词的处理也体现了优先执行通用性原则的特点。如曾有人主张以文字简省的为正体,而这里却立“轱辘129”为正体词,以“轱轳6”为异形词;以“鲁莽164”为正体词,以“卤莽32”为异形词。[]也曾有人认为异形词整理中当实施偏旁类推的作法,即具有相当偏旁的词都作统一的处理,而这里却在“保姆1660”“保母6”“褓母0”“褓姆2”中,是以偏旁未统一的“保姆”为正体。

下面就一些资料反映出来的值得进一步思考、推敲的问题谈些意见。所言管窥而己,不敢自以为是,以求正于同仁。

1.正体词与异形词之间“一有一无”的现象。

3显示,正体词的相对词频在99%以上的是154个,其中100%的为102个。表4显示,异形词A的相对词频在1%以下的有159个词,其中为零的是105个。[]这里的计算是相当严格的,已缩小到了一个很小的百分数。在一组异形词中,一个99%以上,一个1%以下,强者极强,弱者极弱,表示社会的选择性倾向非常清楚,可以说其正异关系已经完全稳定,对这样的词语需不需要规范是值得思考的。词汇规范要解决的首先应该是那些需要规范的词语,而不是对已经稳定下来的词语进行追加式的“盖棺论定”。象这样完全稳定的词语占到429组的三分之一略多,不能不使人觉得部分选词太旧,明显滞后于现实。如“什锦——十锦”、“趟浑水——蹚浑水”、“氛围——雰围”、“水果——水菓”、“香菇——香菰”、“纠集——鸠集”、“狐臭——胡臭”、“申雪——伸雪”、“杀一儆百——杀一警百”、“逗趣——斗趣”、“纨绔——纨袴”、“飞扬——飞扬”、“发酵——酦酵”、“宏图——弘图”、“称心——趁心”等,它们的相对词频都是100%0%

当然,把它看作是政府制订的第一个异形词规范词表,对曾经存在过而现在已经定型了的异形词拿来“盖棺论定”,把俗成的东西经过正式处理,使之成为时代的结论,成为有法有依的理据,也还是可以的,但下面的问题似乎可讨论的地方就颇多。

2.正体词与异形词的相对词频大致相当的现象。

正体词与异形词之间的词频相差愈明显,规范起来就愈容易,但当正体词占有优势,可优势并不大,异形词处于劣势,却仍有相当使用范围的时候,如何处理二者的规范关系,就需要认真考虑了。作为行政部门的语言标准化文件,除了必要性以外,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规范标准实施起来的可行性。当正体词与异形词的关系处在大体相当的时候,譬如40~60%之间,这就是规范困难的范围。这时的异形词还有着很好的“社会基础”,对它们实施规范,也就意味着会使社会上近一半的人要改变自己的语言使用习惯。在429组词中,正体词在40~60%之间的有20例。如:“老奸巨猾——老奸巨滑”、“约莫——约摸”、“架势——架式”、“撅嘴——噘嘴”、“战栗——颤栗”、“叫花子——叫化子”、“玩意儿——玩艺儿”、“硬邦邦——硬梆梆”等。对这样的异形词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所探讨的就是异形词规范的最佳对象、最佳范围是什么。

       3.正体词相对词频低、异形词相对词频高的现象

       它指的是表3中正体词低于40%,表456中异形词ABC高于60%的词语。也就是说作为规范标准的正体词相对词频低,而作为规范对象的异形词相对词频却偏高。低于40%的正体词有21个,高于60%的异形词A17个,异形词B1个。试举几例:

(表2):

正体词

词数

比例

异形词A

词数

比例

异形词B

词数

比例

蒙胧

14

1.1%

朦胧

1296

98.9%

 

 

 

规诫

1

1.4%

规戒

71

98.6%

 

 

 

号啕

86

26.1%

号咷

3

0.9%

嚎啕

240

72.9%

五劳七伤

2

33.3%

五痨七伤

4

66.7%

 

 

 

拉拉队

92

39.3%

拉拉队

142

60.7%

 

 

 

之所有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这样几种可能,或确定正异词中客观性的考察不够,主观语感的因素偏多,或照顾语言自身规律的因素多于语言使用习惯的考虑,或语言本身变化较快,或是本文用来验证的语料偏颇等。由于本文语料库容量较大,且综合性语料多,问题出在后者的可能性小些。

4.正体词的绝对词次数少的现象

正体词的绝对词次低,在10词次以内的达18个词,在1-3词次以内的有8个词,它们是“规诫1”、“溃脓1”、“丫枝1”、“丫杈2”、“绵连2”、“五劳七伤2”、“趟浑水2”、“逗趣儿3”;有三组词连正体词在内没有一个词例:“弥蒙——弥蒙”、“跖骨——跖骨”、“红果——红菓”。正体词绝对词次低,而相对词频高,显示这一组词语是僻用、罕用词语;如果它的相对词频又偏低的话,则显示可能是正体与异形之间出现了位置偏误。

这些僻用的正体词还可以通过《现代汉语词典》来作一番验证。《现汉》收复音词达5万余条,收词规模不小,而正体词“跖骨”、“溃脓”、“趟浑水”不见于其中;“红果”注明是方言词;“弥蒙”“规诫”不见于83版,为96版新增僻用词。

 

四、异形词规范应遵循的三条原则

 

在分析过上面所述较为典型的词次词频资料后,现在可以就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作些讨论了,这就是异形词的整理与规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俗成性原则

       俗成性原则是指根据语言使用的现状来进行规范。它强调语言的使用频度,强调遵从社会成员大多数的使用习惯。在有条件进行科学的词频统计的情况下,首先就得重视词频的调查。在一组词内,一个词的相对词频具有特殊价值,高词频者优先,低词频者排后。俗成性与学理性是相对的。强调俗成性原则,则意味着学理性原居其次。在语言发展中,“积非成是”,老百姓“战胜”专家的语言现象比比皆是。应该说《草案》是注意到了这一点的,它就是把“通用性原则”放在“统筹兼顾”原则之前。为什么本文还要强调这一点呢?就是因为《草案》中的不少异形词表明俗成性原则尚未得到完全的遵循,如“号啕26.1%——号咷0.9%——嚎啕72.9%”,用“号啕”来代替“嚎啕”,其难度可想而知。“号啕”之所以被选为正体,其原因就是或是因字形简省而被选录,或是受已有辞书的影响。要使异形词的整理与规范成为卓有成效的工作,就必须对俗成性原则予以充分的贯彻,“学理”只能是在二者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参考作用。对社会语言使用习惯不是去“强扭”,而是去适应,这应成为异形词规范中一条最根本的原则。

查检已经公布的有关词汇规范文件中,“强扭”的例子并不少见。刘晓梅曾对“树阴——树荫”作过一些辨析:

1985年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作了规定:“荫yìn (统读)——‘树~’、‘林~道’应作‘树阴’、‘林阴道’”。这里不仅规定了“荫”的读音,而且也规范了“树阴”的词形不应写作“树荫”。后来的词典都遵从了这一规定,可这一规定却与广泛流行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法有违:五笔型输入法4.5版收“林荫道”,未收“树荫”、“树阴”。微软拼音输入法2.0版收“林荫道”,收“树阴”。智能ABC输入法4.0版收“林荫道”,收“树阴”。拼音加加2.0版收“林荫道”,收“树阴”。[]

现在我们把“树阴——树荫”放到语料库中进行词次调查,结果是“树阴18”、“树荫288”。为了使检测更集中,又把“树阴”与“树荫”放到93949596四年的《人民日报》中进行调查,结果是“树阴4”、“树荫50”。这个结果不能不让人感到,当初把“树阴”立为正体,把“树荫”立为异形,是一败笔之举。

       又如现在把“惟一”定为正体,“唯一”为异形,而它们的实际词次是“唯一10214”,“惟一734”,在93949596四年中的《人民日报》,是“唯一3736”、“惟一1”。语言事实与规范方案出现如此的反差,真是有点叫人大惑不解。

俗成性原则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应是异形词规范的指导思想。在异形词规范的诸多方面,如根据绝对词数来选择规范词语的对象,根据相对词频来确定正体与异形词的身份,在推出规范对象的先后顺序上,在规范意见的轻重上,都必须充分考虑到俗成性原则。

1.  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异形词规范要根据现实语言的实际与需要,根据现实语言的动态变化来进行。具体说来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规范对象是现实语言仍在使用的异形词。

对那些已经没有正体与异形差异的词语,对那些已经很少用或不用的词语,不应成为词汇规范的主要对象。对前者,要求可以松些,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全面整理的目的,把曾经有正体与异形差别的词语列进规范词表也无大碍;而对后者,把极少使用的“僻用”“罕用”或“陈旧”词语拿来规范,似乎就无甚必要。异形词规范应该以现在仍在使用的异形词为对象,以常用词语、比较常用的词语为主要对象。而由此来衡量,《草案》中不少词显得过旧,而有许多习见的异形词并未收进来。据初步统计,《现汉》96版有六百多组异形词[],为《草案》所收的有160余组,未收的三分之二中有不少就属较为常用的异形词。如《草案》中的正体词在语料库中检得的绝对词次最高的是18177,最低的为0,平均为581,可《现汉》有,而词次又在1000以上却未收入《草案》的异形词就有“给予18177——给与231”、“身份7853——身分743”、“造型2972——造形137”、“合适2965——合式172”、“冷战1983——冷颤19”、“真相1660——真象181”、“汇集1590——会集777”、“曝光1391——暴光10”、“莫名其妙1119——莫明其妙54”等。以上的正体词不仅常用,而且与异形词在使用频次上也拉开了明显的距离。

超出《现汉》的范围,常见的异形词也有许多,如“屈服——屈伏”、“直截——直捷”、“呱呱叫——刮刮叫”、“风采——丰采”、“背时——悖时”、“虎踞龙盘——虎踞龙蟠”、“刹车——煞车”、“黑压压——黑鸦鸦”等,这些词语比起那些《草案》中绝对词次为零或廖廖数个的“僻用罕用”词语,规范的迫切性应该是大得多。

其二,要有动态的词汇规范观。

动态的词汇规范观就是要求根据语言变化的事实来对语言提出规范要求。

首先,要求对历史上的异形词整理与规范的结论结合当代的语料进行考察。半个世纪前开始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就曾作过大规模的异形词整理,它使用过多种方式来处理异形词。[3]经过几十年后,当代语言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不少正体词与异形词之间也出现了位置的调换,作为当代异形词整理与规范的意见,对曾有定论的异形词就要有所取舍。虽然《现汉》1996年出了修订版,有的涉及到异形词的更改,但《现汉》修订的沿革性非常强,它看重对传统的恪守,因此,原封不动地沿用《现汉》的异形词材料也就未必合适。上文曾指出过要重视对《现汉》的利用,要吸收它对异形词整理的成果,但这种吸收必须经过当代语言的验证,看它是不是反映了当代语言的事实。在《草案》所保留、吸收的《现汉》异形词中有的就有可商榷之处。与其说是《现汉》当初规范不当,不如说是后来的语言事实发生了变化。上文所议论到的一些例子有的就来自于《现汉》,如“号啕”例:“形容大声哭:~大哭丨~痛哭。也作嚎啕、嚎咷。”(《现汉》96版)

       其次,还要求对当代新出现,并流传面相当广泛的异形词予以足够的关注,如“艾滋病2780——爱滋病263”。这个词开始出现时,人们认为是由性关系的紊乱造成的,故以“爱滋病”称之,有的甚至称之为“放荡病”、“乱爱病”。后来人们发现,它不仅通过性传播,还能通过血液制品、母婴遗传、及人体破损伤口、不洁毒品注射针头等多种途径,“爱滋病”的说法并不能准确反映这种疾病的特点,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误导,应以“艾滋病”为规范译名。在专家们的呼吁下,这个建议被我国的卫生权威部门接受,“艾滋病”的说法已渐渐为人们所接受。从调查的词次数可以清楚看到它们之间已凸现出主次关系。但并未完全统一,“爱滋病”的说法仍时有可见,12月初,中央电视台在防治艾滋病的专题节目中,屏幕打出的字仍是“爱滋病”。象当前生活中这样活生生的异形词应成为规范工作的重点之一。

       再次,还要注意解决老词语的新生异形词。厦门晚报20011012日在头版头条,以《果蔬世界,美轮美奂》为题报道了世界果蔬博览会的盛况。结果“美轮美奂”一词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反响,一天之内打给报社的咨询、责问电话使电线话“爆棚”,人们纷纷认为“美轮美奂”写错了,应该写成“美仑美奂”。写作《果蔬世界,美仑美奂》一文的记者转辗寻到厦门市语委,再到笔者处,笔者找出手头所有的大大小小词典,收的都是“美轮美奂”。看来报纸用的并未错,它就是正体词,但人们却对“美仑美奂”表示出强烈的认同。语料库的词次调查显示,在实际语言中,二者的使用频率非常接近:“美轮美奂22”对“美仑美奂26”。这就是老词语的新生异形词。人们的这种语感与使用习惯其实也挺有“学理”的。“美轮美奂”与“车”无甚关系;“奂”没有偏旁,“仑”也没有,很对称,正好匹配。至于“美轮美奂”最初是来自于“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指建筑物的高大众多,人们不了解也不想去了解得那样深入。

2.  指导性原则

规范词表的制订与实行,一旦实施就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可这里仍要强调指导性,是因为它是比强制性在更深层次上起作用的因素。不仅是因为强制性只是规范词表在公布后表现出来,而要达到规范的目的,最重要的还在于它要具有良好的指导性,更重要的是指导性会在规范对象的选择、规范标准的拟定、规范标准的推出、规范过程的实施等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规范的轻重缓急来说,正体词的相对词频在60%以上时较易收到好的规范效果;在40~60%之间的则应属于“考察期”,应该缓期执行、以观后效;低于40%以下的正体词则需要重新斟酌,硬行推行,势必增加规范的难度。

对那些主次不清,规范难度大的那些异形词,不妨先放一放。这里用得上一句时语,“成熟一个,改革一个”,“我们这一代解决不了,留待下一代来解决”。这不是揶揄,而是受到语言约定俗成规律的强力制约。上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字搞得那样轰轰烈烈,也还注意了一个稳字,让简化字分批推出。后来“二简”的失败,就在于急于求成。如果“一简”更稳些的话,肯定会更完善。

 

五、余论

 

上面对《草案》中的异形词作了一些分析,并对异形词整理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谈了我们的认识。下面再谈谈几点建议:

1.         高度认识到异形词整理与规范工作的艰巨性与重要。语言急剧变化的时代,正是这一工作大有可为的时代。作好这项工作,对提高社会语言使用与中文信息处理的准确性、有效性有很大意义。要高度重视异形词整理与规范的实用意义,不要长期停留在学者的研究阶段。使之尽早进入指导人们大众的语言运用阶段,通过报刊、字词典、教材等加以推广。

2.         对整理与规范工作不要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而要建立有组织的“监控”机制,要长期观察,加强对权威出版物的监测,使之成为持续性的工作。不搞“一锤定音”的事。要有动态的词汇规范观,不以传统规束现实,及时跟踪语言,使规范工作反映现实的语言生活状况。

3.         异形词的整理、规范工作要科学化,研究手段要计算机化。要有充足的依据,做好大规模语料的调查、统计、分析工作。

4.         对整理出来的的异形词不要急于求成,分期推出,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把注重规范效果放在首位。如根据正体词的相对词频,可作出这样的处理:100%0%的(或99%1%98%2%97%3%,一般不应低于95%5%),可作为第一批,对一种清算式的处理,并要扩大对异形词的调查面,不限于《草案》中的这些;对正体词的相对词频有明显优势(60~95%),可作为第二批,规定使用;对正异形之间相对词频相当的(40~60%)暂缓作出决定;对正体词的相对词频低的(>40%)予以排除。

5.         在信息处理现代化的时代,规范异形词有新的良好条件,应充分利用。就是不仅作好人的教育、指导工作,更要作好“机器”的工作,就是从计算机字库词库作起,真正使之起到“强制”的作用。

 

   A Critique of The First Collated List of Varian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 Draft

On Principles of Conventionality, Practicality, and Instructivenes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Variant Forms of Chinese Characters

 

Su Xinchun

After a statistical study of word frequencies in The First Collated List of Varian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 Draft, the present author addresses such issues as the scope of entries, rule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standardized forms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variant ones, flexibility in the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and strategies to be taken towards variants involved in constant linguistic changes. The author maintains that principles of conventionality, practicality, and instructiveness should be observed in the whole standardization process.

Key Words: Varian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standardization

 

参考文献:



[]据《现代汉语词汇规范论文索引》(“全国词汇规范问题学术研讨会”会议材料,2001·厦门),苏新春、余桂林编)初步收集,1980年以来学术界共发表异形词与异体词方面的论文30多篇。在过去的讨论中,往往未对异形词与异体词作严格的区分。

[]本文所用语料库由清华大学孙茂松先生提供,特此表示感谢。2.5亿字的语料分布:5000万字为20世纪3090年代的文学作品语言;2亿字为20世纪90年代的新闻语言;270万字为科普作品语言。孙先生正在与本研究中心合作进行“释义语言”的研究。

[] 词语后面的数字反映的是本文在2.5亿字的封闭语料库中的统计结果。小写数字即该词的绝对词次数,小写百分数为相对词频数。下同。

[] 异形词A为零的是105个,比正体词为100%102个多出3个,这是因为还有三组词包括正体词在内的词次都是为零的。对正体词为零的现象将在后面再作论述。

[]刘晓梅《林荫道与林阴道》,撰于2001年暑期,曾与笔者作过讨论。本文所引为未刊稿。

[] 96版《现汉》数据库刚刚建成,尚未精校,故这个资料只为大体估测。



[1] 这方面的主要论文有:

  周诗惠.异体词需要规范化[j].辞书研究,1982,(4)

  傅永和.关于异形词的规范问题[j].文字改革,1985,(1)

  陈亚川.异形词的规范可与多音字的精简相结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1)

  刘永耕.关于异体词的几个问题[j].新疆大学学报,1989,(4)

高更生.再谈异体词整理[j].语文建设,1993,(6)

  侯敏.异体词的规范问题[j].语文建设,1992,(3)

  周荐.异形词的性质、特点和类别[j].南开学报,1993,(5)

  孟庆章.异形词规范的范围[j].语文建设,1993,(6)

田雨泽.关于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化问题的思考[j].锦州师院学报,1993,(1)

孙光贵等.异形词的定义及词形规范的范围和原则[j].语文建设,1994,(11)

马彪.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看异体词的规范[j].语文建设,1994,(11)

周世烈.同形词概说[j].锦州师院学报,1995,(2)

徐昌火.异形词规范的操作原则[j].语文建设,1997,(1)

应雨田.异体词语规范研究述评[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杨春.现代汉语异形词的规范原则[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3)

杨剑桥.关于汉语多音节异形词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2000,(6)

[2]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国家语委.刊《中国教育报》2001,7,31

[3] 苏新春.《现代汉语词典》对异形词的整理及对当前规范工作的启示[j].语言文字应用,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