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义词典中的两种类型:“同义”与“同类”
——《同义词词林》与《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比较
(刊《辞书研究》2004年第4期)
宋婧婧
苏新春
厦门大学
《同义词词林》[1]与《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2](下面分别以《词林》《朗文》简称)是两部有着广泛影响的分类词典。《词林》是现代汉语的第一本分类词典,全书共收64223条词目,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级。以四个大范畴统率全部词语:一、人类及一切事物概念的本题名称;二、人和事物的属性、运动及状态;三、人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四、语言本身的特殊表达方式。采取“以语义为主兼顾词类的分类方法,同时还注意将题材相同的尽可能集中。”[3]《朗文》是目前英语学习词典中最受欢迎的分类词典之一,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人类的社会生活为中心围绕着社会中的人”,[4]共收词目15644条[5],分14大类,129中类和2284小类。
这两部词典在分类上有何不同?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怎样不同的功用?这些不同的功能与容量对词典的分类产生怎样的影响?比较不同的分类词典时,最有效的莫过于从它们的内部构成最小单位做起。本文将由此入手作些分析。
一、《词林》与《朗文》最小语义类的异同
两书表面上看都是三级分类体系,实际上《词林》是五级分类。《词林》的第三级分类是把若干相近的主题词归在一起,同一主题词群下的词目再按不同的主题词排列,一个主题词就构成了一个更小的类,即第四级分类。同一主题词下的词语按意义远近分段排列,“段”则成了第五级分类。这样全书是12大类、94中类、1428小类(主题词群)、3925词群(主题词),11000左右的词组(段)。而《朗文》在三级类下没有作进一步划分。下图以表示“礼拜”的语词为例,说明两部词典的层级。
下面是在《词林》第四级分类“星期”下排列着的八段词组。
星期、周、礼拜、
星期一、周一、礼拜一、月曜日、
星期二、周二、礼拜二、火曜日、
星期三、周三、礼拜三、水曜日、
星期四、周四、礼拜四、木曜日、
星期五、周五、礼拜五、金曜日、
星期六、周六、礼拜六、土曜日、
星期日、星期天、星期、礼拜天、礼拜日、礼拜、日曜日
而《朗文》在三级类“days of the week”类下只有这样七条词:weekday、weekend、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Sunday。
可见,《词林》最低一层的语义关系吻合程度是相当高的,是“同义”,有的甚至是同义异名的关系。而《朗文》三级分类下的词与标题词主要是上下位关系,其性质是“同类”而非“同义”。
《词林》对同属一段的词语排列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 “一、词义的细微差别;二、修辞色彩与使用范围不同;三、词语结构的差异。”[6]相对而言,《朗文》对同一词群下的词语排列没有严格的规定。有人认为“在一个词群中,《朗曼》[7]往往将同义词毗邻排列,意义相差越远,位次也相距越远。”[8]实际上不尽然。如《朗文》A2: living and dying 中词的排列顺序为:Live, live on, exist, die, decay, decompose, rot, survive。在列举了三个与“生”有关、四个与“死”有关的词后,还有一个“survive”。其实它应该与Live同列一处。
《词林》为了保证其最小类的“同义”性质,还妥善地处理了几个相关的问题:
首先是对“同类词”的处理。《词林》在同类词专门用“**”做了标示。在《词林》64223个词中,标了“**”的有4572个,518组,占总3925组的1/7略多,平均每类8.8个词。《词林》是相当重视同义词与同类词区分的。它在“自序”中说到:“有些同类词是成套的,其中有的词另有同义词,除在同义词群收进之外,同类词中再复出现,以保持成套的完整性。如‘节气’中‘立春’‘清明’‘夏至’‘冬至’等都有各自相应的同义词,但仍保持在同类词中。”这样适度的交叉,保证了同义词与同类词各自的完整性。
其次,《词林》对概念义的区分更细,不同性质的概念归为不同的类别。“自序”云:“例如第二大类(物)的一个中类‘建筑物’与第三大类(时间与空间)的‘空间’往往就有交叉,因为建筑物也占有一定空间。”“《词林》是以是否须有人力建筑为划分‘建筑物’与‘空间’的界限。如‘水路’‘旱路’列入‘空间’类,而‘公路’‘铁路’则列入‘建筑物’类。”而《朗文》则将main road,highway等词笼统的归为一类,没有更细致的区分。不过,对于词义宽泛的语文类常用词,二书都采取了按义项归入多个不同义类的作法。
再次,“主题词”如果不是固定词语的,也不立为词目。《词林》“凡例”提到,“有些标题属于非固定词组,如‘体育用品’、‘医疗防护器材’等,因其无同义现象,故只作标题,正文中不再出现该词组”。这就保证了《词林》最小语义层的“同义”性质的实现。
由此可以认为《词林》是最小语义层为“同义”性质的类义词典,《朗文》则是最小语义层为“同类”性质的类义词典。二书最小语义层的容量与内部关系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词林》、《朗文》最小语义类差异的原因分析
分类词典的依据是语义场理论。贾彦德先生认为,“如果若干个义位含有相同表共性的义素和相应的表差异的义素,那么这些义位就构成一个语义场。”[9]他将语义场的最小子场分为分类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反义义场、两级义场、部分否定义场和同义义场。用这七个义场说来考察《朗文》与《词林》的最小类,可以发现《朗文》的三级类中含有这七种义场关系。
|
《朗文》中的三类类名 |
例举词目 |
分类义场 |
L29:the primary colours(原色) |
Red, pink, yellow, orange, blue, violet, purple, green, brown |
顺序义场 |
L234: months of the year(一年的十二个月) |
January, February …November, December |
关系义场 |
C3 :parent and child (父母与孩子) |
Parent, guardian, child, bastard, baby, twin, triplets, ward, orphan |
反义义场 |
A2: living and dying (生存与死亡) |
Live, live on … die, decay |
两级义场 |
L241:new and old(新月的与残月的) |
new ,old |
部分否定义场 |
C112:relating to politics and political movements(有关政治与政治运动的) |
Left, left wing, right, right wing, centre, moderate, middle-of –the-road, pro-, anti- |
同义义场 |
F55:relating to the right qualities(有关正当品质的) |
Good, virtue, honour |
而《词林》中,除518组4572个同类词外,其余的词语基本上都为同义关系。
选择何种义场为基础义场,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两部词典收词量上的差距就影响了对各自最小层次的处理。《词林》收词除现代词汇外,还有大量的历时词汇。而《朗文》收的15644条词主要为当代词汇中的常用词。较大的收词量使《词林》将同义词并列为一组成为可能。如在季节场中,三级分类“四季 春 夏 秋 冬”下面分别有“四季”“春”“夏”“秋”“冬”5个四级类,20个五级类,统辖101个词语。而《朗文》三级类“L238:seasons”下,只有season, 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 -time 六个词汇单位。由于同类常用词的有限,这也限制了《朗文》将同义义场普遍作为最小义场的可能性。
还与各自的编纂目的与服务对象不同有关。尽管两部词典的编纂者都提出该词典是为“翻译、写作”服务的,但《词林》作为主要为本国读者服务的内向型单语词典,读者具有一定的语言水平,对同类词语运用得比较好。在对词语的认知上,除了一般常用词外,还需要一些文言词汇、历史词汇、方言词汇。同时,《词林》作为我国第一部现代分类词典,也承担着语义词典分类体系的创新任务。而《朗文》是一部外向型双语词典,其服务对象是以英语为外语的学习者,主要功能是将有语义场关系的词汇归并合类,有助于学习者基础词汇量的迅速扩大。
三、两种不同性质的类义词典的价值与应用
《词林》与《朗文》虽然在最小义场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却都取得了成功,判断一部类义词典的好坏,应以科学性、目的性、方便性为前提,这两部类义词典都符合自身的编纂原则、适合其使用对象,具有较为科学的编纂原则、思维和方法,有着各自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词林》的“同义”性分类词典在以下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1,对汉语词汇整体结构的研究价值。《词林》“凡例”说,它收词“以现代汉语语词为主,包括词、词组、成语及少量俗语。此外还收录一些词素和方言词、古语词、专科词”。对汉语词汇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归类,这本身就代表着汉语词汇研究的一项成果。同时,又为人们提供了进一步深入挖掘汉语词汇结构与演变规律的极好材料。如可以对同一语义类的汉语词汇的发展历史进行纵向追索,以观察其生老病死的轨迹。长期以来,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基本是例举而非穷尽的,难以顾及整个汉语词汇体系,《词林》的出现,无疑为此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
2.对词汇人文性的研究价值。“二十世纪的语言学有两个基本观念正得到普遍的接受,其一是语言不光是交流的工具,它还构成了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精神世界’;其二是语言的表达方式是有机整体,既语言是自成体系的。”[10]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一向备受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种语词的分布或词汇比例,可以精确地反映这种语言的使用者对客观世界认知和重视程度。《词林》中拥有最多同义词的词群是Dk11“话”,共有303个词,此外还有Dl01“疾病”(205个词),Dn08“数量单位”(189个词),Ib032“死”(164个词)等。也有许多小到只有2个同义词的词组,如Bn24“清真寺”、“教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义词密集的地方,说明该民族对这一主题有着更多方面的关注与认识,从中可以窥探出该民族的文化、心理,而同义词的单薄则可能正好相反。拿《词林》与其它语言的类义词典进行横向比较,又可以分析两个民族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当然,这种比较不一定要限于最小同义义场。但如果立足于同义义场,利用义场的聚合关系进行从母义场到子义场的整体比较,将进一步增强其比较的科学性。《词林》的最大义场为B:物,共有12307个词,占总词数64223个词的19.16%;《朗文》最大的义场为B:人与家庭,共有2139个词,占总词数15644个词的13.67%。表面上看英语与汉语中表示密集的词会是与“人与家庭”和“物”有关的词语,其质上它们反映出两书这样的不同分类思想:《词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确立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这样一个根本的观念”;[11]《朗文》则“以人类的社会生活为中心,围绕着社会中的人来对词进行分类”。[12]
3.以同义义场为最小义场的词典,在应用上也颇具价值。如翻译、写作中为了求得更大程度上的精确和明晰,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作者们通过同义词之间的替换,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都需要词典有相当的词汇量,在同义义场上系列相关词语。又如在人工智能方面,类义词典以语义场为编纂根2据,将计算机处理的难点之一——同义词进行归类,这将有助于义素分析,进而用计算机编制代码语言,使语义描写形式化,增强计算机对语义的识别能力。
以《朗文》为代表的“同类”性质的分类词典,则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又具有特别的价值。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方面。“词是意义的单位,而意义在语言的产生和听辨,在语言的储存和检索中都起了中心的作用,因此要进行以意义为中心的外语教学。”[13]
在词汇的教学过程中,将词置于一定的语义场中,帮助学习者在语义场中接触、理解、记忆词汇,能有效地提高词汇学的效果。学习者在使用类义词典时,在查检到其所需要的某一义场的语词之余,还常常利用类义词典,学习了这一义场中的其它相关词语。近年来语言教学中盛行从具体场合出发,围绕社会生活的某一特定主题的“情景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累积在某一语境中可能出现的词汇。而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的词,正好能满足情景教学对词汇的要求。
下面可以来看看不同语义场在语言教与学中的作用:
1) 分类义场的运用:如用上义词归纳同一类的事物,能起到使行文简练的作用。如,在没有必要列举salt, pepper, mustard, vinegar等词时,可用condiments(调味品)来概括。反之,还可以用上义词归纳、整理下义词:例如,当教到“吃西餐”这一情景时,谈到餐具,教师可以通过查阅上位词cutlery(餐具),来查找到其下位词cutlery, fork, knife, spoon, teaspoon, tablespoon, ladle。
2) 反义义场的运用:如在教授living, alive, live, animate, dead中任一个词时,顺便也学会了与他们对应的dead, dying这些反义词。
3) 顺序义场的运用:外语教学总是遵循着顺序义场教授时间递进的词汇的。如学习“一周的七天”时,按从Monday到Sunday(《朗文》L232:days of the week)的顺序教学,一向是被认可的。
此外,关系义场、部分否定义场、两级义场及同义义场,在外语教学中也同样具有价值。可见,“同义”性质的分类词典在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教学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空间。
对一种语言的初中级学习者来说,在一定的词汇量下,掌握表达相关语义的词语,无疑比掌握表达相同语义的词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例如,掌握“生日”、“忌日”、“婚期”、“吉日”,就会比掌握“生日”、“诞辰”、“生辰”、“寿辰”能覆盖更大的交际场合。以常用词为对象的分类词典,比起包罗万象,广泛收搜古语词、方言词、俚语词的断代词典,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有着更强的针对性。情景教学理论就认为“选择词汇应控制专用和普通的词汇的比例”。[14]
可以看到,以哪一类义场为最小义场没有孰优数劣之分,任何形式的采用,都与一部词典的编纂目的、要求、功用有着密切相关,也体现了其独具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朗文》与《词林》即是如此。
四、两条建议
1.编纂为对外汉语服务的分类词典。由于“同类”性质的分类词典对语言教学有着独特的使用价值,因此有必要编纂一部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小义场立足于“同类词”之上的分类词典。可以借鉴《朗文》的经验,专收常用词;词汇量不宜太小;最小义场中包含各类义场,既方便了教师的情景教学,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各种义场扩充词汇量。
下表中列出了两本词典的层次与每层的词汇量。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
五级 |
|||
|
词林 |
朗文 |
词林 |
朗文 |
词林 |
朗文 |
词林 |
词林 |
平均收词数 |
5352 |
1117.36 |
683.22 |
121.26 |
44.97 |
6.85 |
16.36 |
≈1.1万 |
每类个数 |
12 |
14 |
94 |
129 |
1428 |
2284 |
3925 |
≈6 |
可见,两部词典虽然二级类、二级类每类的平均含词量差距很大,但最低层的平均含词量却很接近,《词林》的五级类是每类≈6,《朗文》的三级类是每类6.84。若最低层的每类词量大于15个,会加大使用者的查检困难。但也不宜太少,否则将加大最小类的个数,同样不利于使用者的查找。如《朗文》1.6万个常用词,如果最小层细分为同义义场,将出现许多只有一、两个词的三类,大大增加三类的数量,使词条的查找同样不便。
2.有区别地处理释义问题。要提高分类词典的使用效益,应该提供释义。“从使用者的方面言,总是希望条目多多益善,不仅词条收录多,并且希望每条所给的内容也能尽量完善。”[15]然而,一部词典完备的释义往往要以词条的减少或篇幅增大为代价的,对还要将一部分空间让给索引的类义词典来说更是如此。例如,《词林》收词64223个,正文362页,索引400页,加上前言后序,如果还有完备的释义,该书的容量就非常可观了——这无疑是不便于使用者携带与查阅的。
其实,编纂语文词典,主要是为了让使用者了解某个语词或解决语词运用中的某个难题,释义仅仅是解决难题中方式的一种。对类义词典来说,释义并不是非要不可的,因为:首先,其不是“从形式到内容”的语文词典,目的不在于让使用者了解某个陌生的语词的含义与用法;其次,从总义场到子义场的层层体系,实际起到了“种=类+种差”的释义作用。以《朗文》A91类中的词条“chameleon ”(变色蜥蜴)为例,其属于三类“蜥蜴类”,二类“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大类“生命与生物”,可见这是“一种蜥蜴类的爬行动物”。对同义义场为最小义场的内向型类义词典,可以考虑不释义。因为在现代词典中,普遍性较大的三种释义方式为:“用同义近义词语”、“用反义词的否定式或有关词语的否定式”、“定义式的释义。即有逻辑学上所讲‘种=类+种差’的内容的解义”。[16]如《词林》这样的词典,实际已用自身的特殊形式进行了这三种释义:《词林》在词群下,根据词汇概念义和色彩义的差异,分立同义词组,无疑起到了“同义词释义”的作用。又常常将同义与反义词群比邻排列,这又起到了“反义词释义”的作用。对这样的词典来说,除了“一些难用的词或容易引起误解的多义词,配以少量的用例”和“一些难懂的古语词举书例为证”[17]外,释义并不是非要不可的。而对最小语义层是“同类”性质的外向型词典,由于其常常缺乏同义词释义的方式,而目的语的学习者又缺乏通过语境习得词汇的途径,对他们而言,大多数词汇都是陌生的,这种情况下,应该加入释义,并简要进行同义词间理性义、色彩义及用法上差异的辨别。
注释:
[1] 《同义词词林》,梅家驹、竺一鸣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2] Tom McArthur:《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英英·英汉双解》,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梅家驹等:《编纂汉语类义词典的尝试——〈同义词词林〉简介》,《辞书研究》,1983年第1期,p135-136。
[4] 潘庆云:《〈朗曼当代英语分类词典〉的分类》,《辞书研究》,1984年第3期,p104。
[5] 仅统计正文条目,不包括图画条目。
[6] 同3,p138。
[7] 即《朗文多功能分类词典》的另一译法,笔者注。
[8] 潘庆云:《〈朗曼当代英语分类词典〉的分类》,《辞书研究》,1984年第3期,p106。
[9] 贾彦德:《语义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p93。
[10] 黄建华:《词典论》,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p65。
[11] 鲍克怡:《汉语类义词典探索——〈同义词词林〉编后》,《辞书研究》,1983年第2期,p65。
[12] 同7
[13]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与中国英语教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p238。
[14] 马相明:《现代外语教学方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p39。
[15] 鲍克怡:《词典——一种遗憾的艺术》,《辞书研究》,1989年第2期,p39。
[16]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p239-242。
[17] 《词林》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