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区词研究

 

 

香港  岭南大学  田小琳

 

()

 

    社区词是社会区域词的简缩,它和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一起,构成现代汉语词汇一般词语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被现代汉语词汇保留使用的文言词,可让我们从汉语历时的角度看词汇的来源;从各个方言区主要是北方方言区吸收到规范词汇中的方言词,可使我们了解地域差异带来词汇的差异,也让我们认识到强势方言的词语,对规范词语的影响;外来词在近现代的增多,特别是近二十年,连字母词都夹杂在中文中使用,令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的对外开放、走向世界,对汉语词汇带来的巨大影响;社区词则别开生面地叫我们看到,使用汉语的不同社会区域,还流通反映该社会区域的社会形态的一批词语,包括反映该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形态的词语。

 

    从共时语言学的角度看,目前使用汉语的人群多达十几个亿,他们在语言交际中,所拥有的大量词汇是一致的、共同的,因而在交流上没有什么障碍,特别在中文书面语的交流上,大家对书面语规范的看法,趋于一致。由于现代信息的发达,又促进了各地、各社区的交流。但我们同时注意到,使用汉语的人群,并非生活在一致的社会形态内。如果划分一下,中国内地是最大的社区,还有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以外的,还有在世界各地的不同华人社区。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就会有一些社区词在不同的社区流通。

                                                              

先看中国内地,半个多世纪以来,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近二十多年,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既实行计划经济,又实行市场经济,而且市场经济越来越活跃;所有制的形式,包括国营、民营、外资独资、中外合资等多种形式,打破了五六年代的老模式;近年又加入WTO,这标志经济发展进一步和世界发达地区接规,面临新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城乡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别是大中城市和东南沿海省分,一部分人富起来之后,接又向西部开发。政治、经济的变革,必然反映到思想、文化方面,反映到语言上。内地的新词新语如雨后春笋,有一批《新词新语词典》问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这类词典有几十本之多。有的从五十年代的词语收起,有的只收某个阶段的(比如,“文革”词语) ,有的收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的,也有的按年编选,一年出一本。看来,什么叫新词新语还需界定。不管怎样,这些词典中收入了相当一部分社区词,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内地社会的新事物、新概念,这些词也主要在内地流通。比如,有关政治方面的,“两个文明”、“三讲”、“三个代表”、“四套班子”、“四个坚持”、“四个现代化”、“五讲四美三热爱”、“五个一工程”,这一类缩略语特别多,每个都有特定的含意,是内地社区词构词特点之一。其它的比如,“希望工程”、“菜篮子工程”、米袋子工程、“送温暖工程”、“豆腐渣工”、“反腐倡廉”、 “权钱交易”、“下岗工人”、“双低家庭”、“离休干部”等等。每个社区词都表示了内地社会的事物或思想。“黄金周”说的是内地利用春节、“五一”、“十一”的法定节日和双休日相连,形成休息一周的黄金假期,促进旅游和消费,繁荣市场,对商人来说也是赚钱的黄金时机。“吹黑哨”遍见于内地的报章,指的是在内地足球赛中,有的裁判丧失体育道德 ,收受贿赂,偏袒一方,在正式比赛时,吹“黑哨”,影响赛果 。“3X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新词,“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必考,“X代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规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这个改革一经实行,“3X这个数字字母词就会通用,因为高考向来是牵涉千家万户的事。內地的社區詞,尤以政治方面的詞語流通速度最快,傳播領域最廣,這主要因為傳播媒介的推廣,比如“三個代表”一 詞所包含的思想,是近年從中央到基層傳播媒介宣傳的重點,那這個詞就很快進入內地人們的語言交際領域,特別在書面的各種文件中,出現的頻率很高。

 

诚然,内地的社区词为最多的使用汉语的人群掌握运用,但这并不代表这些词在其它社区可广泛流通。以香港人来说,不少学会了说普通话的人,到了内地,仍有很多话听不懂,除了北京口语词之外,就是社区词造成的隔阂。,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要注意到這個問題,要將一部分常用社區詞納入詞彙教學,或者放在課文內。比如,“注意饮食健康,要常吃‘黑五类’ “黑五类”本是“文革”词语,当时指所谓“地、富、反、坏、右”五种成分不好的人,所以用“黑”来比喻;现在用“黑五类”是谑称,用以借代“黑豆、黑糯米、黑芝麻、黑木耳、黑枣”等带黑字头的健康食品。如果没有生活在内地的“文革”时期,就不懂“黑五类”的意思了。俗话说,入乡随俗,学习语言,不仅要理解一般的社会习俗,还得了解很多丰富的社会背景才成。

 

台湾省也有流通于本地的社区词。以选举文化方面来说,有泛蓝军泛绿军“政治秀”、“造势”、“站台”、“扫票”、“扫街”、“扫街拜票”、“固票”、“保送上垒”、“弃保效应”、“哭票”、“冻蒜” (与闽南语“当选”谐音) 等等。其中,泛蓝军指国民党、亲民党、新党和一些支持他们观点的无党派人士和民众组成的泛蓝阵线,以国民党党旗的蓝色为主调,因而借喻称为泛蓝军泛绿军指以民进党为主及支持他们观点的民众,民进党的党旗以绿色为主调,因而借喻为泛绿军。“扫街”本指清扫街道,用以比喻一条街一条街地“清扫”(拉票) ,一个商都不放过,可见拉票竞选之落力。其它的例如,“三大资本”指工商企业、金融业等总资本的三种类型:官营资本、私营资本、外国资本。“社会整合”协调社会不同阶层、团体,又分“文化整合”、“规范整合”、“意见整合”、“功能整和”等。“基本教育”、“国民教育”都指每个人应受的基础教育。在邱质朴主编的《大陆和台湾词语差别词典》中,收录了台湾词语约两千多条,其中部分可作台湾社区词语之参考。

 

    澳门自199912月回归中国,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之前在葡萄牙之殖

民统治下四百多年。由于葡语、日语、英语对澳门语言之影响,以及粤语和普通

话之流通,形成澳门多语的特殊现象。在行政、立法等部门,近一百五十年来,

葡文一直为正式语文。回归后,才真正树立了中文的官方地位。澳门临近香港,

很多社区词是互相流通的,但澳门社会有自己的特点,同时具有澳门社区词。例

如,“蓝禀”指市民向政府机构投递信件用的蓝色单行纸。“入网”指进入

免费教育网。“饮可乐”指警员违规受处分。“行为纸”指刑事纪录证明书。

“人情纸”是政府机构表示批准申请的文件。“社屋”即“社会房屋”,是政府向穷人提供的几乎免费的房屋。“蛊惑狗”指在跑狗场被人喂食药物、出赛时跑得特别快或特别慢的狗只。此外,澳门博彩业兴盛,有关的词语自然成为一个系统。例如“荷官”、“牌官”、“艇” (牌官与荷官之间的联络人)“打老虎”、“码仔”、“泥码”、“黑庄”等等。不会赌博的人,便不知其义。

但在澳门,博彩业的词语就会相对比较流通。

 

    再看看中国以外,新加坡的例子。中国内地有“居民经济实用房”,香港有“公屋”、“居屋”,台湾有“社屋”、“国宅”( “国民住宅”),新加坡则有“组屋”。不同社区所用的以上词语,概念内涵不尽相同,含意有交叉的地方。“组屋”是新加坡政府建屋发展局建造的居民住宅,政府资助低收入家庭和年轻夫妇购买组屋。组屋是新加坡的建设成就之一,八成以上的新加坡人住在组屋,参观组屋是旅行团的节目之一。“组屋区”是由一座座组屋所组成的,大抵相当于香港的“屋、屋苑”,内地的“新村、小区”之类。其它的例如,“三合一家庭中心”,即托老、托儿、托幼的三托中心。“限制护照”,即 “大马护照”,是新加坡人出入马来西亚的旅行证件,等等,不一而足。在汪惠迪编着的《时代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所收的1560条词语里,其中新加坡特有的词语应为新加坡社区词。

 

    由上述列举的各个社会区域所流通的社区词来看,社区词不是方言词,虽然各个社区地域划分也不同,但社区词的差异,不是来自地域,而是来自社会形态。我曾作过一个通浅的说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广州,因地域关系,同属粤方言区;但作为社会形态来划分,则可分为三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社区词。广州和上海、北京,分属三个方言区:粤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但同属中国内地的社会形态,有共同的社区词。

 

        关于社区词的命名,有的学者指出目前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多用社区指城市内的一个居住区域,范围很小,是否将社区词改叫为区域词。我想还是不妥,因为方言词就是因为地域不同而形成的,叫区域词方言词容易混淆,这个概念的命名,一定要包含社会的内涵在其中,所以社区词是社会区域的简称。翻查《应用汉语词典》(1110页,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社区的意思是“一定的地区社会,特指街道办事处或居民委员会活动范围内的地区”。再查《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116页,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社区的意思是“社会上以某种特征划分的居住区:旧金山华人社区”。我想社区词正用的是这两本词典里解释的基本意义。现在常把社区用为指代居民小区,这是这个词的特指意义。

                          

由目前各社区产生的社区词来看,社区词多用汉语的通用语素构词,不似方

言词,一部分还可用方言语素构词,用方言字记方音,写出来其它方言区的人根本不认识,例如粤方言字“冇、乜、、咁、等。正因为社区词用通用语素构词,因而具备了互相交流、互相吸收的一个条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即使不同社会形态,也会很快了解语言词语中存在的差异情。在交流中,毕竟大家熟悉的共同词语是绝大多数,可以尽量避免或少用对方不熟悉的词语,如果要用,可略加解释,彼此很快就沟通了。其实,要看你的工作需要和什么人打交道。要和内地人联络,就要学些内地的社区词;要和香港人联络,就要学些香港的社区词;彼此交往起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感觉上就亲切得多,思想感情得到交流,事情办起来就容易成功了。

 

 

 

                             ()

 

    看香港近代的社会形态,199771日是个分界,之前受英国的殖民统治,之后回归中国,主权归中国所有,但实行一国两制,即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在经济方面始终由市场机制主宰,据报导,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美国传统基金会年底发表的二OO二年经济自由度指针,香港连续第八年获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可见回归后,并未改动香港的自由经济制度。这种社会背景,对香港人的语言生活也有积极的作用。比如,香港人接受中西文化教育,见多识广,勇于开创新局面;英语水平较高,和国际上交流容易接轨;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经商的灵活头脑,常常反映在本地社区词的组造上。根据我从香港中文报刊上收集到的上千个社区词来分析,香港社区词的特点可以从内容来源方面和构词特点两个方面来看:

 

一、 内容来源方面:

 

香港社区词反映香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各方面的事物和思想形态。

 

1.  从政治方面看,反映本地政治架构的词语很多,体现香港社会形态特征。这方面包括香港回归中国前后的政府机构和官职的专有名称,各政党、社会团体的专有名称,政府政策的特定用语,也包括表示不同阶层名称的固定词语。例如:港督、总督、布政司、律政司、特区首长、政务司、财政司、政务职系、政务主任、廉政公署、纪律部队、驻港部队、太平绅士、民主党、自由党、民建联、港进联、民协、草根阶层、夹心阶层、弱势团体、弱势社群、负资产人士、中产阶级、平民、富豪、超级富豪、直通车、直选、间接选举、白纸草案、蓝纸草案、自由港政策、居留权等。2002年政府架构改革实行高官问责制、三司十一局,又出现一批政府机构和官职名称的新词语。以上这些政治架构方面的词语是香港社会特有的。个别的在其它社区也通用,例如:弱势团体、弱势社群。

 

2.  从经济方面看,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银行多过米店,这一社会特征反映在有关金融股票内容的词语很多。由于买卖股票、期票、外汇、黄金等深入家庭,所以这一类语词在香港并不是专业行业用语,而是十分普及的一般词语。例如:恒生指数、恒生综合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恒生中国内地综合指数、创业版指数、蓝筹股、红筹股、国企股、二三线股、地产股、能源股、垃圾股、毫股、牛市、熊市等。

  

3.  从文化教育方面看,香港既保留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吸收西方各国文化,常说香港是中西文化荟萃的城市,反映出这个商业社会思想开放的特征。例如: 两文三语(书面上指中文、英文,口头上指英语、粤语和普通话)、母语教学(中文教学以粤语为教学语言)、专上程度、语文评核、优才计划、康体艺术、主流文化、百报城、专栏文化、八卦文化、八卦杂志、无厘头文化、即食文化、四大天王、十大中文金曲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帝、影后、三级片、香港小姐、亚洲小姐、华裔小姐、世界小姐等。

 

4.  从意识形态方面看,社区词中有不少表示积极取向的词语,含有敦促、鼓励的意义,还有的词语反映香港市民爱做善事的优良品质,包括有影响的慈善机构的名称。例如:东华三院、保良局、仁济医院、义工、善老、善长、善款、慈善骚、公益金、公积金、强积金、强医金、毅进计划、展翅计划(也是比喻造词) 、伤健人士(残疾人士伤残人士更富积极意义)

 

有的社区词还由电影、电视连续剧中选取人名或片名,作某类人或其它事物的代表,显示了香港本地娱乐媒体在大众中的作用。例如:阿灿、表叔、表姐、教父、省港旗兵、小强(,即蟑螂)

 

5.  其它方面,社区词中也有不少黄色架步及黑社会用语,反映了这个社会中的另一个角落的情景。例如,有关黄色架步一类的词语有:红灯区、一楼一凤、凤楼、凤姐、北姑、鸡窦、鸭店、出街、买钟、纯粹租房、时钟酒店、性工作者等。有关黑社会一类的词语有:三合会、新义安、14K、保护费、班马、白纸扇、斋坐等。在词汇学中列明的“黑话”,在港澳报纸上时时可搜集到这类语料。

  

 

二、 构词特点方面:

 

1.  香港社区词构词和一般通用词的构词方式是一样的,从汉语语素库中选择语素,选用惯用的构词方式(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将语素组合成新词。其它社区的社区词也是这样,因而尽管是在某个社区流通的词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也很容易被其它中国人和华人所理解。例如:

       草根   阶层           楼花           一楼  一凤

                                          

       偏正   并列             偏正           数名  数名

 

这是社区词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不用通用语素,而用纯方言语素,很难为现代汉语词汇库吸收,也难以在其它社区流通。

 

2.  香港多用比喻修辞手法组造社区词,词语生动活泼,常喜欢用各种动物的名称作喻体,使人喜闻乐见,由此反映香港人在用词上的心理状,形象思维非常发达。例如:草根阶层、夹心阶层、红杉鱼、牛市、熊市、鱼市、金鱼缸、鳄鱼潭、大鳄、大闸蟹、航天员、牛肉干、小人蛇、山狗、狗仔队、垃圾虫、清洁龙、炒鱿鱼、棺材老鼠、水泥森林(即粤语词 石屎森林)、甘草演员、邻家女孩、斑马线、拍拖报、豆芽恋、飞虎队、打工皇帝、人间蒸发等等。

 

上例词中,和金融股市有关的词语不少,牛市比喻股票普遍上升,熊市比喻股普遍下降,鱼市是香港报纸上新造词,比喻股票上下跳动幅度很大,如同鱼在水中上下跳动,这个词仍有一定的临时性。金鱼缸比喻香港中央交易所,交易大厅有一看台,隔玻璃可以看到穿金红色背心的交易员跑来跑去,如同金鱼在游来游去。鳄鱼潭比喻凶险的股市,小股民要有心理准备,搞不好就被财大气粗的大鳄”(比喻大财团等)吞没。一旦股票大幅下跌,小股民如同阳澄湖运到香港的大闸蟹,手脚被捆得牢牢的,把股票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不死活,这比喻将小股民的状形容得活灵活现。

 

3.  香港还多用借代修辞手法组造社区词,选用某人或某事物极具代表性的某一特征,用来指代。有的还带有幽默、嘲讽意味。例如: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白车、上班一族、咖啡妹、饮咖啡、北大人、陈四万、煲呔曾、一哥、手袋党、半唐番、爬格子、红簿仔、飞翔船。

 

例如,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这组固定短语,选取了香港人最具代表性的生活方式来指代香港回归中国后的五十年不变
咖啡妹饮咖啡并无什么关系,咖啡妹指的是检查违例停车的女交通警,用她们穿的一身咖啡色套裙来借代。饮咖啡,是选用事物的一个特征来借代,指的是香港廉政公署请人去谈话,可能请他喝咖啡,这人可能被怀疑有非法行为,或者需要他提供证据,用饮咖啡表示较客气地对待,既使被怀疑有非法行为,未定罪前,都不是犯人。

 

4.  从构词角度看,香港一些社区词利用共同的构词语素,形成不少词族。例如:

人蛇、小人蛇,女人蛇、老人蛇、人蛇货柜、蛇头、蛇窦、蛇匪

垃圾虫、垃圾邮件、垃圾电邮、垃圾广告、垃圾股、垃圾食品(多指快餐食品,认为食后不够健康,因而用垃圾来比喻。这个词在物质较丰富的社会才会流通)、垃圾零食

问题儿童、问题少年、问题少女、问题家庭、问题银行、问题汽车、

问题裁判(这是在内地报纸上见到的,指吹黑哨的裁判,说明此词族已

扩展到内地)

上班一族、打工一族、白领一族、追星一族、兼职一族、

阿灿、灿妹、港灿、加灿、美灿、灿师傅

棺材老鼠、沙滩老鼠、电老鼠、老鼠货                      

手袋党、电子党、玉⺈党、跌钱党、假钱党、假药党、灌酒党、拜神

党、祈福党、童党(在内地就不会用来作为这一类词的后缀。)

 

5.  从构词形成的音节数看,香港社区词的音节数,有不少是三、四音节的,由以上所举词族可以见到。因为不少组词的语素本来已是双音节词了(如金牌、教父、皇帝、问题、老鼠、垃圾、一族、杀手),再由它们和另外的单音节或双音节语素组合,就成了三、四音节词。

 

 

                                ()

 

关于香港社区词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 由以上从各个角度所举的约二百多个社区词的用例看,社区词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的。狭义的香港社区词,表示的多是只有在香港才会存在的事物或概念。例如:丁屋、木屋、寮屋、公屋、居屋,在香港都是有特定含意的;再如:大闸蟹,也是在香港才能用来比喻小股民,因为在香港人人都懂得吃大闸蟹,到了秋天,大闸蟹的广告贴满餐馆。又如:负资产,是最近常见于香港报端的词,说的是香港在遭受金融风暴之后,楼价急速下跌,有一些在楼价高时买楼的人,此时仍要按高价、高利息供楼,资产成为负数,被称为负资产一族,现时高达二十几万人,这部分人多为中产人士。广义的香港社区词,指的是容易为中国内地和其它社区吸收的社区词,比如以问题作为词根的词,内地报刊把吹黑哨的裁判叫问题裁判就是一例。其它如:白领、蓝领、弱势团体、弱势社群、打工一族、伤健人士、追星族、白马王子、梦中情人、物业、××广场、××花园等。随香港和内地全方位的交流,社区词语可见进一步的互相交流。此外,香港和澳门、台湾也有部分社区词是共享的。

 

经从网上查索,垃圾虫这个词在香港报章上,20011月至200112月,有245例。在中国报章出现24例,在澳门出现18例,在台湾没有。这说明垃圾虫是香港社区词,但也慢慢传入中国内地。(也有说垃圾虫这个词是来自新加坡的,还待考证。)

 

二、 确认一个词为香港社区词,不能靠孤证,不能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一个例词就算是,那就太不可靠了。由于信息科技的发展,我们可在网上查找。在香港通过网站,可以搜索到某个词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频率。例如,负资产在香港近年是热门社区词,在20011月至200112月,共出现在香港报章上共6857例,数字大得惊人。再如,“棺材老鼠”这个词,在20011月至年200112月,在香港报刊上也出现了26例。有这些资料支持,可以放心地确认它们是香港社区词。,像“小”、阿燦這類詞呢,雖然出現頻率不一定那麼高,但絕不是孤證,仍可確定為香港社區詞。在这方面,最好是能列入《香港社区词词典》的每个词都做过数量的统计,并有一个相互的比较。这是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下面列举一组社区词在近年香港中文报刊上出现的频率统计。

 

 

 

 

 

 

 

 

词语

199811

19981231

199911

19991231

200011

20001231

200111

20011231

200211

20021230

1

阿灿

11

83

151

233

165

2

阿二靓汤

14

53

34

37

10

3

按揭

2828

6118

8907

15496

17935

4

案底

175

661

1462

1894

2143

5

八卦

431

938

3527

6429

8130

6

包二奶

242

479

1591

2632

2000

7

保良局

228

631

1309

1618

1561

8

白领

190

570

4070

9094

14746

9

补仓

454

564

1248

2750

2648

10

彩池

160

990

2137

2742

2059

11

财务公司

460

909

1661

2393

3067

12

草根阶层

58

130

282

456

478

13

差饷

2373

4325

3556

12310

16949

14

柴可夫 

116

156

562

1065

1210

15

慈善骚 

19

43

82

152

124

 

 

三、 香港社区词和香港使用的外来词、粤方言词的界限问题。

 

在香港,社区词中有一部分是和外来词交叉的,也就是说有些社区词来自外来概念,多为意译词;也有一些是音译外来词。例如:议员、白皮书、绿皮书、白领阶级、蓝领阶级、白马王子、灰姑娘、童子军、金婚、钻石婚、梦工场、红灯区、下午茶、清吧、芬兰浴、嘉年华、夜总会、狂野派对、猎头公司、高桌晚宴。

 

又有一部分社区词来自粤方言词,因为香港社会百多年来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以广州为省会的广东省在1949101日以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有一部分反映原社会形态的粤方言词,在广东可能就不用了,慢慢消失了,而在香港却继续沿用,成为在香港流通的社区词。例如:差人、差馆、花红、股东袍金、名媛、炒鱿鱼、包二奶、八卦杂志、师奶杀手、阿二靓汤。也正因如此,香港社区词和粤方言词的划界有时便有难处。

 

在这方面要进行一个语词的调查,比如,将编好的《香港社区词词典》请几位地道的广州人看(最好是教语言学的大学教师),如果他们认为有的词是广州长期以来至今都用的,那就要排除在香港社区词以外;有的粤方言词过去广州用,但1949年以后就少用或不用了,在香港还常用的,就要算在香港社区词以内。这个实地的语言调查是很重要的。我们近年看到的一些名为收录“香港词语”的词典,把不少粤方言区都用的粤方言词都收进去了,那就失去了香港的特点。还有些词典,把港台词语放在一起,以为港台用语很一致;其实台湾以闽南方言为主,香港以粤方言为主,且两地社会背景亦不同,虽然有些社区词和外来词是相同相近的,但最好不混为一谈。上文所述,香港的社区词来源中,可以有粤方言词或外来词,哪些是,哪些不是 ,非得一个一个地研究。这就是研究语汇的难处。

 

最近,由中国内地、香港特区和海外的一些学者发起在网上建设华语桥工程,响应者众。可见社区词在使用汉语的不同社会区域是客观存在的。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这个问题,并编写某个社区的社区词典。这对扩大丰富现代汉语词语来说,实在是一件好事。在信息科技发达的今天,在地球上使用汉语的人有十几亿之多,大家需要在各个方面互相交流,彼此了解各社区不同的社区词语,是使交流顺畅的条件之一。华语桥工程上,目前已有新马印文华语社区词讨论区、日韩华语社区词讨论区、澳纽华语社区词讨论区和粤港澳华语社区词讨论区,以后还会有更多的社区词讨论区。这些讨论为将来编纂一部《现代汉语通用词典》或《现代华语通用词典》是很有帮助的,而这部词典又会为各社区的读者提供丰富的语料。

                                           

参考书目:

1.      陈章太、戴昭铭、佟乐泉、周洪波编《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12月第一版。

2.      陈建民著《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发行,199912月。

3.      李翀、许锡挥主编《粤港澳文化关系》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8月。

4.      邱质朴著《大陆和台湾词语差别词典》,海峰出版社,1994年。

5.      徐国庆著《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月。

6.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统筹:《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2月。

7.      田小琳著《香港中文教学和普通话教学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8.      徐国庆著《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月第一版。

9.      葛本仪著《汉语词汇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9月第一版。

10.  汤志祥著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状况及其嬗变》,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月。

11.  曾子凡著《广州话普通话口语对译手册》,香港三联书店,1982年。

12.  曾子凡著《广州话、普通话语词对比研究》,香港普通话研习社,1995年。

13.  张励妍、倪列怀编著《港式广州话词典》,万里书店出版社,19996月。

14.  张卓夫著 《澳门多语现象研究》,澳门写作学会出版,200112月。

15.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应用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

17.   华语桥工程网址: http://www.starhub.net.sg/~shcheong/

 

 

 

 (此文系递交20028月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