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乐•华乐•民乐•国乐

 

汪惠迪

                                                                 

 

20012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上发表了一则新闻,题目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夏飞云任新加坡华乐团首席客卿指挥》。文内有一段介绍夏飞云的文字:

现年65岁的夏飞云是中国著名的指挥家,早年毕业自上海音乐学院,有丰富的指挥经验,曾任上海民族乐团、上海电影乐团、东方广播民族乐团客席指挥及香港中乐团驻团指挥,现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桃李满天下,是一位兼顾治学与表演的资深音乐家。

上引题文有两组词语值得注意。一是客卿指挥和客席指挥,一是华乐团、中乐团和民族乐团。第一组中可以加一个客座指挥,第二组中可以加一个国乐团。

客卿、客席或客座当然不限于指挥,教练、教授、研究员也有。据笔者观察,大陆和台湾多用客座,香港多用客席、客座,新马多用客卿(guestvisiting)。

大陆的民族乐团可以叫做民乐团,同样的乐团,台湾叫国乐团,香港叫中乐团,新马叫华乐团。同是华人,使用同一乐器,演奏同一乐曲 ,却因地域不同而分别奏出了中乐、华乐、民乐和国乐,而这四种“乐”是在“中华民国”四字中各取所需,构成一组跨地区(港澳和台湾)、跨国界(新马)的同义词。这是一种非常有趣并值得研究的语用现象。

中乐、华乐、民乐和国乐,英语叫Chinese orchestra。炎黄子孙操同一种语言,为什么说起来各不相同呢?除了地域不同之外,还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仔细研究起来是非常复杂的。

词汇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中乐、华乐、民乐和国乐不过是个典型的例子。面对这样的差异,我们是听之任之,还是加以规范,还是加以整合(integration)呢?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语用问题。

一个外国人在北京学了“民乐”,到港澳特区听到的是“中乐”,到台湾听到的是“国乐”,到印尼、新马听到的是“华乐”,即使他一听就懂,也会觉得很奇怪,怎么换个地方就不一样了?最使老外困惑的还在于他说“民乐”,当地华人未必听得懂。例如新马华人就有很多人听不懂。别说老外了,即使华人相互沟通 ,也会遇到同样的障碍。如果我们能按国家或地区,分别编纂地区词词典,例如中国大陆地区词词典、港澳地区词词典、台湾地区词词典、新马泰地区词词典、纽澳地区词词典、美加地区词词典、欧华地区词词典,定能惠及全世界的华人和学汉语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