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与中国文艺作品教学比较研究

 

── 以鲁迅《祝福》为例

 

 

谢世涯副教授

 

 

摘 要

 

       

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文艺作品教材,都选用了鲁迅的 短篇小说《祝福》。不过,中国大陆是把《祝福》编入“语文科”,作为必修科,新加坡则把它列为“文学科”,作为选修科。因此,作为新加坡“文学科”的《祝福》,与作为中国大陆“语文科”的《祝福》,两者之间虽然有相通或交叉之处,但因为两国的学制不同,学生的语文程度有别,教学要求有异,故在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型、教学方法、作业练习与评鉴方式等方面,却有明显的不同。深入探讨、比较研究两国专家处理《祝福》这篇文艺作品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点,进而对编选教材提出有关的建议,是本论文的重点所在。

 

本文为“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的入选论文,19998812日由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德语区汉语教学学会联合主办,在德国汉诺威市举行。

 

  前 言

 

    新加坡初级学院和中国大陆高级中学的教科书里,都编选了鲁迅的短篇

小说《祝福》。不过,中国是把《祝福》作为“语文科”教材,新加坡则把它

作为“文学科”教材。由于“语文科”和“文学科”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

方法等的设置,虽然有相通、交叉的地方,但却有更多的相异之处,何况两国

的学制有所不同,学生的语文程度也有别。故对这篇小说的教学设计,包括教

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型、教学方法、作业练习与考试题型等

项,都有或多或少、甚或有显著的差别。本文即根据以上各点,逐一比较而详

加论析之。

      需要附带说明的是,新加坡称为“课程标准”的,中国则称为“教学大

纲”,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只包括中学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标准,

中国的《语文教学大纲》,则包括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的大纲;新加坡的高

级中学或初级学院,无论是“语文科”或“文学科”,教育部都没有发布课程

标准,却颁行了《考试纲要》[1]。该《考试纲要》对于“语文科”或“文学科”

的教学目标、选材原则、选读篇目、教学重点、教学活动、授课时数、评鉴内

容、试题样本等项,都有所规定,故该《考试纲要》实际上涵盖了课程标准或

教学大纲的内容,而新加坡的教师和学生,即以该《考试纲要》作为教学与考

试的依据。

 

  学制与课程设计

 

      新加坡的学制,是642制:即小学6年,中学4年,初级学院2年。中

国的学制,除少部分略有不同外,大多是633制:即小学6年,这与新加坡

相同,初级和高级中学各为3年。由于中国的高级中学较之新加坡的初级学院多一年,其初级中学又比新加坡的一般中学少一年,故在课程的设计与教材的布

置上,显然有别。就以《祝福》来说,新加坡是编入华文为第二语文“华文主

修”(以下简称“华文主修”)的文学教材里。所谓第二语文,顾名思义,是

指其程度与华文作为第一语文  [2] 水准的来得低。华文对中国学生来说,是自己

的母语,无所谓第一语文或第二语文。所以《祝福》无论作为语文教材或文学

教材,其水准均较之新加坡来得高,其配套的教材,份量也比新加坡多。

      新加坡的“ 华文主修”是供学生参加“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

准会考”的一个科目,这个科目分为两个试卷,即试卷一和试卷二。试卷一是

语文教材,以实用文为主,虽然有文学体裁的作品,但须以语文教材来处理,

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华文作为第二语文的程度,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即

考核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应用能力,教育部没有规定必须选读某

一些篇章,也没限定必须采用某一套教科书,各校可自行编写或选用教材。试

卷二为文学教材, 根据教育部《考试纲要》的规定 [3] ,  试卷二的文学教材, 须包括这些:(一)中篇小说:巴金《憩园》;(二)中篇戏剧:曹禺《家》;(三)短篇小说 :鲁迅《祝福》、 冰心《最后的安息》、 老舍《黑白李》和曾圣提《生与罪》;(四)短篇戏剧:欧阳予倩《回家以后》、丁西林《三块钱国币》和林晨《打破镜子的女人》。教育部只列出教材的篇目,但没有限定须采用某家出版的教材。

      新加坡初级学院“华文主修”的文学教材,中篇小说和戏剧各为1篇,短篇小说4篇,短篇戏剧3篇,总计9篇,全是白话文。但在中国高级中学的语文教材里,除了《祝福》外,还编选了《阿Q正传》等15篇小说,其中包括《林黛

玉进贾府》等古典小说。在戏剧方面,编选了《雷雨》等三篇教材,其中《窦

娥冤》是古典戏剧。反观新加坡的“华文主修”,却完全没有古典文学教材,

所以单就小说与戏剧作比较,中国学生的语文和文学水准,要比新加坡学生的

高得多了,更何况中国的教科书里,还包括了诗歌、散文和文言文等文体的教

材。

      由于两国学制不同,课程的整体设计与选材有异,使得中国高中生的语

文水准,远超越新加坡学生的水准,故对《祝福》教材的处理就显得很不相同

了。

 

  教学目标

 

      根据新加坡教育部《考试纲要》中有关文学教学的说明,文学教学的目标是 [4]

      指导学生阅读现代和浅易古典文学名著,使他们能够 :

      (一)阅读 、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二)根据某个题目,搜集有关参考资料,写成报告。

      (三)尝试进行文艺创作。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的高中《语文》课本的《说明》里,虽然强调

的多是语文教学目标,但也提出了类似以上的文学教学目标:

      (一)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培养

学生初步 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文学鉴赏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三)写作方面,基本能力训练同文体知识相结合,同阅读尽量配合。

      新加坡和中国都提出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与写作,但小说的写作,只

是作为平时作业或课余的练习。历年新加坡的剑桥会考和中国的高考,无论是

分析性的主观试卷,还是客观性的标准化试卷,都不见要求写小说的试题。

 

  教学重点

 

      新加坡教育部《考试纲要》关于文学教学的重点里,包括《祝福》的教学重点,曾作出如下的建议 [5]

      (一)作者生平简介。

      (二)小说时代背景介绍。

      (三)作者的写作动机。

      (四)小说思想内容讨论。

      (五)小说艺术特色分析。

      (六)小说人物形象刻画。

      新加坡一般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或教师的讲义,有的就根据以上各个

重点来编选,而且资料大体上都搜集得很详尽,提纲挈领的把各个重点编写出

来。有了这些参考资料,以致影响到有些学生只注重背诵作品的分析资料,忽

略了阅读、深究原文。现以戴纯如编写的《短篇小说选析》为例,其中的《祝

福》就有下列纲目内容则从略:(一)作者简介。(二)写作动机。(三)

时代背景。(四)思想内容:1.揭露封建地主阶级的恶毒与虚伪,2.控诉封建买卖婚姻制度的不合理,3.同情具有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4.攻击毒害人群的迷信思想,5.反映人心的冷漠和麻木不仁,6.讽刺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五)写作技巧:结构紧凑、匠心独到,2.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3.人物形象鲜明生动,4.成功地掌握对比和讽刺手法,5.语言精炼而富有生命力1)用字简洁富于概括力,(2)对白自然、精炼、传神,(3)抒情、造境,别具一格(4)博采口语,活用古语。(六)人物分析:1.祥林嫂:(1)善良、纯厚,(2)勤劳、俭朴,(3)倔强、坚韧。2.鲁四老爷:(1)保守、迂腐,(2)封建、腐败,(3)冷酷、自私、架子大,(4)虚伪、迷信、忌讳多。3. 鲁四婶。4.

妈。5.我。6.卫老婆子。

      前面说过,中国把《祝福》列入语文科,但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

册对《祝福》教材的处理看来,包括对《祝福》提供的“预习提示”、“思考

和练习”以及“单元知识和训练”等的处理,见出《祝福》的重点是放在文学

教学上,现分述如下。

      (一)利用小说知识引路。

      指导学生温习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的知识短文《谈谈小说》,要

求学生掌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进而要求学生把

握高中《语文》第三册中所提供的《小说的人物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

题》。当然,学生以后还会学到第四和第五册的《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

小说的鉴赏》等知识短文。在指导学生把握小说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而根

据以下各点进行《祝福》的教学。

      (二)了解鲁迅创作《祝福》的动机 。

      (三)剖析《祝福》的时代背景。

      (四)揭示《祝福》的主题思想 。

      (五)理清《祝福》的故事情节和线索 。

      (六)分析《祝福》的人物形象 。

      (七)掌握《祝福》的环境描写 。

      (八)梳理《祝福》的结构方式 。

      (九)领会《祝福》的文学语言 。

      (十)综合分析《祝福》的各项要点和比较阅读其他各单元的小说 。

      其他不属文学教学的,这里就不赘述了。

      以上的教学重点,是根据以下的教科书或教学参考书归纳出来的 :

      (一)前文提到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的初中《语文》第五册和高中《语

文》第三册。[6]

      (二)徐振维《祝福教学》,该文见《名师授课录·高中语文》。[7](以下即称《祝福教学》)。

      (三)黄岳洲主编《新编中学语文教案》高中第三册。[8](以下简称《黄岳洲教案》)。

      (四)陶伯英主编《新编高中语文教案》第三册。[9](以下简称《陶伯英教案》)。

 

  教学难点

 

一、对中国的旧社会很感陌生

      正如资深的特级教师徐振维所说:“《祝福》是鲁迅在荷戟彷徨的苦闷

求索中创作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语言表达已臻完善。但课文所反映的是距

今半个多世纪之前的人和事,今天的学生对悲剧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很

感陌生。课文又万把字。怎样在有限的课时里,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10]

对中国旧社会很感陌生,这在中国学生尚且是个难点,在新加坡学生来说,其

难点则更大了,因为他们不但没有读过中国古代或近代历史,更没有机会接触

当代的社会,对中国社会的陌生感就更大了。

       

二、对时代背景的理解有困难

      鲁迅的《祝福》写于192427日,这之前中国发生了两件惊天动地的

大事。其一是1911年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封建专制的统

治。其二是1919年由知识分子领导的五四运动,目的在于反帝、反封建和提倡

新思想与新文化。《祝福》即完成于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之后,由国民党出掌

临时政府时期。故事以中国20年代浙江东部的农村市镇作为写作背景,当时中

国虽然已推翻了专制腐败的满清王朝,但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却还未步入正轨,

军阀掌权,到处一片混乱。另一方面,封建势力和封建思想仍然紧紧地桎梏着

百姓,妇女受害尤为严重,当时的农村妇女更惨遭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和迷信

邪说的蹂躏和毒害。《祝福》即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的时代面貌和社会

现实,通过祥林嫂等人物的艺术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

摧残妇女的本质,对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合理的制度提出了有力的控诉。

      然而,学生要理解70年前中国旧社会的时代面貌,确实是个难点,难怪

徐振维《祝福教学》里提到与学生讨论时代背景的教学时说:“讨论又不甚有

味。”[11] 《祝福》的时代背景对中国学生尚且如此陌生,对新加坡学生来说 ,

更不言而喻了,因为他们不熟悉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称帝、军阀割据和五四

运动等历史事件。

       

三、对课文的理解有障碍

      文学教学与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同,方法有异,但文学教学首先也必须扫

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否则就难以理解课文内容,难以把握作品的深层意义,

现将《祝福》文字上的一些难点,略举数例以见一般。

      (一)为何开头第一句就这么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

      (二)原文:“(鲁四老爷)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一见面是寒

暄,寒暄之后说我 '胖了' 。”理学老监生以及“胖了”为何要加引号,这些都不好懂。

      (三)原文:“说我 '胖了' 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

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新党”是何组织?“康有为”是何许

人?有待解释。鲁四老爷为何要骂“新党”?为何“我”这么自信鲁四老爷骂

的是康有为,不是“我”?

      (四)原文在描写鲁四老爷书房的布置和摆设之后,为何接着却说;“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五)原文:“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

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

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为

何“决计要走了”,却“不可不吃清炖鱼翅”?这表现了“我”的什么思想?

      (六)当祥林嫂提问人死后是否有灵魂?死掉的家人能否见面?为何“

我”最初是感到“悚然”、“吃惊”,进而是“胆怯”,最后却是“不安”起

来?

        四、新加坡学生面对的特殊难点

      新加坡学生除了对中国旧社会和时代背景的认识有困难之外,另一个难

点是他们所读的文学作品不多,尤其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学语文教科书里只收

录了他的散文《风筝》,而且是经过删改的。由于语文基础和文学基础不如中

国学生,新加坡学生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祝福》这篇不朽之作了。

 

  教学课型与方法

 

      由于新中两国的学制不同,《祝福》在新加坡是列入文学科,在中国则

为语文科,故教学课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时数,都有不同的地方。

              新加坡方面

 

        一、讲堂课与研讨课

      新加坡初级学院的授课方式,是分为讲堂课和研讨课。所谓讲堂课,是

把所有选读某学科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大讲堂里上课,人数可以是几十人到几百

人。所谓研讨课,是把选读该学科的学生,再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的人数一

般是十多二十人。大约一小时或二小时的讲堂课,就配以一小时的研讨课。《

祝福》的教学,因受学制的制约,也分为讲堂课和研讨课,讲堂课所讲授的教

材,是比较广泛一般而讲得精简扼要,比较详细而又深入的或比较专门性的问

题,则留待研讨课里去讨论。例如讲堂课讲授《祝福》的艺术特色,只能突出

重点来分析 ,至于比较细致或花多时间去探讨的问题 ,如肖像描写、 动作描

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和心理描写等,则留待研讨课里再深入讨论。

 

        二、授课时间

      新加坡初级学院的学生,他们在中学里所读的文学作品既少,语文基础

又弱,加以《祝福》对新加坡学生来说,其难点尤其多,故整篇小说的授课时

要十二小时,其中大约八小时讲堂课,四小时研讨课。例如教师以二小时

讲《祝福》的思想内容,则有一小时用来进行小组讨论。至于讨论提纲,由

师事先分发,方便学生收集资料或上完讲堂课研读讲义后,在研讨课里讨论。

 

        辅助教学

      新加坡学生大都没有读过中国历史,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把握《祝福》

的内涵,有的师还补充讲解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

识。

 

        视听教学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对《祝福》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有的

师还采用了视听教学,例如:(一)播放中国近代史的纪录片;(二)播放

电影《祝福》;(三)播放越剧《祥林嫂》;(四)把《祝福》课文预先录制

成广播剧,在堂上或另行安排时间来聆听欣赏。

 

        其他辅助教具的运用

      有的师也利用图片、相片、幻灯片、录像带来介绍鲁迅的生平,或者

通过这些辅助教具来介绍中国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状况、农民生活、村镇情况

等。

 

              中国方面

 

      中国虽然把《祝福》列为语文科,但从一般教师和语文专家所设计的教

学过程看来,其教学重点显然是放在文学鉴赏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现将比较有

代表性的教学课型与方法,简略介绍如下。

 

          质疑、归纳讨论法

      这是徐振维《祝福教学》里的方法,用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师

生共同讨论问题的教法。一共用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并提出问题,

第二和第三课时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其方法简介如下。

            (一)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1. 公布《祝福》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按照教学目标预习课文并提出问

题。

      2. 学生利用1727 分钟默读完课文,提出了大小数十个问题。

      3. 教师将学生的问题分别归类,跟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问题,不在课内

讨论,或让学生能触类旁通,甚或存疑。

            (二)第二课时师生共同讨论问题

      1. 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属于知识性问题,例如:课文中的“我”是

指谁?该不是鲁迅本人吧?

      2. 讨论第二类问题,主要是环境描写,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例

如:课文中不少地方描写放鞭炮、下雪和天上的云之类的情景,这些跟课文中

心有什么关系?在课文里起什么作用?

      3. 讨论第三类问题,主要是讨论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包括祥林嫂初到鲁

家、再到鲁家和沦为乞丐的形象。

            (三)第三课时继续讨论问题并归纳教学要点

      第三课时继续讨论祥林嫂及与她直接或间接有关系的人物,包括祥林嫂

的死因,鲁四老爷和柳妈等人物,最后由教师归纳教学要点。

      以上徐振维的《祝福教学》,其实是一篇教学实录,她如实的、逐字逐

句的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对话全都记录了下来。这种教学的特点,是有机会让

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思考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文学鉴赏的能力。其缺点是有些问题太琐碎了,枝枝节节的问题

也提出来讨论。例如:“鲁迅还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鲁迅当时还

没有成为共产主义者”,类似这样的问题,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与鲁迅写《祝

福》有多大关系。

 

          研读、思考、讨论和点拨的综合教学法

      这是黄岳洲主编《新编中学语文教案》和陶伯英主编《新编高中语文教

案》有关《祝福》教案里所提供的教法。其方法是师指导学生研读、思考,

师生共同讨论,师从旁点拨归纳。这种教法的特点是只突出教学重点,预留

一些空白让学生课后自己研读,避免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和徐振

维教学一样,也只有三课时。教前有预习指导,要求学生把握“单元知识和训

练”中的知识短文《小说的人物和环境》,了解该单元四篇小说的教学重点及

有关知识,要求学生熟悉课文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参考课文后“思考和

练习”的题目。现将这种方法大致介绍如下。

            (一)第一课时检查预习后进行讨论

      1. 首先是导入新课,由学生初中读过的鲁迅小说《 故乡》、《孔乙己》

等作为引发学习动机,接着是介绍时代背景。

      2. 检查预习,包括查阅:一、词语解析;二、刻画人物的方法。学生预

习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等,一方

面可节省时间,另方面学生对理解《祝福》的要点当更有把握。

      3. 学生自读课文前的“预习指导”,理解小说教学的要点。教师点拨,

说明教学目标。

      4. 接下来的教学重点有以下这些。

      1)理清情节,理解倒叙的作用。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点拨,师生统一意见,画出《祝福》情节发展的图

表。

      2)指导学生研读序幕部分的环境描写。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词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特定的思想内容?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3)分析鲁四老爷的形象。

      学生自读有关描写鲁四老爷的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刻画鲁四

老爷?从中可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并作总结。

      4. 布置作业,写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祥林嫂的故事》。

            (二)第和第课时边思考边讨论

教师点拨、补充和总结在未进入研习新课前,交流作业,由两位学读《祥林嫂的故事》,在学生互议的基础上,教师简要评议,接着是研习新课。

1. 研习阅读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的部分。

      思考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问:鲁四老爷对雇佣祥林嫂最初是什么态度?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

老爷反映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教师订正、补充与归纳。

      2. 讲析祥林嫂被迫改嫁的部分。

      学生默读或指名学生朗读,思考:为什么只有四婶提起祥林嫂?

      提问: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反映什么?这部

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或由教师直接讲解。

      第二和第三课时的教学方法大抵如此,其他的就不再赘述了。

      以上这种研读 、思考 、讨论和点拨的综合教学法,实际上近似新加坡

初级学院的的“ 研讨课 ”,因为新加坡的研讨课,事先把讨论提纲分发给学

生,学生在阅读课文、上完讲堂课或参考有关资料后,在研讨课里进行讨论,

师从旁指导、订正与补充 ,并归纳总结讨论内容。

 

          三、默读与朗读教学

      以上徐振维《祝福教学》的质疑、归纳讨论法,《黄岳洲教案》和《陶

伯英教案》的研读、思考、谈论和点拨的综合教学法,是通过指导学生课前阅

读、堂上默读和朗读来完成的。其实,默读是学生听作者说话,是运用内部语

言进行思考的阅读方式,朗读是学生代作者说话,是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

的阅读方式,两者都是语文或文学教学的重要手法。上述三人不约而同的都是

以默读教学为主,以朗读教学为辅,朗读教学只是偶尔为之罢了。例如徐振维

《祝福教案》和《陶伯英教案》都是在第三课时才进行朗读教学,《黄岳州教

案》则在三个课时中,每个课时都安排了一次的朗读教学。

 

          四、关于电化教学

      《祝福》教学参考书或教案的编写者,和新加坡的教师一样,推荐观赏

电影《祝福》与越剧《祥林嫂》,观赏后并另行安排时间讨论,例如 :小说和

电影都命名《祝福》而越剧却起名《祥林嫂》,两者含义有何不同等等。

     

  作业练习与考试题型

 

      由于新加坡把《祝福》列为文学教材,中国则列为语文教材,故两国的

作业练习、考试及其题型,虽有相同的地方,但其不同之处却多于相同之点,

这里就分别论析如下。

 

              新加坡方面

 

          一、在研讨课里接受口头练习

      新加坡初级学院 的研讨课和大学一样,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

主持,学生讨论。研讨课一般上是每堂讨论一个或两个教学要点,如《祝福》

的写作手法、祥林嫂的形象与性格等,在每个要点下另设小提纲。学生在上研

讨课之前,必须研习有关资料,包括师的讲义和讨论提纲,学生主动发言或

质疑问难,师从旁指导、订正、补充并作总结。学生上完一堂研讨课后,一

方面是把握了该研讨课的教学内容,另方面则接受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二、撰写专题报告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撰写专题报告。其方法是教师拟定题目,如《祥林

嫂再醮再寡再到鲁镇的遭遇》、《从封建礼教和迷信邪说探讨祥林嫂的悲剧》

等。教师也指定或提供有关参考资料,让学生阅读、分析,撰写成一篇专题报

告,并在研讨课上发表,让其他学生就报告的内容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关于创作练习

      新加坡提出让学生“尝试进行文艺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由于

时间和学生语文程度的关系,大多数初级学院的学生都难以做到。师只能鼓

励对文艺有兴趣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小说创作的练习,交由师批改。对

文艺有兴趣的学生师也会鼓励他们参加由文艺或教育团体主办的文艺创作

比赛,或参加“文艺营”,让他们在文艺营的研习会上,由专人指导他们进行

文艺创作,包括小说的创作。

 

          四、学院的测验与考试

      新加坡的学制,是一学年分上下两学期。初级学院的“华文主修”,大

约每学期测验一次到两次,每学期又有期末考试。当然《祝福》的测验和考

试,都是和其他的小说或戏剧同在一个试卷,全是主观性而需要作综合分析的

问答题。现将这类的题型举例胪列如下。

      1. 祥林嫂两次到鲁四叔家里当佣人,给主人留下什么不同的印象?这反

映了什么事实?

      2. 略述祥林嫂的遭遇。鲁迅通过她表现了什么思想?

      3. 试分析鲁迅短篇小说《祝福》的写作技巧。

      4.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思想性格是怎样的?试举例加以说明。

      5. 鲁迅的小说《祝福》,深刻地描写了旧中国农村中的落伍思想和迷信

风俗。试举例加以说明。

      6. 鲁迅的《祝福》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试举例说明。《祝福》这个题

目是怎样来的?

      7. 试说明祥林嫂前后两次到鲁四老爷家当女工的不同形象。

 

          五、剑桥会考

鲁迅的《祝福》,自1980 1996年 ,一直是“ 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

书高级水准会考”试卷一文学部分的必考题目,几乎每年都会出一题。其题型

大致和各初级学院测验与考试的试题一样,都是需要作综合分析的表述题。现

19871996年共10年的试题举例胪列如下,以见其与中国高考试题的不同。

      1. 鲁迅怎样通过祥林嫂的遭遇批判了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

      2. 鲁迅写《祝福》的动机何在?试述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3. 试从结构与语言两方面来评述《祝福》的艺术特色。

      4. 鲁迅在《祝福》里,对鲁镇社会环境的描写,着重表现哪几点?

5. 鲁迅在《祝福》中如何通过祥林嫂这个人物来反映封建伦理观念 ?        试举例说明。       

      6. 鲁迅在《祝福》中,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举两个例子加

          以说明。

      7. 试以《祝福》中柳妈和短工二人为例,说明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批判。

      8. 试分析鲁迅在《祝福》中如何利用“倒叙”和“第一人称”的手法。

      9. 鲁迅说要刻画一个人的性格,最好是刻画他的眼睛。试述鲁迅如何采

          用这种艺术手法,来描写《祝福》中祥林嫂的眼睛。并说明其意义。

      10. 试分析鲁迅《祝福》中祥林嫂两次不幸的婚姻。作者借此反映什么社

            会问题?

 

              中国方面

 

一、“思考与练习”侧重文学鉴赏能力的考查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每篇课文之后,按例附有“思考与练习”。《

祝福》课文后“思考与练习”共提供了六道练习题,其中前五题都是阅读理解

与文学鉴赏方面的题目,只有第六题才是语文练习题。足见《祝福》虽列入语

文科,但就课本的练习题来看,中国是以文学观点来处理《祝福》多过以语文

观点来处理《祝福》的。现举一道练习题为例:小说在叙述方式上用了什么手

法?这种手法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然而,不管“思考与练习”如何设计题目,尽管题目设计得如何完善,

只因与高考的题型有别,往往不被教师与学生重视,因为人们所重视的是高考

的“标准化”题型,而把“思考与练习”的“表述(问答)题视为 '传统' 的题

型,置于被遗忘的角落。”[12]

 

          二、提供与《祝福》内容有关的写作练习

      这是一些教学参考书或有关教案的编写者所提供的,目的在训练学生的

写作能力,尤其是文学的写作能力。例如:课文中作者没有写出鲁四老爷的肖

像,请你通过想象,选择一个场景,刻画鲁四老爷的肖像,特别是眼睛。字数

200字。

      同样的,配合《祝福》内容的写作练习,因与高考的题型挂不上钩,也

往往不受教师与学生的重视。

 

          三、配合高考的标准化试题

      有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考试领导教学。在中国也不例外,高考就是一

个显著的例子。“本来,高考的功能,只是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新生。但是,

中学的教学却往往以高考试题为指挥棒,清晰地打上考试的烙印。”[13]

      基于上述原因,好些教学参考书和教案的编写者就仿效高考的题型,设

计出类似以下这些“标准化”的练习。[14]

      (一)选择题

      例题:祥林嫂被抢之后,鲁四老爷说:“可恶,然而……”这句话的意

思是:(   

      A. 一定程度上反映四叔对祥林嫂的关心同情。

      B. 四叔对卫老婆子一伙的憎恶。

      C. 四叔同意祥林嫂婆婆的行为,只是自己失了面子。

      D. 四叔对于损失祥林嫂这样能干的帮工的一种痛惜之情。

      (二)填空题

      例题:《祝福》选自鲁迅的《_____________》集,小说生动地塑造了一

______________典型形象,深刻地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例题: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 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

今年自然也如此。

      A. 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的描写,显示了辛亥革

命以后中国农村怎样的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揭示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

      例题:小说《祝福》中的“我”是怎样的形象?在小说结构上起什么作

用?

      由以上所提供的类似高考的题型看来,这样的练习,除了第四项“简答

题”是需要作简略的综合分析的文学试题以外,其他的试题多侧重于所谓“标

准化”的语文练习。新加坡的《祝福》,则不提供这方面的练习或试题。因为

新加坡的“华文主修”分试卷一和试卷二,试卷一是语文科,其试卷则多属标

准化的试题,与中国的高考近似,而试卷二是文学科,全是侧重于需要作综合

分析的表述(问答)题。

 

  结论与建议

 

          一、归属文学科或语文科的缘由

新加坡教育部把 《祝福》列“ 文学科 ”教材 [15] 中国则列 《祝福》为“语文科”教材  [16]   ,可见《祝福》归入文学科或语文科,是受新中两国整体课程设计所制约。新加坡的“华文主修”科分设两个试卷,试卷一为语文教材,考核学生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试卷二为文学教材,考核学生鉴别、欣赏和评述文学作品的能力。中国则把语文教材和文学教材统归为语文科,故《

祝福》在新加坡属文学科,在中国则属语文科。

 

        二、新中两国都重视文学教学

      前面说过,新加坡初级学院的“华文主修”,分为语文科和文学科,而

中国高级中学的文学教材,则涵盖在语文科里。但中国语文科里的文学教材,

较之新加坡文学科里的文学教材却还要来得多,足见新中两国都很重视文学教

学。为了使学生“读懂较有内涵的文艺作品,读懂并能欣赏思想内容较深入、

写作技巧较高超的文艺作品。”[17] 新加坡课程发展暑于1994年重新编纂的《中

学华文》(第二语文)和《中学高级华文》(第一语文),已经增加了文学教

材的比重,这对于学生将来进入初级学院修读有关华文的课程,将有莫大的帮

助。至于初级学院的“华文主修”(第二语文)和“高级华文”(第一语文)

的文学教材,从1997年起,也增加了篇幅,这确实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相同测试题型则略有分别

      新加坡教育部曾列出文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考查学生对文学教材

的阅读、欣赏和分析能力。”[18] 中国也曾列出文学的教学目标, 是在初中的基

础上,培养学生“具有 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19]  足见新中两国都有相

同的文学教学目标。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祝福》的作业练习和考试,新

加坡全是侧重需作综合分析的表述(问答)题,中国在平时作业里,则包含了

表述题和“标准化”的练习,但高考的试卷里,却主要是标准化的题型。影响

所及,《祝福》的教学参考书或教案的编写者,多提供类似高考的题型,如选

择题、填空题等。分析这些标准化的题型,对于是否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具有

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则有待商榷。

 

        四、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方法则有异

      《祝福》的教学内容,从新中的教学要点来看,大体上是相同的,都包

括了下列这些:作者简介、写作动机、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

描写、主题思想或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但《祝福》在新加坡是归入华文第

二语文的“华文主修”里头。华文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他们的母语,无所谓第

一或第二语文,他们所读的文学教材,比新加坡学生来得多,程度也较高。故

两国的授课时间和教学方法,显然也有所分别。《祝福》在中国的授课时间,

只有3小时,比新加坡来得少,多采用学生研读、思考、质疑,师生共同讨论和

教师点拨归纳的综合教学法。新加坡《祝福》的教学时间,大约需12小时,其

中四分之三属讲堂课,全由教师主讲,四分之一属研讨课,教师事先拟定有关

提纲,学生在研讨课时根据提纲进行讨论,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从旁指导并

作总结归纳。这种既有讲堂课又有研讨课的教学方法,较之中国的教学方法,

确实是有所不同的。

 

        五、对中国旧社会环境难以理解及其补救方法

      《祝福》的教学,新中两国的学生都面对相同的或多或少的难题,其中

包括对中国的旧社会很感陌生,对时代背景的理解有困难。但要读懂鲁迅的小

说,就必须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状况、世态民俗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新加

坡学生对中国历史、社会知之甚少,面对的难题就更大了。为了促进学生对中

国旧社会环境的了解和激发学习兴趣,有关方面、教育机构或出版社,可把有

关中国近代史的状况,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乡村与城镇的民生状况等拍

摄成录像带或光碟,以供学生观赏,这对于提高学生对鲁迅作品和其他现代文

学作品的思想认识和理解能力,相信会有很大的帮助。

 

 



[1] 新加坡教育部《考试纲要》是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准会考考试纲要的简称,新加坡

  教育部,1995。 

[2]  根据1993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暑《中学华文课程标准》的说明,以前称为“第二语文”的

    简称为“华文”,称为“第一语文”的改称为“高级华文”。这里沿用旧称。

[3]  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准会考《考试纲要》,新加坡教育部,1995,页2

[4]  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准会考《考试纲要》,新加坡教育部,1995,页446

[5] 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准会考《考试纲要》,新加坡教育部,1995,页8和48。

[6] 参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初级中学课本《语文》(共六册)、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共六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7] 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学习》编辑部主编《名师授课录·高中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页135-155。   

[8]   参见黄岳洲主编《新编中学语文教案》(高中,共六册),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9]   参见陶伯英主编《新编高中语文教案》(共六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        

[10]  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学习》编辑部主编《名师授课录·高中语文》,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

      社,页135136

[11]  上海教育出版社《语文学习》编辑部主编《名师授课录·高中语文》,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页139

[12]  傅文昌《从高考看语文教学与练习》,载郭预衡主编《专家谈中学语文教学》,山西:山西

     教育出版社,1995,页227     

[13]  傅文昌《从高考看语文教学与练习》,载郭预衡主编《专家谈中学语文教学》,山西: 山西

      教育出版社,1995,页212          

[14]  黄岳洲主编《新编中学语文教案》(高中,共六册),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第三 册,

      171174 

[15]  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会考高级水准《考试纲要》,新加坡教育部,1995,页67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0,页22 

[17]  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暑编《中学华文课程标准》,新加坡教育部,1993,页5  

[18]  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准会考《考试纲要》,新加坡教育部,1995,页25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1990,页2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Singapore and China

 

Dr. Chia Shih Yar

Associate professor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onve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German-Speaking Countries. Honover, Germany. 10-14 Aug 1999.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eaching Lu Xun’s short story "Zhufu" as Literature texts in Singapore schools and Language texts in China. Due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as well as students’language standard in the two countries, the objective of course design, teaching technique and subject practise, are also different. This paper goes further to discuss these differences and make sugg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