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嘛”能否代替“干吗”?

董 锋*

 

 

 “干嘛”一词在目前的文学作品以及影视字幕和报刊杂志中,使用得越来越普遍广泛,据笔者对个人所订的几份报纸和杂志的统计,“干嘛”的使用可谓司空见惯,而“干吗”却是凤毛麟角,极为罕见。

请看下列实例:①我说,写游记,干嘛非要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框框去写呢?(见《新闻与写作》2001年第2期第36页的《写文章不应有框框》。)②我们习惯于说“工业战线”、“教育战线”之类,这也是坏习惯,怪吓人的,干嘛不说“工业生产”、“教育工作”呢?(见《大连晚报》200115日第16版的《该扔的旧习惯》。)③你都八十岁了,又两次中风,还这么折腾干嘛?(见《文学自由谈》2000年第6期第48页。)④在电视系列剧《一手托两家》中的于小姐说:“没诚意我坐在这儿干吗呀?”而字幕上写的却是“没诚意我坐在这儿干嘛呀?”该剧中的高雪小姐说:“你没事儿老跟我说这个干吗?”字幕上写的也是“干嘛”。在40集电视连续剧《绝色双娇》中,“干吗”的使用率最高,但字幕上写的全是“干嘛”。在电视剧《凡人杨大头》、《九九归一》、《李卫当官》、《桔子红了》、《刘老根儿》、《长缨在手》,以及电影《卧虎藏龙》等的字幕中,所有的“干吗”也都写“干嘛”。而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的字幕却是有时“干吗”,有时“干嘛”,且“干嘛”多于“干吗”。在《流星花园》等港台影视中,则只有“干嘛”,没有“干吗”,“干吗”似已被“干嘛”彻底取代。

对此种语言现象,我们当如何看待呢?笔者想从两方面谈谈个人及一些朋友的看法。

一方面,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角度看,“干嘛”的使用应该是错误的。因为在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干吗”,并解释说:“〔干吗〕 干什么:您干吗说这些话?你问这件事干吗?”词典中根本找不到“干嘛”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说,“吗”(má)的意思是“什么”,比如:干吗?吗事?你说吗?要吗有吗。因此来看,“干什么”就是“干吗”的意思。

这样,若以“干嘛”来代替“干吗”,其错误分两方面:其一,从词性上看,“吗”(má)是实词中的代词,指“什么”;而“嘛” 根据《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常用的权威工具书,都只是虚词中的助词。实词和虚词二者间并无什么相同之处,所以“吗”与“嘛”是不能互换的。

其二,从读音上看,二者也是不同的。“干吗”的“吗”音读第二声“má” ,“嘛”音读轻声“.ma”。而在“干嘛”中,“嘛”必须发“má”音,可“嘛”在上述各字词典中,却根本没有这个读音,因此“吗”是不能被“嘛”代替的。

而在影视中,演员们虽然都说“干má”,而字幕上却都写的是“干嘛”。在实际应用中,面对“干嘛”,人们也都一律读成“干má”,尽管“嘛”并无“má”音。人们如此读的原因,一是知道写错了,便直接读“嘛”为“吗(má)”,二是以为“嘛”有“má”音,三是以为“吗(má)”“嘛”相通。

类似例子在实际中举不胜举、数不胜数,可以说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按理说这种没有规矩,随意滥用滥写的行为,应该是不利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化的。

但另一方面,从规矩源于实践,并应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的角度来看,“干嘛”的兴起又是一种好现象。应该改正的似乎不是语言实际,而是《现代汉语词典》类工具书。因为以“干嘛”替代“干吗”起码有以下根据和好处。

首先,“干吗”可以表达多种意思,比如:①“你干吗去?”这里的“干吗”是“干什么”的意思;②“劳动不给报酬,你干吗?”这里的“干吗”是“同意吗”的意思;③“你管这些闲事干吗?”这里的“干吗”是“为什么”的意思。正由于“干吗”可表示多种意思,所以在语境不充足的句子中,就可能产生歧义。比如书面语:“国庆节加班不给工资,你干吗?”此处的“干吗”可以是“同意吗(ma)”的意思,“吗”是语气助词,也可以是“干什么”的意思,这时可以理解为省略“不给工资你当然不去加班”的内容,那你(在国庆节期间)干什么呢?再比如:“你怎么还不回家,想干吗?”“星期天去,干吗?”面对这类的书面语,其“干吗”则让人一时弄不清何意,尤其是在语境不明的时候。这也与“吗”有多种发音有关。如果以“干嘛”代替“干吗”,就避免了上述的歧义问题。

其次,虽然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常用的工具书中,“嘛”无“má”音,但在《辞源》及《汉语词典》(北京商务,1957/1959)中“嘛”却是有“má”音的。事实上,让“吗”从“马”发“mǎ”音,是很自然的,如“吗啡(mǎfēi)”,但如果若让“吗”发“má”音,就有些牵强,不合规律。而让“嘛”从“麻”发“má”音,倒是顺理成章,自然得很。倘若以“嘛”替“吗(má)”,就能方便人们对相关语言问题的掌握和使用。

其三,既然“干嘛”已在语言实践中获准通过,并被广泛使用,那么,词典就应该及时总结语言新现象,予以承认,并吸收到词典中来,尤其是像对这种比较科学的用法。这样做的结果就使此方面的语言“理论”与语言实践完全一致,从而也就达到语言规范化的目的。

语言的约定俗成有时本身就具有规范意义,所以语言工具书有时从俗从众也是自然和必然的,我们不是已经将辞典中的“呆(ái)板”从俗改为口语中的“呆(dāi)板”了吗?不是已经将不见经典的“吧女”“的士”等类写法,“扶正”到《现代汉语辞典》中了吗?

因此,笔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此应在相关的释义及例句上作些补充,即赋“嘛”以“má”音,以“嘛”(má)替代“吗”(má)作代词,取消“吗”的“má”音和代词意义,并以“干嘛”替代“干吗”。这样,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 董锋先生,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汉语系。本文系在《汉语学习》200112月第6期第17页上发表的同一题旨的文章改写而成, 但作者对有关问题已持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