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中的日语借词

 

  *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多种语言的国家。其语言环境非常复杂。民族之间的语言借用现象,以及借用外来词的现象也相当普遍。

至今为止,关于新加坡华语词汇特征,以及新加坡华语规范化等问题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对新加坡中的英语以及马来语借词所进行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尚无人对新加坡华语中的日语借词进行过系统的、细致的、全面的研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日军的侵占(19422月)的建立,有许多日语借词用于新加坡华语中。自八十年代中期起,更有不少日语借词随着日本的流行文化和尖端技术的传播及引进,出现在新加坡华语中。

日语借词的输入有些是直接从日语中输入到华语中的,但也有数量不少的借词是经由台湾国语以及香港中文间接吸收到华语中来的。

本文将着重目前正在新加坡华语中流行的日语借词进行分类,以及对其构词法和借词与华语原有词共存的现象等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所搜集的词汇源自1993年至本年度在新加坡出版的《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以及《电视广播周刊(《i周刊》的前身)i周刊》等报刊及杂志。

 

华语词汇中的日语借词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类:意借词

1. 花嫁(花嫁) 变身(変身) 实演(実演) 男优(男優) 人气(人気) 料理(料理)

卖春(売春) 最恶(最悪) 空港(空港) 人形(人形) 物语(物語) 中古(中古)

看板(看板) 瘦身(痩身) 瘦脸(痩顔) 低迷(低迷) 世代(世代) 告诉(告訴)

美白(美白) 最爱(最愛) 外人(外人) 痴汉(痴漢) 大赏(大賞) 职场(職場)

亲子(親子) 放送(放送) 女优(女優) 定食(定食) 古着(古着) 人妻(人妻)

过劳死(過労死)   新人类(新人類) 新登场(新登場) 成人映画(成人映画)

援助交际(援助交際) 赏味期限(賞味期限)   爱的告白(愛の告白) 

美少女战士(美少女戦士) 周边产品(周辺製品) 平常心(平常心) 写真(写真)

2. 钱汤(銭湯) 料亭(料亭) 煮物(煮物) 霜降(霜降り) 果子(菓子) 和牛(和牛)

渍物(漬物) 夏祭(夏祭り) 有名人(有名人) 总会屋(総会屋) 一张罗(一張羅)

株式会社(株式会社) 事务次官(事務次官) 周边有事(周辺有事) 

 

第一类的意借词虽然在字体、字形上与日语的字体及字形可能不同,用的仍然是华语字体和字形。但是在词义上借用了日语的词义。诚然其中有些词在使用过程中其词意发生了变化,与原词的词义有所不同,但在本文只将其进行分类而不对其词义的变异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

第一类第一组的意借词已基本融入到华语词汇中了。用语者也将其作为华语来使用。第二组的词汇常见于有关报道日本的风土文化、時事和政治经济的文章及社论中。这些组词虽未融入华语词汇中被用语者广泛使用,但是以华语字体作表记,而且用语者及读者采用的是汉语拼音来拼读,因此我们在此也将其归为日语借词。

 

第二类:音借词

1. 音借词

欧巴桑(obasan 欧吉桑(ojisan 他妈哥地(tamagocchi 萨摩(sanma

摩西摩西(moshimoshi 甜不辣(tempura 乌马蜜(umami 沙西米 (sashimi)

卡哇依(kawaii 阿沙力(assari 红豆泥(hontouni 妈妈桑(mamasan  

爸爸桑(papasan 哆啦Adoraemon) 阿纳塔(anata

2. 半音半意借词

一级棒(一番/ichiban 便当(弁当/bentou 他妈哥鸡(tamagocchi

红不让(homuran

第二类词是音借词。第一组的华语是只求音不求义,因此难以从字面上判断词义。第二组的词的文字是既表音又表意。如“他妈哥”表的是音,而“鸡”表的是义。“home run ”原是英语词。被借入日语后读音为“homuran”,词意与英语相同,即“本垒打”之意。而华语中的日语借词“红不让”既是(homuran)的表音词,又是比喻词。其词传神地表达出“炙手可热” “当红不让”的词义。

 

第三类:华语原词与日语借词组成的复合词组

人间蒸发       风吕浴池      不伦之恋        人气女星        三级片女优

 

第三类词可称为“复合词组”。在视觉及听觉上,借词“不伦”“蒸发”“风吕”产生一种让读听者耳目一新的效果。而华语原词的“人间”“浴池”“之恋”则起到一种说明词义的作用。“人气女星”是借词“人气”与原有词“女星”的复合词组。“三级片女优”是借词“女优”与原有词“三级片”的复合词组。除了复合词组外,由表示所有格的日语助词“ の ”所组成的复合词组比比皆是。如“文芳の故事”“爱の缘”“花嫁の约”“手表の比赛”“什么の店”“花嫁の婚纱”“草本の塑身系列”“将来の运势”等等。这些复合词语的出现表现了用语者的标新立异的心态。而这些新词语的出现也势必造成华语不规范的现象加剧。但值得一提的是,似乎读者已默认这种语言现象的可存性。至今为止,在报刊读者来稿中并无见到有任何有关读者对这些词语提出疑问与投诉的来函。

 

第四类:意音借词

刺身(sashimi) 手卷(temaki)   烧鸟(yakitori)  串扬(kushiage)

抹茶(maccha)  串烧(kushiyaki) 釜饭(kamameshi) 扬出豆腐(agedashitoufu)

 

第四类的词语借用了日语的词意又借用了其发音。在新加坡常可见到日本食物名称是用华文字和日语罗马字并记的。常见的表记法是华文字在前,日语罗马字在后并用括号标注,如刺身(SASHIMI)。因此而出现一种有趣现象就是:通华语者读华语字,不通华语者读罗马字。

 

不论哪一种语言都会因外来借词及新词的出现而使原有词汇得以丰富。与此同时也会使其语言出现不规范的现象。

随着外来词的涌现,新加坡华语也常会呈现出一些不规范及不稳定的现象。以下让我们来看看日语借词是如何使华语词汇产生变动以及造成不规范化的。

首先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日语的译词与借词的并存。如与“日本鱼生”并存的是借词“刺身”,而与“日本菜”对应的是“日本料理”,与“日本餐”和“日本砂锅饭”对应的是“日本料理”和“釜饭”。与日语译词相比,日语借词带给读者一种新语感。

 

第二种现象是华语的原有词与日语新借词的并存现象。

华语原有词/日语新借词    华语原有词/日语新借词     华语原有词/日语新借词

          料理          父母子女  亲子      新娘     花嫁

套餐            定食          咖啡店/  咖啡屋        一流     一级棒

政治捐款        政治献金      布店/       布屋      失踪     人间蒸发

卖淫            卖春          走红/受欢迎   人气      可爱     卡哇依

广告牌/招牌 看板          阿婶      欧巴桑        正在上映     上映中

婚外恋      不伦之恋      阿叔      欧吉桑        炙手可热     红不让

 

另一种现象是英语借词和日语借词的并存。

英语借词    日语借词                英语借词        日语借词

妈咪(mammy   妈妈生(mamasan       安娣(aunty   欧巴桑(obasan

安哥(uncle   欧吉桑(ojisan

 

再有一种现象是异形词的并存。

妈妈生/妈妈桑    一级棒/一极棒  他妈哥地/她妈哥地  哆啦A/多拉A

卡哇衣/卡娃以  阿沙力/阿莎力  甜不辣/甜不拉  沙西米/沙西咪

 

除了以上的调查分析外,同时还可以指出的是从日语借词在各学术领域中的分布及比例来看:日语借词中数量最多的是社会用语、饮食以及生活用语,而宗教用语、自然科学用语占比例最少;从日语借词输入的渠道来看,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联合早报》刊登的社论及评论是将日语的政治词汇以及经济词汇介绍到华语中来的主要渠道。而1983年发行的《电视广播周刊》以及其后身的《i周刊》在对日语借词的引进,传播以及普及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日语借词的使用频率来看,“人气”和“一级棒”成为使用率最高的流行语。

日语借词的大部分词语是随着华语中現无的新事物、新概念而流入到华语中来的,其词汇丰富了华语的词汇。但也有一部分词语是作为新词及流行词来取代一些华语原有的基本词汇,其表现出的是一种新语感。如“人气”“亲子”“一级棒”“女优” “欧巴桑”“欧吉桑”“红不让”“卡哇依”取代“走红/受欢迎”“父母子女”“一流”“女演员”“阿婶”“阿叔”“炙手可热”“可爱”来表现标新立异的语感。

 

新加坡从地理位置而言是连结东西南北的交通重地从文化语言方面来看是巧妙融合了东西方文化语言的典范。英语作为公用语及西方社会的文化经济的传播用语今后还将继续源源不断地被借用到华语中去而马来语淡米尔语以及其他民族的用语也将流入华语中在此可以作出预见的是作为亚洲国家一份子的日本将会更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往来随着人的交流与物的交流将会有更多的日语词汇被借用于华语中

新加坡华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外来借词,在外来借词中日语借词所占的比率虽说无法荣登榜首,但其使用度及普及度却不可忽视。在研究新加坡华语的同时,也应重视研究日语借词对华语的影响作用。而对中国大陆,港台地区的中文中的日语借词与新加坡华语中的日语借词的对比研究将成为笔者今后的研究课题。

 

 

参考书目:

1. 汪惠迪《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新加坡:新加坡联邦出版社,1999

2. 陈重瑜《华语研究论文集》,新加坡:新加坡国立大学华语研究中心,1993

3. 林万《新加坡华文词汇的规范趋势与过去相比,《语文建设通讯200168

4. 李清荣《泛论本地华语的外来词问题》,《中教学报》,1982

5. 许云樵《南洋华语俚俗词典》,新加坡:世界书局,1961

6. 沈国威《近代日中語彙交流史》,笠间書院, 1994

7. 高名凱劉正埮著, 烏井克之訳《現代中国語における外来語研究》関西大学出版部, 1988

8. 永田靖康 <シンガポールの言語環境と二言語教育政策>《日本語教育》39, 1978, 日本語教育学会。

9. 石丸正《英語の中の日本語》中央公論社,1986

10. 玉村文郎《講座日本語と日本語教育》6 日本語の語彙意味()平成元年(1989) 明治書院。  



   * 夏茜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语言学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