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普通话词汇比较

 

周清海 李临定

                                                                 

 

  词汇因地区的不同而出现区域性变化。新加坡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就有不少的差异,如我们多用“驾车”而少用“开车”,多用“案底”而少用“前科”;我们说“倒回来”,普通话却没有这样的用法等等,都是词汇的区域性变化。

(一)词汇的变化

  语言是演变的,尤其是语言里的词汇,演变得更快。词汇因时间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如“先生”一词,当“同志”具有正面的政治意义时,你被称为“先生”,就有和你划清界限的意思,而具有了贬义。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许多有地位的外国“先生”到了中国,“先生”也就高贵起来了。这是词汇的时间性变化。
  词汇也因地区的不同而出现区域性变化。新加坡华语和中国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就有不少的差异,如我们多用“驾车”而少用“开车”,多用“案底”而少用“前科”;我们说“倒回来”,普通话却没有这样的用法等等,都是词汇的区域性变化。
  中国大陆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是在中国大陆全国推行的共同语。华语是新加坡华族的共同语。新加坡华语和大陆普通话是同一个语种,但是,由于两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环境的不同,又地隔遥远,过去还有相当一段时候缺乏交流,因此华语和普通话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为了了解华语和普通话之间的词汇差异情况,我们完成了一项“新加坡华语词汇和中国大陆普通话词汇比较”的研究计划,将出版为专书。这篇文章只打算把这项完成的计划,作一个综合的介绍。

(二)六种变异类型

  在语言中,词汇的变化是最为活跃的部分,因而华语词汇和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变异差别也就会多一些。虽然词汇上有较多一些的变异,但是新加坡人听大陆普通话,或大陆会说普通话的人听华语,一般来说,困难并不太大。这是因为,这种差异是有类型的,其中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我们把华语和普通话的变异区别概括成六种类型:
  一、华语和普通话词汇基本义变异。这往往是其中的引申义有变异,而引申义和本义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可以从本义推导而领会有变异的引申义。
  二、词汇附加义(色彩义)变异。华语词汇在使用中有时失去了普通话词汇具有的附加义色彩,但是由于二者的基本义是相通的,便不难理解所要说的基本意思。
  三、同义词变异。这往往只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华语和普通话在成对的同义词上有不同的选择,而这成对的同义词在华语和普通话里都有。
  四、短语变异区别。由于华语和普通话短语构成的句法方式是相同的,构成短语的词其词义又分别是相近或者是相同的,这就帮助了对它们变异的理解。
  五、词汇变异和语法问题。词汇的根本意思没有变化,只是在语法结构上彼此有些差别。沟通时,虽然会觉得有点“别扭”,不习惯,但是,基本意思大体上还是能懂的。
  六、构词变异。华语的“住屋”普通话说“住房”,由于华语和普通话复合词构成的方式是相同的,构成复合词的词素往往分别也是相同的,或者相近的,这也就帮助了对它们变异的理解。
  下边对每一类型举例作说明,并尽可能在每个词的说明之后,提出普通话相等或相近的用法。

一、词汇基本义变异

  华语的某些词汇在基本义上和普通话的相比较,有变异,有区别。词汇基本义相当于词典里所分列的义项义。
【华语】  耐  形容词/动词
  这种东西很耐。 (口语)
  耐到晚上六点多,再给孩子们烧饭吃。 (口语)
  在普通话里“耐”的意思是:受得住;禁得起。使用范围比较窄,一般是用在单音节动词的前边,如“耐用”。而在华语里,“耐”是一个比较常用的词,还可以转化为动词。“耐”的词汇意义也扩大了,如第一例的“耐”相当于:耐用,第二例的相当于:忍耐。
【华语】  对付   动词
  称谓“争取亚齐独立运动”的亚齐黑回教叛军曾经在这三个地区十分活跃,受到印尼军的强硬对付。 《联合早报》1998.8.7.
  普通话里“对付”的意思是:对人对事采取措施、办法。上边例句里的“对付”表示严厉惩处的意思。普通话里不含这种意思。
【华语】  倒  动词
  (她)过后说要回家拿一点东西,陈老伯就回酒店房等她。……过后还真的倒回来。 《联合晚报》2001.2.27.
  普通话里“倒”主要用在表示“倒车”上。华语例句里的“倒”是和人称代词相搭配的,意思是表示:退回;返回。
【华语】  懂  动词
  问:(要去某处)你懂路吗?答:我不懂路! (口语)
  在普通话里“懂”是表示了解、明白的意思。华语例句里的“懂”相当于普通话里的“知道”。
【华语】  复合  动词
  情人节家庭悲剧,求妻复合被拒,夫抱子跳楼死。 《联合晚报》2001.2.15.
  “复合”在普通话里只指某种东西的复合。华语例句里“复合”的意思是:夫妻离婚后又复婚,或分居后又恢复同居。
【华语】  冷气机  名词
  拥有冷气机的马来族家庭,则从8%提高到28%。 《联合早报》2001.1.22.
  在普通话里,相当于“冷气机”的词汇是“空调”。“空调”和“冷气机”不同之处在于:“空调”夏天可以使房里的温度变凉,冬天可以使房里的温度变热。
【华语】  辛苦  形容词
  人老多病真辛苦,累人累已。 流军《浊流》17页
  谢幕后,眼眶溢着泪的郑斌辉竖起拇指代口,很辛苦才挤出一句:“过瘾!”
《联合晚报》2001.2.1.
  从组稿、改稿、打字、校对、排版到印刷,琐琐碎碎的工作使大家忙得辛苦,可忙得有意义。 火雷红《烛光映照五千年》34页
  普通话里“辛苦”一词的核心意思是:累,累中有苦。华语词汇“辛苦”的词义则要宽得多,第一例的“辛苦”侧重在表示痛苦的意思,第二例的侧重在表示困难的意思,第三例的侧重在表示厉害的意思。
【华语】  相信   动词
  东岸小学学生的学习生涯相信也会如体育制服般色彩鲜艳。 《联合早报》2001.1.9.
  汽车相信是失控撞向了路中央的木质防护栏以及花盆,整个汽车严重变型。《联合早报》2001.1.16.
  在普通话里,“相信”的前边一定用指人名词或人称代词作主语。华语里的“相信”有点虚化,表示肯定、很可能的意思。
【华语】  失婚  动词
  大家都知道,现今社会上失婚人士越来越多。而一旦走上这条路,是非常痛苦又艰辛的。 《联合晚报》2001.4.25.
  例句里“失婚”的意思是:离婚或失去结婚的机会等。在普通话里,或婉转地说:婚姻上出了问题,或直接说明情况。

二、词汇色彩义变异比较

  词汇的色彩义(附近义)是依附于词汇基本义的一种比较抽象、虚灵的意思,或只是一种感情色彩。它主要包括:
  1、褒义、贬义色彩;
  2、指大、指小色彩(指大色彩是:某些词汇含有指大的场面或指庄严场面的色彩,而指小色彩则是含有相反的色彩);
  3、书面、口语色彩;
  4、社会文化色彩。这里主要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词汇在色彩上起了变化,停止了使用,或很少使用。但是这些词汇在新加坡却一直连续使用着。
【华语】  聆听  动词
  仔细聆听营业代表重读您的广告稿,特别是电话号码。 《联合早报》(刊登广告须知)2001.2.8.
  在普通话里“聆听”是褒义尊敬用词,用于晚辈对长辈。上边例句针对的应该是刊登广告的顾客,而不能让顾客“聆听”。“聆听”拟换用中性词“听”。
【华语】  出笼  动词
  原来打算半年出一册的集子,搞了七个多月还没法出笼,怎不叫人惭愧! 丘文华《晨曦集》(代序)
  在普通话里“出笼”是贬义色彩的词汇。上边例句出处的作者显然没有体察到“出笼”的这种贬义色彩,因为他不会认为他“打算半年出一册的集子”是坏的作品。“出笼”拟换用中性词“出版”。
【华语】  炮制  动词
  由学生理事精心炮制的一连串竞技游戏让新生从中培养凝聚力与团体精神。
《联合早报》2001.1.19.
  在普通话里“炮制”是贬义词汇。上边例句表示的显然不是贬义的意思。“炮制”拟换用“组织”、“安排”一类词汇。
【华语】   登(山)/爬(山)   动词
  有兴趣“跟随”登上队爬山吗?登山队网址是…… 《联合早报》1998.4.1
  “登(山)”和“爬(山)”同义。但是普通话里它们的附加色彩义是不同的。“登(山)”含有指“大”、庄重的附加色彩,而“爬(山)”则是表示比较一般的普通活动。从普通话来看,上边例句里的“爬山”拟换用“登山”。
【华语】  而已  语气助词
  “现在是吃饭休息时间,还没到钟开什么工?”。“哗!做工这么计较,差五分钟而已……” 《新加坡、马来西亚华文小说选》326页
  我们的楼挨着你们的楼,隔壁而已。 (口语)
  “而已”是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书面语有时也用。而华语却常用。从普通话来看,上边例句里的“而已”拟换用“罢了”。
【华语】  首  序数词
  这是本地首个这类比赛。 《联合早报》2001.1.15.
  “首”在普通话里书面性强,常作构词成分,如:首脑。在华语里“首”常用。上边例句里的“首”在普通话里要用“第一”。
【华语】  农夫  名词
  因此吃着用米制成的年糕,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农夫“粒粒皆辛苦”的心情。 《联合晚报》2001.1.22.
  “农夫”在中国大陆是1949年以前的用词。普通话现在用“农民”一词。
  词汇的色彩义是附加性的,显得似乎次要一些。但是,对全面理解、掌握词汇的意义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只有真正掌握了语言词汇的色彩义,才真正能够理解语言的微妙、深刻之处。
  这次新加坡大选,电视播报员说:“各政党的领导人都倾巢而出”,用之再三。可见播报员对于“倾巢而出”的贬义色彩,完全没有感觉。华语里的“巢穴”,仍然是贬义的。
  “几”用以提问“十”以内的数字,所以“几岁”在普通话里只对小孩提问岁数,如果对上了年纪的人用“几岁”,就不是很有礼貌的说法了。新加坡华语里就没有这个分别。

三、同义词变异比较

  在语言中存在着不少同义词汇。同义词汇是指,在意义上基本上相同或相近的一对或一组词汇。在华语和普通话词汇中存在着一些同义词汇选择变异的情况。这就是,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下,华语选择(或常选择)一对或一组同义词汇中的某一个,而普通话中则选择另一个。
【华语】  公众  名词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众说,虽然救生圈就在身边,但是,那名坠海的男子却没有捉住救生圈。 《联合晚报》2001.2.12.
  普通话里通常用同义的“群众”,而不用“公众”。
【华语】   砍(人)   动词
  现在的裁缝真会砍人!你看,她身上穿的这件裙,工钱就十二块了。 《蓉子随笔》121页
  普通话通常用同义词“宰”,而不用“砍”。
【华语】  不(可以)  助动词
  延坤是一个很顾家的男人,他不可以就这样走了,家里很需要它,他怎么舍得离开我们。 《联合晚报》2001.2.22.
  在华语里,常用“可以”加否定词“不”的形式。而在普通话里,上边例句里常要换用同义的“(不)能”。
【华语】  群体  名词
  启蒙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学习如何过群体生活。 《联合晚报》2001.4.14.
  在普通话里用同义的“集体”。
【华语】  任何  形容词
  在部署突击行动时,最重要的是要确保公众以及有关单位内任何人士的安全。《联合晚报》1998.5.9.
  在普通话里用近义词汇“所有”。
【华语】  屋  名词
  肯定不会是解决老人住屋问题的唯一方案,但,它毕竟为一些老年人提供了多一种住屋选择。 《联合早报》1998.4.4.
  在普通话里用近义词汇“房”。
【华语】  陪游  名词
  19岁大专生当陪游,赚钱购买名牌货。 《联合早报》2001.1.28.
  在普通话里用同义的“导游”。

四、短语变异比较

【华语】  三房式  名词性后缀格
  德普路一间三房式组屋昨早遭窃贼光顾,事主损失总值2500元的首饰。 《新明日报》2001.5.29.
  普通话一般说“两室一厅”等。
【华语】  第一时间  名词性偏正格
  居民黄先生(34岁,技术人员)在目睹车子被砸后,第一时间拨电本报。 《新明日报》2001.2.28.
  普通话用“立刻”、“尽先”等副词词汇。
【华语】  接下来  动补格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两国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合作。 《联合早报》2001.1.16.
  普通话用意思相近的“今后”等词汇。
【华语】  烧到手  动补格
  吡叻州金宝的这名25岁劫匪,相信是玩股票烧到手铤而走险。《 联合早
报》2001.1.15.
  普通话类似的比喻说法有:“栽跟头”、“翻船”等。
【华语】  一直以来
  语文一直以来都不是邻里中学的强项。 《联合早报》2001.1.9.
  普通话只用副词“一直”。
【华语】  满头雾水  名词性偏正格
  这些印度苦力被骂得满头雾水,面面相觑,不敢出声。 流军《浊流》109页
  普通话用意思相当的四字语“晕头转向”“胡里胡涂”等。

五、词汇变异和语法

  语言中的词汇分析和语法分析有密切关系。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分析某些词汇问题时需要和语法分析结合起来,才能说得更加清楚些;另一种是,处于词汇和语法边缘区的一些问题,有必要从词汇角度对它们作出分析,因为这对理解词汇问题有帮助。
【华语】  (动词)  多
  我希望新年时,能放多几天假,那就再好不过了。 高慧姗《福春文集》105页
  例句里的“多”作补语。在普通话里“多”要移到前边作状语。
【华语】  (动词)  到完
  去文礼,坐179坐到完,就到了。 (口语)
  “到完”用在补语位置,在华语里比较常见,意思也比较宽泛些,基本上是表示:行动到未尾或把事情全做了。在普通话里要说成“坐到头”、“坐到最后一站”等。
【华语】  (少)过
  我们在亚太轮胎市场占有率目前少过7%,希望两年内可增加一倍。 《联合早报》1998.8.27.
  在普通话里“多过7%”可以说,而用“多”的反义词“少过”却不说。从普通话来看,例句里的“少过”拟换用“少于”。
【华语】  (买)完
  姐姐,帮我买完它吧!……是“乌达”,很好吃的。 木容剑《晨曦集》37页
  在普通话里,“卖完”常说,反义的“买完”一般不说。从普通话来看,例句里的“买完它”拟说成“全买了它”等。
【华语】   超过
  玩具糖果商公会拥有超过100名会员。 《 联合早报》2001.1.18.
  依据普通话的标准习惯,例句的词序拟变化为:玩具糖果商公会拥有(的)会员超过100名。例句词序的变异,是词汇“超过”在起作用。
【华语】  (不)够
  等到我发现不够货时,想再向上海订货已经太迟了。 《联合早报》2001.1.22.
  依据普通话的标准习惯,例句的词序拟变化为:等到我发现货不够时,……。例句的词序变异,是词汇“(不)够”在起作用。
【华语】  (程度副词) 本事
  你的孩子一定很聪明很本事,所以不须要补习。 《联合早报》1998.5.27
  例句里的“本事”由名词转化为形容词(加“很”)。普通话一般说“很有本事”。

六、构词变异比较

  复合词大都包含两个词素,比如复合词“房屋”,包含“房”和“屋”两个词素。汉语复合词构成方式的特点是,和短语的构成方式、句子内部结构的构成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它们的构成方式主要都采用并列式、偏正式、动宾式、动补式、主谓式、连动式等。研究它们,可以互相参照。研究复合词的构成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复合词本身的情况,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理解词汇本身的意思。
  冷菜:凉菜    腕表:手表
  快速面:方便面  散钱:零钱
  谐星:笑星    夜学:夜校
  华乐:民乐    住屋:住房
  绑紧跳:蹦极跳  屋价:房价
  上边左栏和右栏的两组词汇里,比较号(“:”号)左边的都是华语词汇,右边的都是普通话词汇。各相对应的华语和普通话词汇都是同义词汇,但是它们构词所选用的词素,分别都有一个或两个是不相同的。
  在汉语传统的习惯上,有一种追求双音节的倾向。而华语有时不大注意这一倾向。下边是两个例子。
【华语】   回  动词
  乙:晚上常迟回吗?甲:从来不迟回。 莫袅《晨曦集》101页  普通话都要用双音节动词“回来”。
【华语】  名  名词
  我便走上前去问她:“小妹妹,你叫什么名?” 程小凡《福春文集》21页
  普通话要用双音节名词“名字”。